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粉是烹饪中常用的輔助物,主要用于上漿,挂糊和勾芡。這三種烹饪加工工藝對于菜肴呈現的狀态要求不一,因此澱粉的選用不同。總的來說,澱粉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谷類澱粉,包括小麥澱粉、玉米澱粉等;第二類是薯類澱粉,包括紅薯澱粉、馬鈴薯澱粉、木薯澱粉;第三類是豆類澱粉,其中包括綠豆澱粉、豌豆澱粉等;第四類是其他蔬菜類的澱粉,比如葛根澱粉、藕粉等。
如何正确挑選不同種類澱粉呢?
谷類澱粉
首先來說烹饪中使用最廣泛的澱粉——玉米澱粉,它屬于谷類澱粉,不僅産量大成本低,而且用來勾芡芡汁比較均勻,很少有沉澱物;吸濕性強,适合挂糊上漿,經過油炸後口感比較酥脆;在滑炒、滑熘、汆等烹饪方式中,還可以用來腌肉以軟化肉質,使其爽滑可口,所以玉米澱粉實用性強,而且容易買到。另一種常見的谷類澱粉——小麥澱粉,色澤潔白,但是光澤較差,不适合用來勾芡,經常被用來做點心,比如冰皮月餅、水晶蝦餃、腸粉等,做出來的點心呈半透明狀。
薯類澱粉
馬鈴薯澱粉也是廚房中應用較多的澱粉,它是将土豆磨碎後揉洗、沉澱制成的,細膩潔白、黏性足,糊化溫度低,可以降低由高溫引起的營養與風味損失,也可以做成土豆粉食用。紅薯澱粉與其他澱粉相比,糊化後口感會比較黏,勾芡基本不會用到它,但用來加工成紅薯粉條或粉皮則備受人們喜愛,也可以作為幹粉使用,裹上紅薯澱粉油炸後的酥肉拿來做沙鍋,久煮不爛,有嚼頭。至于木薯澱粉則多用來制作甜品,例如布丁、芋圓等等,彈性較好。
豆類澱粉
豌豆澱粉、綠豆澱粉兩者差不多,潔白有光澤、吸水性小、黏性大,水煮後極易成塊,比較适合用來做涼粉或者龍口粉絲,綠豆澱粉價格比較貴,所以廚房裡比較少用。
澱粉的糊化
澱粉之所以烹饪中應用普遍,取決于它的理化性質。在烹饪工藝中主要利用的是澱粉糊化的相關性質。在常溫下,澱粉不吸水,加熱至一定溫度後,澱粉顆粒中有序态和無序态的澱粉分子之間的氫鍵斷裂,分散在水中,形成親水性膠體溶液。
外界水分子進入澱粉粒的非晶質部分具有膠束結構的生澱粉稱為β-澱粉,經加熱發生膨潤形成縫隙結構,水分子開始進入内部,與一部分澱粉分子進行氫鍵結合,膠束逐漸被溶解,空隙逐漸增大,澱粉粒吸水,體積膨脹至數倍,生澱粉的膠束結構趨于消失;繼續加熱,結晶區膠束則全部崩潰,澱粉分子形成單分子,并被水分子包圍,成為溶液狀澱粉分子為鍊狀或分支狀,相互牽扯,形成具有粘性的溶液,此時的澱粉為α-澱粉,易分解,此時的松散狀态有助于酶與澱粉的作用,利于人體的營養吸收。烹饪中的上漿,挂糊,勾芡,均用了此原理。
糊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通常伴有黏度、透明度變化,以及重排等現象的産生。
直鍊澱粉含量高的澱粉較難糊化。澱粉的許多性質都與支鍊澱粉和直鍊澱粉的含量有關。如下表,馬鈴薯澱粉(土豆澱粉)的支鍊澱粉所占比例達83%,其中直鍊澱粉17%,直鍊澱粉含量高,澱粉的凝膠就會有較堅固的網絡結構,因此馬鈴薯澱粉易成膜,成膜狀态好。
澱粉種類 |
直鍊澱粉含量 |
支鍊澱粉含量 |
土豆澱粉 |
17% |
83% |
甘薯澱粉 |
27% |
73% |
玉米澱粉 |
28% |
72% |
小麥澱粉 |
25% |
75% |
綠豆澱粉 |
26% |
74% |
~ 小結 ~
了解澱粉的有關物理,化學性質對烹饪工藝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以在烹饪中合理運用澱粉。
經過研究,綜合考慮烹饪加工工藝中上漿,挂糊,勾芡的相關指标及實際加工各影響因素,總結出:馬鈴薯澱粉糊化溫度低,吸水量大,脂質含量少,透明度高,較适合勾芡,其次可用于上漿;綠豆澱粉透明度高,熱糊穩定性好,較适合勾芡;玉米澱粉适合上漿,挂糊;小麥澱粉适合上漿;紅薯澱粉透明度較低,溶脹程度中等,糊化溫度較高,可用于挂糊,但不适宜用于勾芡。
來源:東方網食品藥品安全頻道
本文專家:劉少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