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每天清晨喚醒海口的
不是海上悠揚的船鳴
而是矗立在海甸溪百年鐘樓傳出的鐘聲
每當鐘樓大鐘雄渾的聲音在半空中回蕩
海口這座城市就顯得更加的充滿活力
在過去的二十世紀,海口鐘樓不但是海南本地人,還是移居海外的海口華人公認的城市标志性建築,它被看作故鄉象征,寄托着海南人對家鄉的情感。
1858年,海口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各國領事館相繼設立。光緒二年,“瓊州海關”正式在海口成立,海口港成為傾銷外國産品的大門戶。港口的繁盛使當時的海甸溪沿岸成為海口商業和城市中心。然而當時,海口仍沒有一個統一标準的計時設施,給交通、商業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鐘樓,在繁盛與期盼中應運而生。
1928年,周成梅倡議海外瓊籍華僑籌款捐資,建造海口内港地标式建築“鐘樓”。1929年,經過精心設計,一座28米高、占地16平米、通體紅磚砌築、拱形門窗、塔尖高聳的歐洲哥特式風格建築拔地而起。
1987年海南建省前夕,為了改善交通環境,海口市政府準備擴寬長堤路,決定将老鐘樓拆除,然後在原址西北側30米處重建一座新的海口鐘樓。新鐘樓的設計者是時任海口市建築設計室的建築師林志民,他在參考了幾張僅存在海口鐘樓老照片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廣泛征求了市民以及華僑們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确定了今天的鐘樓的樣貌格局,基本上保持了1929年鐘樓落成時的原貌。
海口鐘樓作為一個計時設置來說,它承載着這座城市時間的記憶,它幾經重整,改變了樣貌,卻依然保留着時間的烙印,見證着海口城市的發展和曆史。
如今,每逢節假日,5D高科技技術将海口鐘樓打扮得美輪美奂,通過多維疊加海口本地文化、非線性戲劇和3D Mapping,構建時尚的百年鐘樓,成為海口新的網紅打卡點。
百年鐘樓發出新時代的聲音
響徹過去和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