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0:26:50
寫在最前

我國當代作家、學者餘秋雨在遊覽都江堰(世界文化遺産、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之後這樣寫道:“我以為,中國曆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它的規模從表面上來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穩當當造福千年”。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1

建造都江堰的曆史背景

都江堰在春秋戰國時期屬于蜀國的領地,早在秦惠文王時期秦國就通過商鞅變法而使國力大增,由此便開啟了征伐六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而統一天下的進程。但是由于當時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在征伐六國的先後順序上存在一些分歧。

以司馬錯将軍為代表的主張先攻打蜀國,因為蜀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打下了蜀國就能通過長江及其支流順流而下攻打楚國,并且蜀國與鄰國巴國一直存在紛争,拉攏巴國聯合對付蜀國這對于秦國一統天下非常有利。當時司馬錯這樣向秦惠王進言道:“蜀有桀纣之亂,其國富饒,得其布帛金銀,足給軍用,水通於楚,有巴之勁卒,浮大舶船以東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2

而司馬錯關于“得蜀則得楚、得楚則天下并以”的軍事主張很符合秦國統一天下的實際情況,因此先攻打蜀國的主張很快就得到了秦惠王的采納。

今天的我們都知道,蜀國大緻位于四川盆地内,而四川盆地周圍是由青藏高原、大巴山、華蓥山、雲貴高原等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間的高原、山地環繞,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按照詩仙李白的話說就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而秦國之所以率先讨伐蜀國,與公元前316年的一場戰争有關。當時蜀國派兵攻打巴國,巴國不得已向秦國求援,于是秦惠文王派司馬錯帶兵援助巴國攻打蜀國,蜀國被滅後秦國順勢也滅了巴國,由此巴蜀之地就到了秦國的麾下。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3

蜀國和巴國相繼被滅以後,秦國趁機向楚國進發,但在戰國七雄中楚國的實力僅次于秦國,這也就意味着秦楚之間的較量不是三兩年就能一決高下(實際上到公元前223年楚國才被滅亡),并且秦滅蜀之後蜀國接連叛亂,于是乎蜀國被撤銷改為蜀郡作為秦國的大糧倉和屯兵之地。

在古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蜀郡(今成都一帶)處在平原地帶,地勢相對低平,西邊有由北向南流的岷江,雖說距離平原中心隻有二三十公裡,但是對于古代以馬車為最先進的交通工具而言在運量運兵方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西高東低的總體地勢,因此岷江對整個成都平原是名副其實的地上“懸河”,再加之岷江流經的四川盆地西部是多雨地區,每當岷江洪水泛濫時東側的平原地帶一片汪洋,而洪水退去後則是沙石千裡,再加上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阻礙江水東流,從而導緻成都平原常年遭受旱澇災害的困擾。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4

公元前256年,在“得蜀則得楚,得楚則天下并以”的軍事主張下,知天文識地理的蜀郡太守李冰攜其子(一說是二郎神的原型李二郎)奉秦昭王之命,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了都江堰,一舉将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成都平原建成秦國統一天下的軍事糧倉,也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都江堰的工作原理

岷江是“母親河”長江上遊的一條重要支流,它發源于四川與甘肅交界的岷山南麓,其東源和西源在松潘境内漳臘的無壩彙合後向南先後流經松潘縣、都江堰市、樂山市,在宜賓城區東北合江門彙入長江幹流,全長711公裡(若以大渡河為正源則是1279公裡),流域面積13.5881萬平方公裡。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5

李冰上任後實地考察了岷江的有關情況,他提出要根治成都平原的水旱問題,就必須實行引流分水。而他發現岷江在流經都江堰玉壘山西側時,由于山體堅硬擋住了水流的去路從而使得河道呈近似于圓弧形,在玉壘山這裡鑿開一個口子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就能解決灌溉、運輸以及水旱等諸多問題。

由于山體岩石堅硬,在當時沒有火藥的情況下,如果單純地用鐵鎬鑿的話要将近30年。李冰想到了利用熱脹冷縮的方法,先是用火将岩石燒熱然後再用水澆,岩石崩裂疏松後就更容易開鑿。就這樣李冰一幹就是将近8年,玉壘山終于被鑿開了一個寬20米、高40米、長80米的口子,這個口子被命名為“寶瓶口”。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6

