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迎來首批新生開學,61位新生來自不同中學的初高中年級,無需參加高考甚至中考,通過選拔即可入讀。在此之前,曾停止招生“少年班”的清華大學也于去年推出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面向全球中學生招生,從初三到高三均可申請。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作為一種特殊教育模式,1978年應運而生的“少年班”曾風靡一時,最高時有13所高校開辦;也經曆過淡出公衆視野,僅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3所高校開設。
在中國持續探索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方式的當下,“少年班”會不會再成現象?拔尖人才選拔培養工作又應如何更好地落實?為此,南方都市報獨家專訪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閻琨,深度解析我國拔尖人才選拔培養工作的背景、現狀與未來。
獨家專訪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閻琨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閻琨。受訪者供圖。
南都:曾風靡一時的“少年班”,為何會逐漸淡出大衆視野?如今清華、北大又相繼開辦數學、物理拔尖人才“少年班”,這其中又有何背景和緣由?
閻琨:我國開辦少年班有其曆史原因。面對當時經濟凋敝、人才凋零的狀況,我國意識到科學技術和教育的重要性。為了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的需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1978年3月,一項針對十幾歲天才兒童的培養計劃(即“少年班”)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施,之後經曆了快速擴張、又逐漸淡出公衆視野的曆程。
少年班起到推動國家人才培養的曆史作用。其提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辦學思想,在特定曆史時期能夠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以及其他各類人才的狀況,喚醒社會的人才意識,使全國各類人才的培養步入正軌。試點高校雖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在少年班人才的培養上,但因為當時沒有整體國家宏觀政策作為依托,以高校自主探索為主,對于拔尖人才選拔、師資、課程、和培養路徑都不成熟,因此人才培養質量與最初期待尚存差距。同時,極高的社會關注度使這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天才少年過早進入公衆視野,接受非常規的審視,對于天才少年身心健康産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出現一些與拔尖人才培養初衷南轅北轍的結果。
我認為,如今清華、北大相繼開辦數學、物理拔尖人才“少年班”的背景有如下三方面:
第一、清華大學開辦“丘成桐班”和北京大學舉辦“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是選拔人才的特種通道。這體現了我國對基礎學科的重視,希望通過超常規的舉措加快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培養,支撐國家原始創新和科技實力的躍升。曆經40年拔尖人才探索培養,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拔尖人才培養的政策集群,對于清華北大分别推出的拔尖人才培養計劃起到政策的強大依托作用。
第二、《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和選拔培養機制。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舉辦“少年班”可以看作是對國家人才政策的積極回應。以研究型大學為主導,将拔尖人才培養的鍊條向前延伸,可以說是探索中國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中國拔尖人才培養範式的一次有力探索。
第三、拔尖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應當貫穿教育的全過程。國際上拔尖人才的培養也有前移的趨勢。個體的心智發展存在關鍵期,這些關鍵期大多集中在幼年和青少年時期。少年英才如果在發展關鍵期沒有得到恰如其分的教育,其潛能可能無法得到系統的開發從而贻誤天賦展現,原本能夠成為棟梁之材的個體也可能因此被埋沒,這是對天賦資源的巨大辜負。為何要将拔尖人才教育延伸到基礎教育學段?我比較認同丘成桐先生的觀點,兒童沒有先入為主的和墨守成規的觀念,會更勇于在真問題上探索。并且,根據我們課題組的研究,許多對開展科學研究而言重要的品質,例如志趣和創造力,很難在短暫的時間内準确鑒别,而需要長期跟蹤觀察并予以記錄。
清華大學推出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面向全球中學生招生,從初三到高三均可申請。圖片來源于學校官網。
南都:事實上,“少年班”在國内誕生以來就面臨着一些争議。對此你認為,該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和培養模式,有何利弊?
