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18:27:50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1

文 | 竹簽兒

中秋佳節再次如約而至。

月朗風清,總是能寄托人們更多美好的情思。中秋即是團圓,這一天,人們的思鄉之情被毫無保留地釋放,許多遊子回到家鄉,隻為與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這一天,人們對幸福的向往也愈加濃烈,卸下工作或學業的壓力,或是旅遊或是聚會,心中皆是美好。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2

新華社發(蘇陽 攝)

一年一度的節日,不僅記錄着當下人們的鮮活日常,也傳承着一份綿延千年的文化記憶與情感認同。在古代,人們又是如何度過這一傳統節日的呢?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則是在唐代,《唐書·太宗記》就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一說。至明清時,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曆史悠久,也就自然有許多關于過中秋的講究與習俗。賞月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宋代,賞月、玩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争占酒樓玩月。”這一天,酒樓、店家都會重新布置一番,拿出新啟封的好酒來賣,果鋪前更是堆滿了新鮮佳果。夜市人馬喧鬧,百姓們登上樓台觀月,一些富戶人家則會在自家的樓台亭閣上賞月,同時擺上美食、安排家宴。即便是住在陋巷裡的貧窮人家,也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馔,在月下歡度中秋。古人過中秋的儀式感,也在這份隆重與期待的心緒中盡數體現。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3

賞月的浪漫,還得傾注在詩人的筆下才會别添一番韻味。唐代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寫下的“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就将人們的玩月之情洗煉而出。而蘇轼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寫下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更是朗照古今,承載了人們共有的哲思與期盼。

在唐代,賞月之餘還流行“女子拜月”。李端的《拜新月》一詩中“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描寫的就是這一場景。每逢中秋夜,女子們都會在香案上擺好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點燃紅燭,拜祭月亮,祈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

中秋圓月,似乎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純潔美滿這一形象的化身。它就像一個不語的智者,承接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事;也更像一個曆史的記錄者,記載着延綿千年的情懷與希冀。人們賞月、玩月甚至拜月,也不過是在追求一份美好。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4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賞月之時,宋代人還融入了燃燈的風俗。“是夕,人家有賞月之舉,或攜湖海,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并在江上施放萬盞‘小點紅’(小羊皮燈),燦如繁星,十分可觀。”到了近代,燃燈的風俗依然延存下來。據記載,在廣東,各家于中秋節前十幾天,就開始用竹條紮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到了中秋夜便會點亮燈籠挂于家屋高處。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5

宋朝在蘇浙一帶,還有一個獨特的中秋活動流傳至今:錢塘觀潮。由于錢塘江口地形類似漏鬥,每當月圓時分,海潮湧至,波浪便重重疊疊堆積成一道水牆,聲勢極為壯觀。蘇東坡就曾描述過這一氣勢恢弘的現象:“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6

新華社發(王超英攝)

中國人的許多節日,還都離不開美食的相佐。似乎不吃點什麼,就缺少了些過節的靈魂。中秋佳節,當然要食月餅。宋代時,月餅就已被正式歸為節日佳品,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就是對月餅的稱贊。古時的月餅制作被人們稱為“打月餅”,人們用面團把餡包好,做成團子放進模具裡,等按壓出圖案再倒出來制熟。當時的月餅模具圖案就已經出現了許多精美的符号寓意,比如壽桃,“年年有魚”以及“嫦娥奔月”等。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7

月餅模子 圖據新民晚報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8

中秋,熱衷于美食的人們當然不甘心于隻吃月餅。在南京,還要搭配8樣地方美食,比如鹽水鴨、桂花糖藕、栗子燒雞、芋頭燒肉、茭白肉絲等,菜樣沒有定式,就為了圖一個吉祥如意之意。古時,人們還喜歡在中秋吃芋頭。據清乾隆《潮州府志》記載:“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因此人們認為,中秋食芋頭有辟邪消災的寓意。此外,在廣州等地,還有中秋食田螺的習俗。古時有說法認為中秋吃田螺能明目。其實之所以要在中秋節食之,不過是因為此時的田螺肉質特别肥美罷了。

人們熱衷于中秋,也在于節日中藏匿着的濃厚的人情味兒。如今在過中秋的我們,心情或許同古代人差不多,都是滿懷着對團圓的渴盼以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9

小朋友在中秋節主題活動上學習制作月餅。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但當下很多人過中秋的儀式感,大抵就是嘗一嘗螺蛳粉、流心奶黃的新口味月餅,在手機上看一場中秋的文化晚會,或是無需登樓賞月,在家拿着各種變焦鏡頭拍攝定格下圓月的皎潔。團圓的日子裡,或許也還有許多人并未回家,但“雲祝福”“雲視頻”等新的技術手段,也在化解人們部分思念的同時,重塑着節日社交的新方式。

古代的中秋是怎樣過的(古人怎麼過中秋)10

可以看出,有許多習俗是被我們保留下來并加以創新的,但也有一些習俗如今已不再延用,這其實也屬于文化生活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風俗習慣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具有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詞,也因此,讨論哪種方式更具儀式感與過節的氣氛,是并沒有一個确切答案的。

但儀式感這個詞本身卻在提醒着我們,傳統節日是一定要用心度過的,因為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内核是足夠深厚且不可被偏離的。


文字:竹簽兒

圖片:新華社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