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唐朝白居易非常信奉佛法,有一次他母親病得很重,他就手抄金剛經數百卷,祈求母親康複。後因朝代更替,戰亂不斷,大部分都遺失了,隻有一卷保留在蘇州府太湖洞庭山一寺廟内,往來的遷客騷人看過後都紛紛贊賞,還有人題字在上面。
到了明朝嘉靖四十三年,太湖周邊發大水,田地都被淹沒了,糧食短缺,米價一路飙升。這寺廟的米也漸漸不夠吃了,一來大家都缺糧,沒有施主來施舍,二來外面米價太高,也很難買到,見着快吃完的糧食,衆僧急的團團轉,大家開會商量對策。有個和尚法号淨空對大家說:我寺僧人不少,至少要四五十擔米才夠大家度過荒年。現在大家都缺糧,也不來施舍,大戶人家雖有囤糧,但也不是用錢能買到的。不如将我寺的鎮寺之寶白居易的手抄金剛拿出來,找個人家換糧,等到來年豐足了再贖回來。住持道:相傳此經價值非凡,但是現在守着它也解不了饑餓,隻是這畢竟是幾張紙,哪有人肯出這麼多米換它呢?淨空道:王相國府的管家嚴都管與我交情不錯,我先去找他試試。衆人聽完都同意了,住持從房中将經書捧了出來,用一個包袱包着,打開一看是疊紙,多年不裱,有些零落了。淨空捧着經,叫一個道人陪同,雇了一條船直奔相府。
淨空到了相府門口,遠遠地看到嚴都管坐在大門口,淨空上前作揖問好,嚴都管問他何時到此,淨空将事情說了出來,又補充道:将此經價值百擔大米,暫當在貴府,待來年再來贖回。嚴都管對此經也有耳聞,想先看看。淨空當面打開包袱,嚴都管見幾張零零落落的舊紙,皺眉道:我以為是怎麼金碧輝煌,怎麼是幾張破紙,這能值幾個錢?順手翻了翻,翻到最後看到有許多本地大鄉紳,官宦人士都在上面題字,連自己的主人也寫名字在上面,才喜開顔笑道:有我老爺的名字在上面,應該是挺值錢,但最多隻給你五十擔。當下收了經書,叫人寫了張票給淨空,開倉放糧。淨空和道人一起雇了腳夫,将糧搬到船上,歡天喜地載回寺裡。
這相國夫人笃信佛法,十分虔誠,平常也樂善好施。這一天正在校對賬簿,突然發現一條:當洞庭山某寺金剛經一部,五十擔大米。夫人道:是什麼經值這麼多米?突然想起來:洞庭山某寺有一部鎮寺之寶,難道是這部?就叫了女仆将經拿上來,打開一看紙色古樸,雖看不出什麼好,但也知道是多年古迹,心想:這經書必定是寺中祖傳的經書,因為年荒不得已拿來換米,留在此處亵渎,我心也不安穩,還不如将經還給和尚,也是一件功德。當下吩咐嚴都管将經書原路送回,五十擔米算是夫人供養之費。
嚴都管領了經書,正要派人叫淨空來領。恰巧這天是觀音誕辰日,淨空過湖到觀音寺上香,完畢後來拜訪嚴都管。嚴都管道:來得正好,之前你拿經理來當經理,我們家夫人知道了。發心要布施你們五十擔大米,也不要你贖了,經書你正好拿回去。淨空合掌道:阿彌陀佛!夫人真是功德無量,連你老大都管也是功德不淺啊。都管道:好說,好說!都管将經書交給淨空,又安排了宴席請了他一頓才分别。
