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不在遠方,在台灣就可以看遍世界打擊樂的風貌,這是“台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自1993年舉辦以來就秉承的初衷和願景。
2019年,TIPC走到第十屆。5月24日至6月1日,9天時間裡,12支團隊、70位打擊樂家齊聚台灣,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帶來了15場火花四射的打擊樂表演,吸引了1.5萬人次觀衆到場觀摩。
TIPC完全由民間力量——朱宗慶打擊樂團籌辦,走過26年,如今已成全球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打擊樂交流平台之一,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甚至這樣評價,“這樣的盛會有如樂壇的烏托邦。”
“我們都是拿着琴槌鼓棒追夢的人。”這是創辦人朱宗慶在TIPC期間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在早些年,因為辦節太辛苦,他也時常有“這是最後一屆”的想法。堅持到現在,這些習慣了拿琴槌鼓棒的人,到底在靠什麼追夢?
朱宗慶
朱宗慶打擊樂團
朱宗慶興起在台籌辦打擊樂節的念頭,可以追溯到1990年。
那一年,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度巡演美國各大城市,并參加“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年會”。演出、研讨、工作坊、樂器展覽……這個三千多人參加的年會就像大Party,各色優秀打擊樂家齊聚一堂,場面之壯觀讓朱宗慶深受震動,從此在心裡埋下了辦打擊樂節的種子。
“台灣不能隻有朱宗慶打擊樂團,應該敞開心胸,把最好的帶進來,在流動裡看到最好的打擊樂團和打擊樂家,你就會想辦法去努力、去撞擊、去競争,而不是被保護。”朱宗慶回憶。
那時候的朱宗慶還很年輕,沒什麼經驗,一口熱血湧上來就說“我要辦!”
空懷一股熱情,什麼資源都沒有,朱宗慶一再考慮要不要辦,不久,他召開記者會對外宣稱,“即使沿街托缽我都要辦”,這句話是他脫口而出的,沒想到第二天所有報紙都拿它當标題,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決心和堅持。
1993年,朱宗慶硬着頭皮四處籌措經費,幾經波折,辦打擊節的夢想終于在驚險中順利展開。
第一屆就很精彩了。當時全世界有四支最好的打擊樂團,通訊不便,朱宗慶就一一寫信邀請,沒想到最後還真來了兩支——法國斯特拉斯堡、瑞典克羅碼塔,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激勵,再加上美國、德國、日本樂團,以及朱宗慶打擊樂團,第一屆共有6個團參加。
第四屆,法國斯特拉斯堡、瑞典克羅碼塔、匈牙利阿瑪丁達、加拿大芮克斯等世界四大名團首度齊聚一堂;第五屆,首度在台舉辦百人木琴音樂會;第六屆,引介潛力十足的團隊,荷蘭皮可沙等一躍當紅;第七屆,演出場地不再局限台北,擴及全台各縣市;第八屆,打擊樂協會(PAS)前後三位會長首度齊聚台灣;第九屆,首度舉辦打擊樂大賽,為明日之星搭建舞台。
從筚路藍縷到口碑發酵,九屆下來,TIPC累計邀請了81支打擊樂團及演奏家來台演出,并發表58首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俨然是樂壇的烏托邦盛會。
日本九州島湯布院源流太谷團
馬來西亞手集團
韓國共鳴打擊樂團
第十屆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屆,從這一屆起,TIPC正式由三年一度改為兩年一次,“因為世界變化的腳步太快了,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樂團更新換代也很快,你要跟上社會的變化和需求。”朱宗慶解釋。