閻琨:“少年班”模式的優勢在于因材施教,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成長途徑。由于我國基礎教育學段尚未開展系統的拔尖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如果将他們留在普通班接受與同齡人相似的教育,則可能導緻其因内容缺乏挑戰度而喪失學術興趣。将天才少年盡早選拔出來,使他們接受符合其能力發展水平的教育,為其提供專業的成長環境,能夠促進其天賦潛能的發揮。此外,少年班對于進一步拓展高校的辦學自主權、自主選拔拔尖人才、探索拔尖人才培養模式、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空間;以“少年班”為牽引,大學可以将人才培養變革擴展到更加廣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群體,提升我國大學整體的人才培養質量和高等教育水平。
可能的弊端是,“少年班”對專業的定位和要求與人才成長的規律可能存在一定的沖突。人才的成長的路徑是動态的,初高中生通常對學科和專業的邏輯和規律認識不夠深刻,自身的學術偏好也處于不穩定的擺動之中;他們當下對基礎學科的興趣可能始于懵懂的愛好,而非深入接觸之後的理性選擇。部分學生進入大學之後,才可能真正認知他們所在學科,逐步發現自己的興趣、偏好和特長所在,産生探究基礎學科某一領域的持久動機。
5月1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年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介紹,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和卓越創新人才方面,高等教育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南都:在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2022級開班儀式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指出,實行該計劃目的是通過超常規的舉措加快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培養,支撐國家原始創新和科技實力整體躍升。在您看來,這些特殊的人才選拔舉措,釋放出什麼信号?
閻琨:一是我國将長期堅持在基礎學科領域深耕,不斷提升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打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局面,争取更多從0到1的突破性進展,實現在技術上的從并行、到趕超和引領。
二是人才培養,尤其是拔尖人才培養,将是我國貫徹教育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舉措。
三是教育有其屬性,必須時刻牢記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和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使用非常規方法選拔培養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志趣、有天賦的少年拔尖人才進行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注意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培養,從而使其成長為能力突出、品質卓越,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必須始終堅持的立場。
四是我國在今後要更加關注人力資源的科學開發,遵從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構建學段更加完備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2022級開班儀式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發言。圖片來源于北京大學官網。
南都:今年9月,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要注重科學選才,進一步探索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方式。您如何理解選才過程中的“科學性”?針對“少年班”等類型的人才選拔培養模式,在具體執行中需要如何踐行選才的“科學性”?
閻琨:對于選才的“科學性”,我曾經給出如下界定,即采用先進的選拔理念、恰切的選拔工具和選拔技術,選拔到合适的拔尖創新人才。我認為,科學選拔體系中既有定量的專業、學術和智商考察,也應該有定性的對拔尖學生實踐智能的考量。
在具體執行上,首先,應避免隻關注人才的認知因素的傾向,而應該考察在學習者的特長、偏好、志趣和學科知識之間,心智結構與學科的深層文化結構之間,有無選擇的默契感和親和感。
其次,對實踐智能的考量也非常重要。在進行拔尖人才選拔時,也應側重于考查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在他們感興趣或表現出特長的智能領域,合理規劃達成目标的路徑并将其成功實現的能力傾向。
再次,應當用多元化的方法來進行人才選拔。比如,在選拔物理、化學學科拔尖人才的時候,除了使用筆試、面試的方法,也應當考察他們的操作能力。
最後,“誰來考”是人才選拔中另一個關鍵問題。人才選拔活動歸根到底是教育測量活動,需要由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招生隊伍來實施。高校需要組建學科結構和專業知識背景合理的招生隊伍,加強對招考專家的培訓工作,以對拔尖人才特質進行更準确的鑒别。
2017年,廣附兩名“00後”學霸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南都記者 馮宙鋒 攝
南都:您曾提出過,我國目前的拔尖人才培養尚處于探索階段,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應當是我國高等學校拔尖人才培養的重要探索方向。請問,探索階段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在進一步暢通拔尖創新人才發展通道、構建拔尖人才培養體系過程中,應如何凸顯“中國特色”?
閻琨: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上,例如,目前我國還缺乏全國性的拔尖人才政策和法規,拔尖人才培養政策之間的協同性有待加強,缺乏多主體協同的拔尖人才培養生态,缺少貫通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深層次培養質量有待加強。
在如何凸顯“中國特色”上,目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少年班的探索即是方法之一,即可以從頂尖研究型大學開始,大膽進行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探索工作,這些都是構成我國拔尖人才培養範式的重要部分。
同時,應當将拔尖人才培養工作向前遷移,早日形成體學段完整、不同學段貫通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是我們拔尖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其次,凸顯中國特色,可以從更廣泛的動員多元化的社會群體參與到拔尖人才培養中,為拔尖人才培養提供平台和資源。再次,凸顯中國特色,勢必需要時刻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融入人才培養和學科布局當中,結合我國現實情況,超前培養一批不同學科的緊缺型拔尖人才。
采寫:南都記者 孫小鵬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餘晖亦對本文有貢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