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人物精神?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學習,容易掉入坐井觀天的坑,歡迎正在學習各類知識的朋友,咱們一起學習,分享經驗,哪怕每天分享一個概念、一個知識點、一個經驗,咱們都能彼此為對方節省時間,加速進步,畢竟每個人的收獲、見解都不一樣歡迎私信,廣交學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墨子人物精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學習,容易掉入坐井觀天的坑,歡迎正在學習各類知識的朋友,咱們一起學習,分享經驗,哪怕每天分享一個概念、一個知識點、一個經驗,咱們都能彼此為對方節省時間,加速進步,畢竟每個人的收獲、見解都不一樣。歡迎私信,廣交學友。
緣起詞彙:
凍餒
[ dòng něi ]
詳細釋義
謂饑寒交迫。
《墨子·非命上》:“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飢寒凍餒之憂至。”《孟子·盡心上》:“不煖不飽,謂之凍餒。” 漢 賈誼 《修政語下》:“故婦為其所衣,丈夫為其所食,則民無凍餒矣。” 唐 杜甫 《石櫃閣》詩:“信甘孱懦嬰,不獨凍餒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嫦娥》:“别後南遷,老母即世,為惡人掠賣旗下,撻辱凍餒,所不忍言。” 曹靖華 《飛花集·深滬春意濃似酒》:“有的逃亡他鄉,有的遠走 南洋 ,能免于凍餒及妻離子散者,沒有一戶。”
- 墨子
(墨家學派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生卒年不詳) ,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 ,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 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 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後簡略為墨姓。
約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公元前476年) ,墨氏 喜添貴子,墨子應運而生。雖然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早年經曆
作為一個平民,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作為沒落的貴族後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記》記載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産者的士人。自诩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鄉,滔滔的黃河奔流東去,墨子決心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複自己先祖曾經有過的榮光。
師從儒者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遊學。墨子曾從師于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 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評儒者對待天帝、鬼神和命運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認為儒家所講的都是些華而不實的廢話,“故背周道而行夏政”。從墨子對儒家的攻讦中可以看出,兩者在愛的問題上似乎沒有什麼扞格。而且墨子構建兼愛體系使用的術語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慣用的詞彙,如孝、慈、仁、義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認同、認可儒家的價值理念,隻是在具體走向上以不同的诠釋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
創立墨學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衆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并列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争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廣收門徒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餘力的反對兼并戰争。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
周遊列國
墨子在宋昭公時曾做過宋國大夫。但以後地位下降,接近勞動者。墨子的行迹很廣,東到齊,北到鄭、衛,并打算到越國,但終未成行。 墨子曾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說服魯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訪問楚國,獻書給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書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終沒有接受。後來他又拒絕了楚王賜給他的封地,離開了楚國。越王邀請墨子作官,并許給他以五百裡的封地。墨子以“聽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作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思想主張,遭到越王拒絕。墨子晚年來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讨伐魯國,但沒有成功。
十大主張
在《墨子·魯問》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張。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他認為,要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十大主張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國家昏亂”,就選用“尚賢”、“尚同”;國家貧弱,就選用“節用”“節葬”;等等。
墨家團體
墨家是一個有嚴密組織紀律的團體,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如果誰違背了這些原則,輕則開除,重則處死。墨家的最高領袖稱為“矩子”(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代代下傳,所有墨者都服從巨子的指揮必須服從“巨子”的指導,甚至可以“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後來的“矩子”有孟勝、田襄子、腹等。由“矩子”執行“墨子之法”。墨者“矩子”腹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人,本應依法處死。但秦惠王認為腹年老,隻有一個兒子,就命令不殺。腹卻說,墨者之法規定:“殺人者死,傷人者刑。”這是禁止殺人傷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義”,還是堅持把自己的兒子殺了。這個故事生動的反映了墨家紀律的嚴明。
正因為如此,墨者很能戰鬥。但是,墨家是一個具有宗教性的集團,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據《史記》記載,在楚國舊貴族陽城君等殺害從事變法改革的吳起時,墨者“矩子”孟勝就站在陽城君一邊。後來陽城君畏罪逃走,楚國要收回其封國。孟勝為陽城君守封國,忠于陽城君。他傳“矩子”于田襄子,自己為陽城君死難,許多弟子也從其死。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俠客"的精神。正如《史記·遊俠列傳》所說的遊俠那樣,可能行為并不符合正義,但是說話算話,講信用,答應人家要辦的事就必須辦到。而且行動果斷,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難。
墨家三分
在墨子晚年,儒墨齊名。墨子死後,墨家弟子仍“充滿天下”、“不可勝數”,故戰國時期雖有諸子百家,但“儒墨顯學”則是百家之首。墨子死後,墨家分裂為相裡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莊子·天下》所說的相裡勤的弟子、鄧陵子的弟子苦獲、己齒,即這三派中的兩派。他們都傳習《墨子》,但有所不同,互相都攻擊對方是“别墨”。在今存的《墨子》中,每篇都有上、中、下三篇,大約就是墨家分裂為三派的證據。據郭沫若研究,墨者集團到秦惠王時,有集中于秦的趨勢。因此,從第四代“矩子”時起,墨學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秦國。
此後還有記載,東方的墨者謝子,不遠千裡入秦而見秦惠王。這時墨學還是興盛的。但是到漢代,墨家已經消亡。為什麼墨家消亡如此之快呢?關于這個問題,答案分歧很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從墨家内部來分析其原因,在方法論上是可取的。墨家與儒、法、道等家不同之處在于,它是由墨者組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集團,有嚴格的紀律,能赴湯蹈火,視死如歸。這些,作為一般人是難以辦到的。禽滑厘是春秋時期人,傳說是墨子的首席弟子,他的字為慎子。禽滑釐曾是儒門弟子,學于子夏,自轉投墨子後,便一直潛心墨學。
【互動】
您欣賞墨子麼?
分享知識,共同成長。
每日人物-蘇轼,“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