今年,TIPC以“追夢,不在遠方”為主題,邀集了12支團隊、70位打擊樂家,按四個主題,全面展現了打擊樂豐富多元的演出型态。
開幕音樂會上,朱宗慶打擊樂團攜手台灣交響樂團推出“打擊樂協奏曲專場”,台灣首支打擊樂團與台灣曆史最悠久交響樂團交鋒,打擊樂千變萬化的聲響與交響樂團豐富的音色交織,放眼世界也不常見。
源流太鼓是日本由國家指定的無形文财産,打擊樂節上,日本九州島湯布院源流太谷團将流傳了400年的太鼓古韻,用铿锵有力的現代韻律加以再現。有意思的是,台上的樂手們并非職業演奏家,有人開飯店,有人開車行,打鼓是他們的興趣,卻打出了職業樂團的氣勢,比專業的人還專業。
馬來西亞手集團緻力于發展南方獅鼓等傳統打擊樂文化、甘美朗等東南亞傳統樂器,同時善用肢體、音樂、燈光、裝置等現代劇場的形式包裝,打造出獨樹一幟的舞台美學,為南洋鼓樂增添了别樣色彩。更醒目的是,樂手們年輕、時尚、洋氣,颠覆了人們對傳統鼓樂的固有印象。
韓國共鳴打擊樂團将韓國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手法無縫鍊接,堪稱亞洲的打擊樂黑馬。打擊樂節上,四位大男孩白衣黑褲,宛如流行樂團,讓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揮舞雙手打節拍。他們幽默、诙諧、逗趣,搞怪曲目讓人哭笑不得,純淨水水桶輕易就被敲出節奏,水管被電鑽打洞後瞬間成了箫一般的樂器,當他們扭着屁股、戴着墨鏡和南瓜帽下台互動時,觀衆的熱情幾乎掀翻了屋頂。
美國第三海岸打擊樂團曾獲格萊美獎。樂團由四位身穿休閑西服、充滿紳士風範的男子組成,融合了古典音樂的精湛、現代音樂的前衛,以及搖滾音樂的活力。打擊樂節上,整個舞台宛若遊樂場,他們遊走流連于四處,“魔法師”一般點石成金,鍋碗瓢盆都能當樂器,四把木梳也能劃拉出四重奏。
笑料百出,融合雜耍、戲劇、魔術,荷蘭皮可沙打擊樂團從來都是讓樂迷笑到癫狂的高手。這支出身街頭的樂團以高度戲劇性的表演抓住了觀衆目光,無論是牙刷、嬰兒車還是水桶,任何生活裡的平凡物件都能在他們手裡化腐朽為神奇,絕不會冷場。作為台灣常客,他們今年一口氣演了6場,也是演出場次最多的樂團。
還記得皮克斯動畫《尋夢環遊記》嗎?動畫裡瑰麗奇幻的配樂,由墨西哥納達亞帕馬林巴木琴家族參與制作。這是墨西哥國寶級的打擊樂團,由澤菲裡諾創于1956年,如今已傳到三個兒子手中。打擊樂節上,這個傳奇家族攜家帶口來台,獨家奉獻了馬林巴八手聯彈,拉丁美洲缤紛的音樂色彩讓人炫目。
此外,德國手鼓大師穆柆·卡斯庫恩、保加利亞首位世界馬林巴大賽冠軍瓦希琳娜·瑟拉菲莫娃、法國爵士鋼琴家托馬斯·恩科、南非打擊樂大師帝祖·普拉提亞,以及速度、控制力和精确度都無人能及的打擊樂搖滾巨星湯瑪斯·蘭,都在打擊樂節上各秀其彩。
美國第三海岸打擊樂團
荷蘭皮可沙打擊樂團
墨西哥納達亞帕馬林巴木琴家族
除了名家名團,打擊樂節還出現了台灣後千禧世代的擊樂後浪。
“擊樂i世代”專場上,11位打擊樂新星以獨奏、重奏、協奏的方式次第登台,既有年僅9歲的初生之犢,也有來自不同學校的擊樂好手,還有在國際大賽上常勝的青年打擊樂家,全方位展現了台灣向下紮根、在打擊樂人才培養上的實力。
早在2005年舉辦第五屆時,TIPC就關注過年輕人,參演團隊皆是首度參與TIPC,且在國際打擊樂大賽上嶄露頭角的年輕演出者,年齡都不超過35歲。今年的“擊樂i世代”專場,他們同樣建議參演者不超過35歲,沒想到來者年齡均低于27歲,最小的一位小姑娘才9歲。
“他們來自小學、中學、大學,說明台灣打擊樂的發展不隻有朱宗慶打擊樂團,而是全面性普及。台灣以前學鋼琴、小提琴的人最多,2007年左右,學鋼琴的人還是第一,但學打擊樂的人已經變成第二了。”
朱宗慶記得,三十多年前他從維也納留學回台,年紀輕輕就得到長輩的信賴和重用,23歲在台灣交響樂團當打擊樂首席,25歲在亞洲作曲家聯盟當副秘書長,27歲當大學教授,所以剛創團時他就很敢用年輕人,資深團員吳佩菁18歲就被他任命為首席,駐團作曲家洪千惠第一次被他委約寫曲才17歲,而且是寫一整張唱片。
