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講解嶽陽樓記

講解嶽陽樓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5 06:15:38

講解嶽陽樓記?■ 穆陶庚子春夏之月,疫疠肆虐,宅于家,四方疫情傳聞盈耳,心中焦憂,因讀《嶽陽樓記》 ,思範文正公“憂患天下”之言,不禁思緒翻騰想到自己從少年時期到現在,幾十年過去,讀過的古代詩文,大部分淡忘了,唯獨《嶽陽樓記》的文字,依然記憶清晰,且不時輾轉于腦際尤其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話,沉澱心底,曆久彌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講解嶽陽樓記?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講解嶽陽樓記(重讀嶽陽樓記)1

講解嶽陽樓記

■ 穆陶

庚子春夏之月,疫疠肆虐,宅于家,四方疫情傳聞盈耳,心中焦憂,因讀《嶽陽樓記》 ,思範文正公“憂患天下”之言,不禁思緒翻騰。想到自己從少年時期到現在,幾十年過去,讀過的古代詩文,大部分淡忘了,唯獨《嶽陽樓記》的文字,依然記憶清晰,且不時輾轉于腦際。尤其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話,沉澱心底,曆久彌新。

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的這句話,既表現在他的人生實踐中,也留在了他大量的詩文中,成了一份寶貴的曆史的精神财富。

範仲淹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但他不以為苦,立志“讀天下書,窮天下事,以為天下之用。”讀書,窮理,任事,都是“為天下之用”,而非為己謀私。這是範仲淹“憂患天下”的思想基礎。後來他舉進士,做了官,在官場三十多年,清正廉明,奉公無私,為了國家的興盛,推行“慶曆新政”,為國家與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範仲淹所處的北宋時期,一度面臨着西夏國的嚴重軍事威脅,形勢十分嚴峻。範仲淹在朝中,力主對内發展經濟,富國強兵;對外抗擊西夏,捍衛國家安全。為此,他在奏答宋仁宗的《答手诏條陳十事》中具體闡述了自己的治國理念,從政治、經濟、司法、教育等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而這些改革,是以政治改革為主體的,因為政治制度的改革,從來就是一切改革的核心。範仲淹重視“吏治”,他說,若腐敗成風,“官亂于上,風壞于下”,必然毒化社會環境,埋下政治隐患,造成社會災難。

範仲淹認為,治國之道的政治與軍事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軍事家,他提出了文經武緯,“文武參用”(《範文正公集·上呂相公書》)的主張。為了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堅決反對某些官員對西夏的妥協,堅持反擊西夏的軍事訛詐與威脅。他說“聖人之有天下也,文經之,武緯之,此二道者,天下之大柄也”(《範文正公集·奏上時務書》)。範仲淹擔任經略安撫使,鎮守邊關,西夏不敢犯我,稱其為“小範老子腹中自有數萬甲兵”。範仲淹當時的威重形象,由此可見一斑。

風雲變幻,物換星移,山河幾度炎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曆經千年滄桑,一直響在人們的耳畔,激勵着多少仁人義士、知識精英,為國家,為人民,不惜摩頂放踵,舍己為公,以利天下。這是何等宏闊的胸懷,何等偉大的境界!

人生于天地之間,作為生命,衣食住行,繁衍生息,不能無“私”,此理至明。然則,天地者,生我之載所;國家者,養我之邦家。所謂“父母之邦”,便是把祖國視作自己的父母。

何謂“憂患”?患者,病患;憂者,關切也。大自然的災變,國家的患難,人們最需要做的,是關切它并救治它,而不是貶損它或戕害它。《嶽陽樓記》所說的“古仁人之心”,就是這樣的“憂患之心”。這樣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稱之為“仁人” 。

“憂患之心”首先是“公”字當頭。天下之公,國家之公,都是“大公”,所謂“大公無私”,應當是人類社會最為高尚的道德追求。

《嶽陽樓記》寫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文章中的回答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十四個字,首先體現的是一種自覺的社會責任感!這樣的思想襟懷,是“古仁人”即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崇高精神境界,也是今天的知識分子值得學習與追求的!

範仲淹在生命最後的彌留之際,念念不忘地勸告仁宗皇帝:要“尊崇賢良,裁抑僥幸”(《範文正公集卷十八·遺表》)。他認為,知識階層中的優秀者所謂“賢良”,無論是否做官從事公務,都應當加以尊崇;而對于那些投機取巧、異心叛道的僥幸者,兩面人,則需嚴加裁抑。顯然,這樣做,是符合國家人民利益的。先有天下之憂,後有天下之樂,而“尊崇賢良,裁抑僥幸”,便是創造“後天之樂”的必要舉措。重要的是,人人将“憂樂天下”落到實處,身體力行,而不是空喊口号,徒逞姿态。我想,這就是範仲淹的社會擔當與高尚情操,也是《嶽陽樓記》傳誦千古、垂世不朽的原因吧。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