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古城
海城縣位于遼甯省中南部。東接岫岩縣,北鄰鞍山市郊區和遼陽縣,西界台安縣,南靠營口縣。面積二千七百五十四平方公裡。人ロ九十五萬六千五百一十ー人,以漢族為主,還有滿、回、朝鮮、苗等民族。劃為二十八個農村人民公社,三個鎮,分轄五百七十一個生産大隊,十五個街道辦事處。縣人民政府駐海城鎮,距省會沈陽一百二十三點二公裡。
海城縣南北縱長三十八公裡,東西斜寬八十公裡。東部山區屬千山山脈,渾河、太子河流經西北部,整個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溫香公社南部海拔僅二點五米。西部平原,适宜種植玉米、高粱、谷子和水稻。是本省商品糧基地之一。東部山區出産祚蠶、蘋果、南果梨。
海城戰國時期屬燕國遼東郡。漢時在縣境内置新昌(今甘泉公社向陽寨)、遼隊(今西四公社三岔河東岸)、安市(今八裡公社營城子)三縣。三國時期魏占領北方,屬平州,後改幽州。西晉時期,境内新昌、遼隊(隧)、安市三縣皆廢。
東晉十六國後燕光始四年(公元四O四年),開始被高句麗割據長達二百六十多年。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統一版圖,置安市州,屬安東都護府。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遼國,在境内置臨溟縣,為海州南海軍的治所,境内有仙鄉縣(渤海國永豐縣)、析木縣,為銅州治(海國的花山縣),均隸屬東京道遼陽府管轄。一一二五年金滅遼,改海州為澄州,轄臨溟、析木二縣受東京路管轄。元滅金之後,一二九七年境内州縣俱廢,“置巡檢司鎮”,受遼陽路管轄。一三六八年明滅元,隸屬遼東都指揮使司統轄。一六三六年皇太極改國号為大清。一六五三年隸屬遼陽府管轄。遼陽撤府,海城屬奉天府。一九ーー年辛亥革命後屬奉天府遼沈道。一九二九年改由遼甯省管轄。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海城縣屬奉天省。一九四五年“九・三”勝利後,于同年十ー月ニ日成立了海城縣人民政府。一九四六年春,國民黨占領。一九四七年九月海城重新解放。一九四八年東北全境解放,海城縣屬遼東省管轄。一九五四年遼東、遼西合并建立遼甯省,海城縣歸遼陽專署領導。一九五九年歸鞍山市。一九六五年歸遼南專署。一九六七年成立海城縣革命委員會,由營口市轄。一九七三年劃為鞍山市轄縣至今。
“海城”縣名源于“海州”。公元九二五年,遼渤海國,改渤海之地為東丹國。公元九二八年遼太宗诏徙東丹國民于梁水(今太子河),南海府之民随之西遷。人移,地名也随之而移。這就是臨溟、海州的由來。清順治十年改“海州”為“海城”。
1985年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撤銷海城縣,成立海城市(縣級市),隸屬于鞍山市。
注:1982年統計的數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