“寶瓶口”這個引水工程雖然完工了,但是岷江東岸被地勢較高的山體阻擋,江水一般很難按照預期從“寶瓶口”流向成都平原。此時李冰父子又率人在離寶瓶口上遊不遠處建造分水堰,他們将大竹籠裝滿岩石堆積在江心,形成一個魚嘴般的狹長人工島,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魚嘴分水堤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7

而“魚嘴”建成後,直接将岷江河道分為外江和内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而内江的的一大部分水量則由寶瓶口流向成都平原。乍一看魚嘴分水堤很簡單,但實際上蘊藏着很深的科學道理。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8

首先是内江和外江的寬度、深度不相同,不同時期的分水量不同。内江河道窄但比較深,而外江河道寬但很淺,這樣一深一淺、一寬一窄在不同時期所分得的水量就在巧妙地發生着變化。冬春季枯水期時,岷江水量減少,由于内江河道較深,因此河流主線靠近内江凹岸一側,約有60%的水流經内江,而外江河道淺,約40%的水從外江流過,從而保證了農田的灌溉用水;反之到了豐水期時,岷江水量大增水位增高,河流主線相對順直,由于内江河道窄、外江河道寬,因此豐水期時約40%的水流經内江、60%的水流經外江,從而避免農田被淹,這就是著名的“四六分水”。由此可見魚嘴的功能設計還是有其神奇之處。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9

其次,除了魚嘴分水堤能起到控制水量的作用以外,寶瓶口以及它的東邊正對着的“飛沙堰”也能起到分水和水量控制的作用。寶瓶口的寬度和高度較小,本身通過的水量有限,而且飛沙堰實際上是一個高度比較矮的堤壩,當流經飛沙堰東側的水量較少時,低水位的水流就會通過寶瓶口流向成都方向,當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時,一部分水流就會越過飛沙堰重新回流到外江,因此這也是寶瓶口和飛沙堰控制水量非常神奇之處。

最後,水利工程的修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排沙功能,如果不能有效排沙的話一旦泥沙大量淤積就會影響水利工程的運行(三門峽水庫就是一個例子)。李冰巧妙地利用了一些物理學原理,使都江堰的排沙功能設計于自然中透露着神奇。根據彎道水流規律,也就是在河道的彎道處表層含沙量較少的河水會沿着凹岸流動,而底層含沙量較大的河水則會沿着凸面流動,據統計從魚嘴分水堤開始這種分沙的比例大約為2:8,也就是20%的泥沙走内江、80%的泥沙走外江,這也是著名的“二八分沙”。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10

當然,泥沙進入内江後并非完全通過寶瓶口流向成都方向或在内江裡淤積,而是由于飛沙堰和左岸(水流前進方向)岩壁的存在,擋住了底層水流的去處而産生回旋漩渦,當内江水量超過寶瓶口的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就會通過飛沙堰外洩彙入外江,其中流向内江20%的泥沙又有大約15%随水流從飛沙堰排出,從而保證了内江的順暢流通不被淤塞。

總結

魚嘴分水堤、寶瓶口、飛沙堰三大功能協調運行,實現了分水、排沙、防洪等重要作用,為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繁榮心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11

除此之外,任何水利工程修建後都離不開後期的維護,都江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實際上每到冬春的枯水期,人們都要對都江堰進行整修,将内江和外江河道内淤積的泥沙盡可能淘走,并對飛沙堰進行加固,這也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深淘灘、低作堰”的“歲修”。

也正是由于曆代人民對都江堰的精心維護,即便是經過了将近2300年的風雨洗禮,直到今天都江堰還穩穩當當地繼續工作着,并且都江堰雖處在我國龍門山斷裂帶上,它甚至還經受住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殘酷考驗,足以見得工程之偉大。

他在蜀郡還主持興辦了其他水利工程,并修築橋梁,在廣都主持開鑿鹽井等,為開發成都平原、發展農業生産作出了重大貢獻。關於李冰治水的傳說,東漢以後不斷有所增附,唐代導江縣(今都江堰市)已建李冰祠。北宋開始流傳所謂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治水等神話。在民間傳說中,神話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

都江堰水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世界遺産都江堰)12

在蜀郡期間,太守李冰還修建了其它水利設施,并主持修建橋梁、開鑿鹽井等,為川西農業發展和成都平原的開發做了極大的貢獻。

科學視野,不同見解;關注點贊,腰纏萬貫,歡迎點評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