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舞台上的腰帶一般叫“玉帶”。是十分重要的京劇行頭。
舞台上演員穿袍、官衣,頭上戴盔頭,腳穿厚底靴,加上腰間挂玉帶,這是相互配套的一整套服飾。尤其玉帶,是穿蟒袍或官衣的标配,古代人的腰帶是軟的,為了束身,都是帶子系腰間打結然後多出來的部分自然垂下,束身緊帶。官員穿朝服也是一樣,上朝有時還可将笏闆插在腰上。
京劇表演中,最初和現實中一樣,也是束腰軟帶,系在腰上。可是人們慢慢發現這樣使表演者顯得腰部太細,要是遇到本來就很瘦的演員,再用軟帶在腰間一緊,腰就更細了,而舞台上“撩袍端帶”的基本都是帝王、高官。不利于刻畫這類人物的氣派和風采,表演某些大幅度的身段也受限,不好看,畢竟高官帝王不是武生長袍寬衣要比束腰看着舒服,也符合人們的審美。久而久之演變成了現在的挂在腰間的硬帶,既不用束腰,懸在腰間也不幹擾演員動作。寬邊卷成圓形的這種硬腰帶——玉帶就定型并流傳下來了。因為玉帶和其他服飾是配套的,所以隻有表現精神失常、不修邊幅的人時才隻穿蟒袍官衣不配玉帶。
京劇的一大特色就是以虛寫實,所以出現這樣誇張形式的玉帶一點也不用奇怪,齊如山先生的《國劇藝術彙考》中就記錄:京劇切末(相當于道具)是決不許真東西上台的。酒杯就是假酒杯,酒壺裡也倒不出水來,這都是京劇之所以為京劇的原因,是規矩。以演員表演為首要!京劇舞台上坐船、上車,下馬等等動作都是靠演員表演完成,一個馬鞭就代表了馬,所以玉帶懸挂在腰間實際上沒有起到腰帶的作用,這也是容易理解的,真腰帶上了舞台打破了多年形成的固有美感,破壞了“規矩”,現在有些新編曆史劇,演員身穿官衣蟒袍卻把玉帶改為軟帶束腰、聽說還有把挂的髯口改為粘貼的,還在大量布景背景上下很大功夫,京劇舞台上倒像是在演話劇,名為創新,實則是倒退。
野狐禅的原創文章,歡迎關注、轉發,讓更多人感知傳統文化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