淨空笑嘻嘻捧着經書上了船,船上人也都是到觀音寺進香的,你家長,我家短閑聊。淨空心裡高興,就對衆人說:你們聊來聊去都沒有我今天遇到的人量大福大的。衆人問:是什麼人?淨空道:是相國夫人。衆人問:她布施什麼給你啦?淨空指着經包道:就是這個!衆人問:那是什麼人?淨空就将借糧之事講了一遍,最後道:我們整個寺僧人的命都是夫人救的,現在又還回鎮寺之寶,真的是功德無量。衆人聽說一本經書能當五十擔米都不信,要淨空拿出來看看。淨空見船上都是鄉野之民,便道:這是唐朝白侍郎真迹,各位未必看得懂的。衆人裡面有個教書的假斯文,道:師父欺人太甚,白侍郎就是白居易,字樂天,我們哪裡不認識!今天既然同船也是有緣,也請你拿出來看看。說着就伸手要拿,衆人也起哄,淨空抵擋不住,隻得解開包袱,攤在艙闆上。手翻第一頁剛翻到一半,突然一陣旋風刮來,淨空趕緊雙手捂住,卻見第一頁被吹到船頭。淨空雙手捂着經書不能分手去撿,衆人趕緊上前去撿,卻被一陣風卷起來刮到半空中去了。
原來這時正是二月的天氣,風從地上起來,所以放風筝都是二月才能飛起來的,況且船在湖中,風力更加強大了。隻見那一頁紙随風飄揚,一會兒不見了蹤影。淨空雙手捂着經,仰望天際,連聲叫苦,衆人也相互埋怨。淨空乘風停,趕緊收好了經書,鐵青着臉,大家都不說話了。船到岸,各自散去,淨空回到寺裡,說了相國夫人還經的事,衆僧都歡喜,淨空卻把丢了一頁的事情隐匿不提,住持也沒仔細看,将經書包好收回房裡。
話分兩頭,隔壁的常州太守姓劉,他出任前就有人對他說:你隔壁的蘇州府洞庭山某寺有一卷白香山手書金剛經,價錢千金,如果方便你不可不去看。劉太守聽說這經值千金,牢牢記在心上,到任之後也多次暗示與他交往的客商自己喜歡這部金剛經,客商到寺裡打聽,一來僧人不賣,倘若要賣也值千金。客商怕做了冤大頭不敢買,隻得送百來兩銀子給劉太守,推說僧人不賣,因此未成到手。
這一天剛好抓到一夥強盜,裡面有個頭陀,太守見了心生一計,打算設計謀取金剛經,當晚就派親信到牢房裡和頭陀提前溝通好。第二天升堂用了刑具,強盜都招出所藏贓物之處,唯有這個頭陀未曾動刑就主動招供:我與太湖洞庭山某寺住持相厚,贓物都藏着他那兒。劉太守大喜,取了供詞,行文道蘇州府來拿住持。
巡捕到了寺裡,氣勢洶洶地問:哪個是住持?住持上前搭話:小僧就是。巡捕拿了繩索出來就将他綁了,住持慌了,問道:我犯了什麼事,為什麼綁我?巡捕道:與盜賊溝通,你自己還不清楚嗎?衆僧人也圍了上來,說道:我寺一向嚴守清規戒律,況且是相府門徒,怎麼會與盜賊有關?巡捕見他們說是相府門徒,态度緩和了一些,道:我們隻是奉命行事抓人,有關沒關我們不管,先和我們到衙門走一趟。衆人都不讓綁,巡捕也軟了,将住持放開來,反正不怕他跑了去。僧人叫淨空和一個道人陪住持一起到常州府看怎麼回事。
到了常州府,劉太守卻不見他們,直接将住持投入監獄了。叫來巡捕問:還有誰跟着一起來的?巡捕道:有個僧人和一個道人一起來。太守道:你私下去對他說,回寺裡把那本金剛經取來,我就将住持放了。巡捕答應了出來,才知道住持是冤枉的,心裡也對太守不滿。私下對淨空道:我家老爺垂涎你們這部金剛經很久了,你趕緊回去拿了過來,就把你們住持放了,你先到牢裡和住持商量一下吧。
淨空到牢裡對住持講了,住持道:既然如此,你趕緊回去将經書取了過來,難不成為了幾張紙斷送我一條命嗎?淨空答應了,留下道人給住持送飯,自己星夜趕回寺裡取經,又連夜回到常州見了巡捕,将經書遞交上去。
