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脫位是一種常見的膝關節損傷。髌骨脫位後因為其常可以自行複位,所以容易被患者忽略,未能及時就醫,僅當做普通的膝關節扭傷處理,進而得不到系統的診治,影響膝關節功能的恢複,不僅影響日常工作生活,也可能損傷膝關節軟骨。
今年20歲的周女士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平時熱愛體育運動。6月前在一次運動中,不慎傷及左膝關節,當時感覺左髌骨向外側滑動,而後屈伸膝關節時髌骨自行回位。周女士以為就是普通的扭傷,隻是卧床休養,并未及時就醫。休息7天後,周女士感覺左膝關節疼痛較前明顯好轉,再一次參加體育運動,但這次又把右膝關節扭傷了,傷情基本和左膝類似。再次休養1月後,周女士雙膝疼痛逐漸緩解,并逐漸恢複日常生活。往後的時間裡,周女士雙膝關節又多次發生髌骨向外側脫位的情況,均自行複位,每次都需要休養一段時間,對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幸遇有相似病情同學的推薦,周女士來到了濟南市中心醫院張濤主任的診室。
詳細了解病史後,張主任對周女士進行了細緻的檢查。查體發現,周女士雙膝呈輕度外翻畸形,雙側髌骨内側壓痛,髌骨外推試驗( ),恐懼試驗( ),雙側J-sign( )。雙膝關節CT檢查提示存在雙側髌骨半脫位。綜合目前病情,周女士診斷為複發性髌骨脫位。
*術前膝關節CT提示雙側髌骨半脫位
*術前關節鏡下照片
考慮到周女士已經保守治療半年的時間,并且雙側髌骨複發性脫位,張濤主任建議周女士接受手術治療。張主任為周女士實施了關節鏡下雙膝内側髌股韌帶重建術。術後恢複良好,手術後5天周女士順利出院。
*術後關節鏡下照片
出院後,周女士按照康複計劃積極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術後6周複查,周女士已經脫拐行走,并恢複了正常行走步态。目前順利康複中。
什麼是髌骨脫位?
張濤主任介紹說,膝關節正常屈伸活動時,髌骨在股骨滑車溝内滑動。當髌骨從股骨滑車溝内脫出,失去正常對位關系,就發生了髌骨脫位。絕大多數髌骨脫位均為外側脫位,約占所有膝部損傷的3%。髌骨外側脫位常見于青少年運動員和青年,20歲以下人群的脫位風險最高,青少年女性和較高的超重男性較易發生髌骨外側脫位。
髌骨脫位有哪些臨床表現?
張主任介紹說,髌骨外側急性脫位的臨床特征通常很明顯,患者常述膝部“打軟”,感到髌骨向外側移動,随後出現重度疼痛,他們可能還會表示在脫位時聽到“啪”聲或撕裂聲。其他表現可能包括:膝關節嚴重腫脹、關節積血、沿髌骨内側緣觸診有壓痛、壓痛剛好位于股骨内上髁近端。
對複發性髌骨脫位的患者,髌骨可能處在半脫位狀态。髌骨半脫位是指髌骨過度側向移動,其原因可能是創傷或關節韌帶松弛。此類患者常訴膝部疼痛及彈響或咔哒聲,偶有膝部腫脹、僵硬或關節卡鎖。其他表現包括:髌骨側方移位、局部壓痛、髌骨運動軌迹異常、 髌骨恐懼試驗陽性。
髌骨脫位怎麼治療?
張主任介紹說,當發生急性髌骨脫位時,應及時就醫,脫位的髌骨通常能自行複位,若未能自行複位時需實施髌骨複位。複位後應行X線等檢查,急性髌骨脫位通常伴發骨軟骨骨折。若無明顯的骨軟骨損傷,在複位及全面評估後,應使用髌骨穩定支具固定損傷的膝部。此外,患者應使用拐杖協助行走。可按需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控制疼痛。康複早期應着重改善關節活動度以及減輕水腫和腫脹。通過适當的增力訓練和膝部支具,急性髌骨脫位的運動員預計可在4-6周内重新開始運動。
針對複發性髌骨脫位,往往需要手術治療。内側髌股韌帶是膝關節内側的最主要的髌骨穩定結構,内側髌股韌帶損傷、斷裂、缺失是造成髌骨不穩定的重要原因。關節鏡下内側髌股韌帶重建術是一種具有良好臨床效果的治療方式,這種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切口小,恢複快的優勢,是目前主流的手術方式。
濟南市中心醫院關節外一科,在科主任郭舒亞的帶領下,在運動醫學領域取得了穩定的發展。在常規開展關節鏡下半月闆縫合術、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術、肩袖修補術、盂唇修複術等手術的基礎上,也順利開展關節鏡下多發韌帶重建術、韌帶翻修術、軟骨移植術等複雜手術,對肩、肘、腕、髋、膝、踝等各大關節的運動損傷的診斷治療,均位于省内前列。多年來緻力于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受到了省内外患者的一緻好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