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麥肯錫的十三條高效工作秘訣

麥肯錫的十三條高效工作秘訣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10 19:29:39

文 / 董小琳

一、為了“高效”,你曾做過哪些努力?

時間管理,效率提升應該算是近兩年比較火的職場熱門了。

相信你一定嘗試過番茄鐘,TO DO LIST,猴子法則……等等。

可效果如何呢?

我特意采訪了身邊的幾位朋友,聽聽他們使用時間管理工具的感受。

@Mr.張

“我用過番茄鐘和四象限法則。感覺剛開始還是挺有效果的,可是很難堅持下去。尤其是番茄鐘,20分鐘不被打擾,在實際的辦公環境裡,真的太難了。你又不能挂塊‘請勿打擾’的牌子在這,所以慢慢地也就不用了。原來忙成什麼樣,現在也差不多。”

@高小小

“提高工作效率,我用了把事情集中處理的方法,感覺還不錯。比如說,把需要回的郵件集中處理,或者把該打的電話先記下來,然後統一處理。這樣效率就上來了。”

“聽起來不錯呀,可以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大家嗎?”

“不是我小氣啊。你想想,如果所有人都在固定的時間裡打電話,不又回到‘你有時間,他沒時間’的狀态了嗎?所以,我這個方法不輕易告訴别人的喲~”

經過一番調查,我發現很多人之所以會感覺工作忙不完,時間不夠用,努力改善還沒有用的原因是:隻重視“戰術”上的改進,而忽略了“戰略”上的偏差。

這裡我推薦一本書,叫《零秒工作》。書中不僅深入分析了低效工作的“戰略”問題,而且還給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改善“戰術”。

從“拖拉機”到“閃電俠”的蛻變,就此開啟啦。

二、工作效率低的原因,你中了幾條?

《零秒工作》的作者赤羽雄二,曾在麥肯錫咨詢公司任職14年。然後又從0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

最忙碌的時候,他同時負責10幾個項目,每年還要舉辦50多次公開演講。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能按時做完手裡的工作,不返工、少加班,就已經不錯了。

一手創辦公司這樣的大工程,作者究竟是怎麼保質保量做到的呢?

麥肯錫的十三條高效工作秘訣(經常加班到淩晨)1

作者在書中寫到:提升工作速度的根本是要提升思考速度。

而妨礙我們思考的原因,大緻有3點:

  • 管理層無法自己做決定和推進工作;
  • 部門内外協調不暢;
  • 龐雜冗繁的資料整理工作。

簡單總結成一句話:要求不清,協作不利,方法不對。

這裡面雖然有老闆、同事的因素,但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法,歸根結底還是要從改變自己入手

畢竟,我們很難左右别人的想法和行為。

下面就具體來說說:到底該怎麼提高效率?

麥肯錫的十三條高效工作秘訣(經常加班到淩晨)2

三、快速思考的5大工具

書中指出,要實現快速思考、工作,就一定要滿足以下8個原則:

形成整體印象,不要過于細緻,掌握工作要領,形成良性循環,對改善方法做改善,凡事提前,先行一步,以及盡量避免返工。

好吧,你肯定在想:這能有用嗎?

  • “避免返工”當然能節省時間。但是,老闆讓我改,我能不改嗎?
  • “不要過于細緻”,我反複仔細檢查還出錯了,這不教我們馬虎工作嗎?
  • ……

其實,還真不能單純從字面上理解。

我們不妨把這8個原則分成3類,總結成“六個字”是:抓大,管小,盡早。

對應這六個字,我給你提供5個實用效率工具。

隻要在工作中注意使用,你的工作效率,肯定會有可觀的改善。

麥肯錫的十三條高效工作秘訣(經常加班到淩晨)3

工具一,建立整體框架。

接到一項任務時,千萬别急着開始做。先用黃金思維圈(2W1H)梳理出項目的整體框架,能大幅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這裡兩個W指的是what和why,也就是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

1個H是how,是具體的行動方法。

把這3個方面想清楚了,你對工作框架的把握也就基本到位了。

舉個例子吧。

假如說,老闆找你要上半年的數據分析。

如果你立刻着手做,很快就會陷在海量數據中,找不到頭緒,越做越煩躁。

反而,如果你能找到這項任務的2W1H:

  • 做什麼——梳理上半年數據;
  • 為什麼——部門半年總結會用;
  • 怎麼做——從4個關鍵指标入手,分析出工作的進步和不足。

在這個框架下再着手行動,思路會清晰很多。

麥肯錫的十三條高效工作秘訣(經常加班到淩晨)4

工具二,識别關鍵任務。

還說梳理數據這件事。

什麼是關鍵任務呢?數據全不全,準不準?還是按時提交,别耽誤開會?

與已經确定的會議時間相比,數據的完備性反而不是重點了。

當然,能按時完成報表自然最好,可萬一時間來不及的話,你最好以“關鍵任務”為重點,等有時間了,再慢慢完善細節。

工具三,建立标準流程。

愛因斯坦曾說:所謂愚昧就是将同一件事做了一遍又一遍,卻希望每次的結果都不一樣。

要提升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優化做事的流程和方法,形成良性疊代的循環。

凡是會發生兩次的事情,都要總結出标準流程。

比如說,出差。

很多人是在接到通知後,才開始想要帶什麼,不帶什麼。

從工作到生活,把所有用品挨個審視一遍,還有可能拉下什麼。

那如果我們整理出一個清單,每次都按清單準備,即解決了物品齊不齊的問題,還提升了效率。

甚至,還有人專門弄了一個出差包,接到通知,提起包包就出發,連準備的時間都省了。

麥肯錫的十三條高效工作秘訣(經常加班到淩晨)5

工具四,适度脫機工作。

我們誰都不喜歡等别人回信。

但是随時在線,會讓你的時間和精力被無限分割,碎成一地渣。

因此,為了保證做事效率,我們還是要适度地脫機工作。

關掉聯系人的通知,将手機放在遠處,把所有精力放在當下的任務上。

然後當工作告一段落了,或者在午飯、下班前半小時,集中回複郵件、信息。

工具五,周知概要單。

根據你之前梳理出的2W1H3要素,以及關鍵任務節點,确定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哪些部門配合,以及大緻的時間安排。這就整理出了标題中說到的“概要單”。

然後,用郵件的形式把概要單發給相關部門,重點“請對方提前做好配合準備”,同時抄送領導。

這樣做能帶來3個好處:

首先,給配合部門留出充分的準備時間;

第二,側面向領導确認了你的工作目标,以及時間安排等信息。如果對方覺得不妥,會主動找你溝通修正。也就避免了返工的風險。

另外,在結束階段,這些文件還能幫助你又快又全地做出總結報告。

麥肯錫的十三條高效工作秘訣(經常加班到淩晨)6

在人類的起源地非洲大草原上,獵豹跑不快沒飯吃,羚羊跑不快會被吃掉。

“快”是一切生物得以繁衍生息的根本。

然而,脫離野外環境的人類,總被現實中的忙忙碌碌,弄得焦頭爛額。

原以為是時間的使用技巧有問題,結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收效甚微。

如果你也正處于這種狀态的話,希望今天文章裡的“抓大、管小、盡早”6字原則,5個方法,能讓你換一種思考方式,華麗變身“職場閃電俠”!

一起加油吧~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如有轉載需求,請私信聯系作者。)

—END—

世界500強主管、一年讀300本書的職場達人,帶你一起【長心眼兒】!

歡迎關注“職心眼兒”。喜歡的話,不妨在留言點贊後,轉發給您的朋友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