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的物價數據,結果顯示:
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7%,自3月份以來持續上升,目前接近3%的水平。
2.7%是什麼概念?
說高也不算太高,特别是和美國近10%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也未突破政府工作報告中3%左右的預期目标。但是有一點仍然值得注意,那就是自3月份以來CPI幾乎是單邊上漲,随時都可能突破3%。
CPI是普通人最貼切的指标。“算你狠”“将你軍”“蔥你笑”等等這些網絡名詞都能在CPI裡體現。
因為CPI包含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休閑等方面的價格變化。
衣:服裝、鞋類
食:豬肉、羊肉、牛肉、雞肉、蔬菜、水果等
住:租金、水電燃料
行:交通費、郵遞服務等
休閑:旅遊
教育:教育費用等
7月份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是食品價格上漲,特别是豬肉和蔬菜,經常買菜的朋友相信都會發現了,最近的肉菜确實漲了不少。
豬價對CPI的影響非常大。一般認為,豬肉在CPI一籃子商品的食品部分所占比重約為1/3,占整個一籃子商品的比重為10%。也就是說如果豬周期來了,CPI很難不漲。
豬肉價格自今年3月份後開始上漲,到7月份生豬價格一度達到每公斤22.5元,漲幅約80%。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小的豬周期。
所謂“豬周期”意思是豬價在漲跌之間不斷循環。即:
豬價下跌-養殖戶大量淘汰母豬,減少生豬供應-豬肉供不應求,價格上漲-養殖戶母豬存欄量,增加生豬供應-豬價下跌...
豬周期一旦出現後短期内豬價會慣性上漲,CPI也會随之上漲,所以短期内CPI再上漲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相比前幾次的豬周期,這次CPI的反彈空間不會太大,主要原因是幾個:
1、PPI(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PPI主要是工業品價格,受原材料、大宗商品影響非常大。PPI下降主要是因為近期鐵礦石、原油、銅等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我們一般認為,此輪CPI上漲有PPI傳導的因素,但此前PPI回落,對CPI的拉動作用下降。
2、貨币政策開始微妙收緊。進入下半年後,中國廣義貨币M2增速沒有進一步擴大,央行貨币操作的資金也在低位。比如今天(8月10日),央行逆回購操作資金隻有20億,這個體量相比上半年來說少之又少。
3、全球經濟出現衰退預期,需求減弱。紐約時段尾盤,2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6.2個基點報3.28%,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2.2個基點報2.784%,2年期與10年期美債收益率間的息差倒挂49個基點,為2000年以來之最,這是明顯的衰退預期。
我之前說過,當下是全球貨币最尴尬的時期,一方面居高不下的通脹,困擾普通人的生活,貨币當局必然加息應對。另一方面,經濟低迷,衰退預期存在,加息過猛必然觸發成為衰退的導火線。
所以此前快速加息之後,到了2023年很可能又出現快速降息。
中國目前未有降息,主要是因為CPI遠比歐美等國家要低,且穩就業、穩增長需要較低的利率環境。中國不大可能像歐美國家這樣的加息,但中國的廣義貨币增速沒有進一步反彈,其實可以視為貨币最寬松的時候已經過去,一是控制宏觀杠杆率繼續上升,讓市場出清,避免風險擴大。二是避免CPI上漲的太快。
總之,在全球高物價之後,下半年歐美等國家将繼續收緊貨币政策,中國流動性最寬松時期已經過去,這将對全球價格帶來明顯波動,近期美股、A股出現的明顯波動,其實就反映了貨币政策正在發生的變化。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小白讀财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