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哲學家多長壽而詩人恰恰相反

哲學家多長壽而詩人恰恰相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5 07:46:05

我在加拿大給兒子上初中語文課(二十九)

哲學家多長壽而詩人恰恰相反(有位哲學家在搖頭晃腦)1

有位哲學家在搖頭晃腦,自我陶醉,熏熏然!

我:上次我們說到,周敦頤是一位哲學家。哲學家說話寫文章就愛講道理。因為他們喜歡思考,喜歡感悟。而人區别于動物的特征就是有思想,有智慧。其中的一種表現就是善于從大自然的動植物當中,找出其某種特性,來總結經驗,講明道理。

比如:植物當中有“梅花香自苦寒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或者是人生道理。

動物當中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懶貓,笨豬,狼吞虎咽”等等;來說明人性的弱點和某些不良行為。

兒子:而今天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是專門用蓮花來講道理的。對吧?

我:是這樣的。因為他是要講道理,那就屬于議論文的範疇,古代就是“說”這種稱呼,其實就是議論文。

兒子:可是這篇文章非常短小。能說清楚嗎?

我:是啊,我也曾經有過懷疑,可是人家短小卻精悍。我們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們可以假想,有一天周敦頤家裡賓客盈門。一屋子人喝茶的喝茶,品酒的品酒。還有幾位在那裡寫着書法,畫着畫。一看就是文人墨客在開PARTY。

周敦頤拿着酒杯,看到某位畫家在畫牡丹,一個勁兒地點頭誇獎,這位畫家問他:您喜歡什麼花?牡丹喜歡嗎?我給您畫一幅如何?

他老人家搖頭晃腦地說:不不不,我跟你們不一樣。我不喜歡牡丹。于是轉身面向大家夥兒,說:-------

哲學家多長壽而詩人恰恰相反(有位哲學家在搖頭晃腦)2

第一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重點在于:之,助詞:的;蕃,多的意思;

意思是:水中,陸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愛的有很多。甚,副詞,很。甚好,很好;

第二句:晉陶淵明獨愛菊。

重點在于:陶淵明是誰?是東晉的詩人。被貶官之後歸隐田園,他很喜歡菊花。

獨,隻。

意思是:東晉的詩人陶淵明隻喜歡菊花。

第三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重點在于:李唐,就是唐朝。因為皇帝姓李,所以用李唐指代。甚愛,很愛。

意思是:自從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歡牡丹。牡丹象征着富貴、圓滿嘛。初唐和盛唐都是富甲天下,長安是世界大都市。大唐的GDP全球第一,當然喜歡鮮豔、飽滿的牡丹了。

第四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重點在于:予,我;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淤泥,河溝、池塘裡積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穢)。

意思是:我隻喜歡蓮花從淤泥裡長出而不被污染。

事實如此,蓮花在池塘裡的淤泥裡長高,露出水面,亭亭玉立,幹幹淨淨。水底的泥很髒,可是我們的花卻是純潔、純淨的。寓意:雖然世事混沌,可是我願意潔身自好。

可以說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的寫法。三言兩語直接表明觀點,毫不掩飾,給人印象十分深刻。

濯清漣而不妖

重點在于:濯,洗。漣,水波。妖,豔麗。

意思是: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豔。

這是進一步解釋蓮花的特征:很清雅,不俗氣,不妖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重點在于:中通,指(蓮的柄)内部貫通,是空的;外部筆直;象征人的正直,坦蕩。蔓、枝,都是名詞當做動詞用: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意思是:它的莖内空外直,不長藤不長枝。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重點在于:遠,遠聞,遠播;益,更加;亭亭,聳立的樣子;植,豎立。

意思是:香氣遠聞更加清芬,潔淨地挺立着。

作者寫蓮花的特征,言語裡面都是欣賞和愛戀。那麼幹淨,聳立,不生藤蔓不依附任何東西,多好,多美,多有個性。

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

重點在于:亵玩,靠近賞玩。亵,親近而不莊重。(不嚴肅,騷擾的意思)。

焉,語氣詞。相當于:啊,呀等。

意思是:人們隻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玩弄它啊。

其實寓意,它就是那麼地獨立,純潔,個性十足,給世人增添美景,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不讨巧,不媚俗,不容許亵玩。

這第四句最長,寫盡了蓮花的特征和寓意,中心突出,是給我愛蓮花的理由的詳細解釋說明。

第五句: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重點在于:謂,認為,有評論的意思。之,助詞的;-----者也。是判斷肯定句式。隐逸,隐居避世。這裡是說菊花不與别的花争奇鬥豔。菊花都是秋天開放嘛,不想大多數花都是春夏盛開。恰巧陶淵明也是避世隐居的人,所以人跟花都對上了。

意思是: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這句話是評論也是表明态度,我說我喜歡蓮花,就是因為它有那麼多與衆不同的特征,這些特征說明了它就是花中的君子,那我也要做一個君子。

第六句: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重點在于:噫,歎詞,表示感慨。(注意是聲調是一聲)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鮮,少。注意音調是三聲。

意思是: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很少聽到了。

第七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重點在于:同,像----一樣;跟----相同;

意思是:對于蓮花的喜愛,什麼人能跟我一樣呢?

言外之意就是,我想做君子,知音在哪兒呢?

第八句: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重點在于:宜,應當。衆,衆多,很多。

意思是: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該是很多的。

言外之意就是這年頭兒也就我這樣的人喜歡君子之風的蓮花,大多數人還是喜歡代表富貴榮華的牡丹啊。菊花?陶淵明以後就更沒什麼人特别喜歡它了。

哲學家多長壽而詩人恰恰相反(有位哲學家在搖頭晃腦)3

兒子:這老頭兒端着酒說完這番話,可是語驚四座吧。

我:我想應該是。哈哈,不過,這個場景是我們想象的。實際上他也的确是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寫的,不過不是在家裡開party,而是47歲的時候到于都縣,邀請兩位朋友去山裡觀賞石頭,刻字玩,産生的靈感,然後寫出來的。

兒子:是不是他們遊玩的時候,看到了菊花、牡丹、蓮花了呢?

我:我覺得應該是。所謂觸景生情嘛。另外,你發現沒有,這篇文章寫愛蓮,可是對菊花和牡丹也有描寫和評論,目的是什麼呢?

兒子:跟蓮花做對比吧。突出蓮花的特性和可愛。也是想說明他這個人不同于别人。

我:對了,蓮花是什麼特征?出淤泥而不染啊。這是成語,非常著名。反義詞是什麼?

兒子:同流合污!

我:對了。就是表明作者不願意跟濁世同流合污,追求潔身自好,謙謙君子的理想和願望。

兒子:哲學家的水平就是高啊!誇自己都誇得這麼漂亮。

我:所以啊,就更值得我們背誦下來,終生學習。

哲學家多長壽而詩人恰恰相反(有位哲學家在搖頭晃腦)4

本課的學習思維訓練:

1.“說”,這種文體的意思和特點要先明确;

2.對比的寫法很突出,更有利地彰顯主題;

3.典型的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4.“愛”無處不在。獨愛,甚愛,之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