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庸第十二章博學

中庸第十二章博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19:12:42

溫馨提示:點擊右上方“關注”,可随時分享到本号精彩内容。

中庸第十二章博學(國學經典之中庸)1

中庸第十二章博學(國學經典之中庸)2

《中庸》介紹: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産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既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第十二章博學(國學經典之中庸)3

中庸第十二章博學(國學經典之中庸)4

《中庸》(第十、十一章) 原文及注解:

【原文】

子路問強(1)。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2)寬柔以教,不報無道(3),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4)。衽金革(5),死而不厭(6),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強哉矯(8)!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9),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第十章)

【注釋】

(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學生。(2)抑:選擇性連詞,意為“還是”。而:代詞,你。與:疑問語氣詞。(3)報:報複。(4)居:處。(5)衽:卧席,此處用為動詞。

金:指鐵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6)死而不厭:死而後已的意思。(7)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8)矯:堅強的樣子。 (9)不變塞:不改變志向。

【譯文】

子路問什麼是強。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複,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用兵器甲盾當枕席,死而後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鬥的人就具有這種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随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甯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

【讀解】

子路性情魯莽,勇武好鬥,所以孔子教導他:有體力的強,有精神力量的強,但真正的強不是體力的強,而是精神力量的強。精神力量的強體現為和而不流,柔中有剛;體現為中庸之道;體現為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甯死不改變志向和操守。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 子罕》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

“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

說起來,還是崇高的英雄主義,獻身的理想主義。

不過,回到《中庸》本章來,孔子在這裡所強調的,還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學中最為高深的道行。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1),後世有述焉(2),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3)。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4),唯聖者能之。”(第十一章)

【注釋】

(1)素:據《漢書》,應為“索”。隐:隐僻。怪:怪異。(2)述:記述。(3)已:止,停止。(4)見知:被知。見,被。

【譯文】

孔子說:“尋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後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後悔,這隻有聖人才能做得到。”

【讀解】

鑽牛角尖,行為怪誕,這些出風頭、走極端欺世盜名的搞法根本不合中庸之道的規範,自然是聖人所不齒的。

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到一半又停止了下來,這也是聖人所不欣賞的。

唯有正道直行,一條大路走到底,這才是聖人所贊賞并身體力行的。

所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這是聖人所贊賞的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這也是聖人所贊賞的精神。

以上幾章從各個方面引述孔子的言論反複申說第一章所提出的“中和”(中庸)這一概念,弘揚中庸之道,是全篇的第一大部分。

中庸第十二章博學(國學經典之中庸)5

歡迎轉發、留言、點贊,以及添加關注,閱覽本号的其它作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