“以前很多人幫助我,所以我也會盡力幫助年輕人,這不是突發奇想,而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朱宗慶說。
擊樂i世代
穆柆·卡斯庫恩
湯瑪斯·蘭
在邀請樂團上,TIPC不以盈利為目的,始終堅持業界一流的标準。
“如果是從做生意的角度看,我會找最容易賣票的樂團,就像荷蘭皮可沙。他們是從街頭出來的,活潑,好玩,可以連賣好幾場甚至一個星期,但我不是經濟公司,不是做生意,我希望分享打擊樂的美,讓大家來看、來參與、來結交朋友。”
朱宗慶強調,他們請的每一個團重在特别,不會因為票不好賣就不請,比如上一屆的法國斯特拉斯堡、匈牙利阿瑪丁達,觀衆都不多,有的隻賣了三四成,因為他們的作品非常現代,有一台演出甚至要求從頭到尾70分鐘不停,不設中場休息,對觀衆是不小的挑戰。
“我請你來,你就演你喜歡的曲子,不會考慮觀衆喜不喜歡。有的演出很多人看,大家都很high,有的演出隻感動了三百個觀衆,但在藝術上、觀念上有創新,那便是行業領袖,台灣需要看。”
帝祖·普拉提亞及國王合奏團
瓦希琳娜·瑟拉菲莫娃和托馬斯·恩科
“我們都是拿着琴槌鼓棒追夢的人。”這是朱宗慶在TIPC期間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在早些年,因為辦節太辛苦,他也總會告訴同仁,“這是最後一屆了!”
TIPC完全是靠民間力量、民間活力做起來的,難的地方太多了:除了節目挑選,工作人員還要照顧好藝術家,讓他們演出順利,又要照顧好觀衆,讓他們看得愉悅;後勤方面,工作人員需24小時待機,安排好演出背後各色繁雜事物,包括場地、住宿、交通、樂器。
最難的是經費。
當沒有辦法把錢引進來,他們就用合作的方法降低成本,積少成多。比如,參演樂團居住的華國飯店,是朱宗慶的好友開的,酒店很貴,但會給他們很優惠的價格,壓低他們的開銷,等于一種隐形贊助。再比如,一芳水果茶會在全台182家門市分享TIPC的相關訊息,無形中降低了他們的宣傳成本。
還有前輩和朋友會主動掏腰包買票支持,有人一買就是50張、100張甚至300張,這是朱宗慶最感謝也最害怕的,因為買票送人,有些人不一定會來看。
“TIPC走過26年,我累積了很多經驗,但不會因為你累積多了、經驗多了,就沒有困難。困難随時都在,壓力随時都有。很累時就想别辦了,沒人逼着你,但你喜歡分享,你就繼續做吧!”
這一屆最讓朱宗慶雀躍的是,演出門票近2萬張,1.5萬人次觀衆買票進場,比上一屆要高,說明打擊樂節在往上走,更難得的是小朋友的歡聲笑語随處可見。另外,200多人專門從外地飛來台灣看打擊樂節,開幕音樂會觀衆席裡坐了1000位拿琴槌鼓棒的人,讓他看到了音樂的巨大凝聚力。
香港中樂團打擊樂助理首席、香港鼓藝團團長錢國偉便是“打飛的”一族。這已經是他第八次參加TIPC,每一次都會從頭看到尾,“請的樂團沒話說,一個星期就可以把全世界最好的打擊樂團看完,香港沒有這個機會。我們也會請很多著名的打擊樂家,但可能兩三個月一趟,比較分散,沒這麼集中。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
在三十多年前的台灣,打擊樂還是舞台邊緣的冷門樂種,靠着“苦行僧”一般的耐力,朱宗慶及同仁逐漸将之蛻變為舞台中央的主角。
“打擊樂和人的心跳很接近,和人的關系很密切,但被忽略了。就像年輕時,你不會注意呼吸、心跳的存在,年紀大了,呼吸不順暢,心跳不規律,你會發現它的重要性,你會發現打擊樂太自然了,而自然的東西太美了。”
朱宗慶認為,世界打擊樂發展的版圖上,歐美的确走在前面,但未來的焦點會在亞洲,因為亞洲文化深厚,而文化會變成最好的素材來源,素材越多,創作好作品的機會越多,好的演出形态和诠釋方式也會越多。
不斷地做夢,不斷地鼓勵人,不斷地罵人,朱宗慶非常坦率地将自己的角色定位這相互沖突又相互聯結的三件事上。第十屆TIPC還在進行時,他和團隊已經在讨論下一屆的名單了,他們希望在兩三個月内把它定下來,留一年半時間讓他們和樂團準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