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
繼表情包、《覺醒年代》之後,魯迅又上熱搜了,這次是因為他的長孫周令飛火了。在不久前的“魯迅逝世85周年紀念日活動”上,周令飛的一段采訪視頻引起廣泛關注,濃密的“一”字胡須,寸把長的頭發,稍顯嚴肅的表情,跟課本上魯迅的畫像幾乎一模一樣。
由于跟祖父長得極為相像,人們順勢翻出了周令飛之前在央視節目《謝謝了,我的家》中的一段訪談,節目中,他回憶了成長過程中因受到祖父影響而發生的故事。小時候走到哪都被叫“魯迅孫子”,上學時被同學指指點點“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想當兵卻被安排到衛生所,因為魯迅當年棄醫從文,别人認為他應該繼續祖父未完成的事業;不喜歡寫作卻成了通訊員,還被認為魯迅的孫子肯定會抽煙……年輕時的周令飛有着被祖父盛名所累的煩惱,這些哭笑不得的趣事和囧事自帶笑料包袱,說出來被網友看作脫口秀段子,還戲稱為“躲不開魯迅的魯迅孫子的一生”。
其實,周令飛近二十年來一直從事魯迅的傳播與普及工作,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也是魯迅逝世85周年,他在90後嘻哈歌手陳焱創作的歌曲《大先生》中獻聲,一句“大聲喊出他的AKA”酷炫又可愛,這一舉動也再次引起年輕網友關注。
周令飛走紅,不僅因為他神似的形象,更多是因為“魯迅後人”的成長故事與人們想象中的“高高在上”大不相同,這種反差萌增加了親切感和趣味,同時也讓魯迅在年輕人心中變得更可觸摸。近些年,各色真真假假帶着破折号的“名人名言”表情包十分流行,“我沒說過這句話”、“的确是我說的”等魯迅表情包是最火熱的素材,周令飛曾經對表情包的傳播表示鼓勵,希望用這種方式讓魯迅精神走近年輕人。這種泛娛樂化傳播,歸根究底投射出年輕人對魯迅的追捧和喜愛。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上學時,魯迅的文章曾經是多少人的難題,每當艱澀難懂的語句遇上“朗讀并背誦全文”,頭頂的陰影加倍。當學生時代過去,人們最念念不忘的還是魯迅。實際上,年輕人正在用許多非嚴肅的、娛樂的方式去觸摸魯迅,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Bilibili上共有13000餘條原創視頻與魯迅有關,總播放量高達1.7億人次,根據彈幕評論等互動量,魯迅是B站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作家,沒有之一。
有UP主将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中的16篇散文詩用說唱形式演繹出來,輔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插圖,效果燃炸,這也是B站有關魯迅最熱門的視頻;有人精讀《孔乙己》,有人多維度解讀魯迅,談閱讀感想;有人谷歌翻譯魯迅作品中的經典片段20次,與原文進行對比;有人花費一年半自制有趣的像素動畫,将課本中的《少年閏土》重現……這些趣味創作和分享又吸引了更多年輕人了解魯迅。
過程中,創作者輸出,其他人并不隻是單方面接收,而是在跟随UP主一起閱讀的同時,活躍表達許多獨到的想法,各種觀點互相碰撞,不但能發現新的解讀,還會誕生一些新的“文化梗”流行語,比如魯迅擅寫諷刺文字被稱“陰陽大師”,化用“阿Q/孔乙己竟是我自己”表達自嘲之意,“從來如此,便對嗎”表達意見……這些都是是魯迅在年輕人中特有的存在形式。
上半年熱播的《覺醒年代》可謂現象級劇集,截至目前該劇的微博閱讀量超過28.9億,37萬人在豆瓣為這部劇打出了9.3的高分。劇中塑造的鮮活而立體的魯迅圈粉無數,那個站在教育部門口,一手叉腰、一手扶着“不幹了”木牌子的傲嬌魯迅在年輕人中反複刷屏,人們津津樂道了小半年,熱淚盈眶地二刷三刷的同時,還積極制作二創視頻圖文,來表達對魯迅的喜愛之情。
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年輕人正在以特有的表達方式親近魯迅,似乎能重新與魯迅建立一種跨時空的精神聯系,讓那個曾經在教科書中嚴肅崇高、望而生畏的先生不再生硬。自然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擔心這些方式會對魯迅産生誤解或者文學消解,就目前來看,這些方式産生的影響大都是積極的,“好讀好玩”的同時,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回頭重讀當年不太理解的魯迅作品,體會到魯迅文學的高妙之處。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