劉太守得了經書,衙門裡的人也都圍過來觀看,劉太守對古物本不在行,以為千金之物必定是莊嚴神聖,打開包裹一看,卻是零零落落幾張紙,紙色也晦暗,再細看字,卻沒頭沒尾,原來是第二頁。太守笑道:凡事都不能道聽途說,這經雖是古迹,卻不完整,怎會值千金?難為我費了許多心思,也害這住持坐了幾天牢。遂叫來巡捕,讓他将原經還給和尚,将住持放了。巡捕叫來淨空,将經書還給他,又将住持從牢裡放了出來,将經過講了一遍給他倆聽,二人謝了巡捕起身回寺。
路上,住持問淨空道:想不到遭此橫禍,幸而沒事。剛才聽巡捕說經書少了一頁不完整,才還給我們,這經怎麼會不完整呢?淨空才将之前衆人搶看經書,被風吹走了一頁的事情說了,住持道:這是天意,倘若這經是完整的,劉太守必不肯歸還了。三人歡歡喜喜雇了一條船回蘇州。船行到楓橋,天色已暗,突然風雨大作,看不清路。遠遠望去,有一處燈火通明,船家朝着亮出搖去。到岸邊時,風雨也快停了,靠近一看,原來是一座草廬,窗戶透着光,還傳來木魚的聲音。
船夫系好船,淨空先上岸拍門讨火做飯。門卻沒關,推門進去,隻見一個老人家坐在桌前念經。見淨空進來,站了起來施禮。淨空求點燈,老子拿了個紙點了火給淨空,淨空将手裡燈籠點燃了,瞬間照得屋子明亮起來。突然擡頭看見牆上貼着一張紙,大叫:怪哉!怪哉!老者問:師父有什麼奇怪的嗎?淨空道:說來話長,待我去接了住持過來再說。說完跑到船上将住持接了過來,住持見了這張紙正是他們鎮寺之寶的金剛經首頁,拍手叫道:怎麼會在這裡?
老人家見他們兩個這樣,就問緣由。淨空道:老丈人能否先說說是怎麼得到這張紙的?我再講原因。老人家道:我姓姚,以打漁為生,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後來聽長老們講佛法,後悔自己罪業太多,有心修行,但是不識字,也不會念經。有一天傍晚,突然從天上飄下來一件東西,落地時火光一閃,我走進一看,原來是一張紙。我心想這紙必定有來曆,不敢亵渎,因此貼在牆上。有一次有個道人到我這邊見了這張紙,對我說:這是金剛經的首頁,如果你要念全文我可以教你,這紙要保管好,後面必有因果。道人遂拿了一卷經書教我念經。我每日必先對這紙頂禮膜拜之後,再念金剛經,随口念過,心中漸漸開朗,經中的文字也漸漸認識,現在都能念誦很多經文了。今天見兩位這樣,必定是知道這紙的來曆了。
淨空和住持道:剛才迷路見這裡火光沖天,您又說這紙落地時發出火光,因此暗合。這紙原來乃是我寺鎮寺之寶,白侍郎手抄金剛經的首頁,因某年某月某日在太湖中被風吹走,哪隻今日在此相遇,豈不是緣分?還望老丈人能歸還。老者見他倆說的玄乎,似信非信。淨空道船上取來金剛經,打開包袱給老者觀看,老者将牆上紙揭下來一對比,大小合适,紙上字迹筆法無不相同,才驚歎不已。
當晚老者留二人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對住持說:願随師父到寺上參觀,并請個裱匠将此經重新裱一下,讓我對這原文誦讀幾遍才了了我的心願。住持與淨空也十分高興,遂請老者到寺裡重新裱了此經,老者念了幾遍才回去。此後每年老者都回到寺裡住幾天,持誦金剛經,活到九十歲才坐化而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