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教育報】
↑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編者按:新學期,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标”)正式施行。作為新課标聚焦的重點之一,如何在課堂中落實新課标對“幼小銜接”提出的新要求?《現代教育報》攜手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邀請專家教研員對此深入剖析。
課堂的銜接是幼小銜接最核心的銜接。教師要把以兒童發展為本的銜接理念根植于内心深處,關注兒童發展的連續性、整體性和可持續性。教師要主動銜接,以促進兒童身心全面适應為目标,從讓學生适應小學生活到不斷從兒童立場去創造條件,讓課程教學實施“銜”之有序,“接”之有法,為每個兒童搭建成長适應的階梯,讓兒童在課堂不斷生長。
牽着兒童的手走進課堂
構建兒童的課堂,教師要注重從“成人視角”轉向“兒童立場”。教師要清晰認識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體現小學入學适應教育的價值,從“嚴格的管理者”化身“特别的同伴”。
教師應牽着兒童的手走進課堂,以陪伴者、支持者的角色,用溫和、有吸引力的方式,幫助兒童培養起對新老師、新同伴的信任感。教師還要以鼓舞者、引領者的角色出現在課堂,摒棄習慣性地監視、催促、控制與評價,給予入學新生最大的包容與最有效的支持。教師更要以發現者和學習者的角色與兒童同在課堂、走進活動,在與兒童一起學習、思考和探究中認真觀察和傾聽,關注兒童怎樣思考,并且向兒童學習。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努力成為兒童期待的老師的樣子,做到“上課有趣有方法、多給兒童機會、對兒童有耐心、情緒穩定、寬嚴适度”,幫助他們從過往的“兒童”角色逐步轉換成全新的“學生”角色。
讓課堂滋養兒童身心成長
構建兒童的課堂,就要讓課堂融入兒童的世界。課堂就是兒童生活與學習的場所,教師要采取多元策略使“學習環境适應困難”這一在入學新生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得以破解,以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課堂既是時空概念,包含着組織形式、資源環境與班級氛圍等内容,也是關系概念,指向師生關系與生生關系的整體構型。因此,兒童的課堂應順應兒童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兒童有一個适應小學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空間。在物質環境上,教師應讓環境“活”起來,鼓勵兒童積極參與環境創設,激發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精神環境上,教師要與兒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教師要積極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兒童站于同等高度,充分理解和尊重兒童在原有經驗、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友好的生生關系,創設包容與互助的班級氛圍,增強學生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幫助兒童融入集體、融入課堂。
讓兒童以兒童的方式學習
構建兒童的課堂,就要讓課堂教學貼近兒童生活,幫助兒童學會用知識性學習和社會性成長這“兩條腿”走路。教師要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發展規律,從課程内容、學習方式的深度變革中,力求體現學習方式的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與體驗,落點不在于獲取常量知識,而是要于體驗活動中培養興趣、養成習慣、塑造價值、提高能力,為之後的學習生涯奠基。
在教學内容上,教師應以學科融合方式對所學内容進行通盤考慮和整體認識。教師要根據課程目标将相關學科和學生經驗進行整合,将教學置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用與生活有關的方式對學習内容進行探索,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發現知識或者重現已有經驗中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開拓視野、豐富經曆,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與思考或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在教學方式上,應注重提高遊戲化水平,與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教學方法有效銜接,減少兒童在學習方式上的不适應。讓兒童在過程中獲得遊戲性體驗,表現出趣味性,體現出自主性、合作性,體驗到成功感,對課堂學習充滿期待。同時,教學遊戲化也強調要在有教師指導的條件下讓兒童進行有意義的遊戲,使教學過程适應剛步入一年級的兒童的身心特點,使學習過程與兒童的認知水平相适應,“既要讓遊戲變成快樂的學習,又要讓學習成為求知的遊戲”。
文/王建平(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學科帶頭人)
策劃:常悅
編輯:付磊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鮑丹禾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來自【現代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