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安石千秋歲賞析

王安石千秋歲賞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0 13:28:17

王安石千秋歲賞析(泊船瓜洲宋王安石)1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千秋歲賞析(泊船瓜洲宋王安石)2

王安石畫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争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京口和瓜洲之間隻隔着一條長江,鐘山就隐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鐘山下的家裡。

注釋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綠:吹綠。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将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裡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區東。

賞析

  這首詩作于1075年(熙甯八年)二月。當時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進京,舟次瓜洲。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裡行間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層層鋪墊作勢,結句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抒寫鄉愁的淋漓之筆,才水到渠成地直瀉出來,把鄉愁的抒寫發揮到了極緻。由此看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而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

次句“鐘山隻隔數重山沙,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望,王安石于1037年(景佑四年)随父王益定居江甯(今江蘇南京),從此江甯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罷相後即寓居江甯鐘山(今南京紫金山)。“隻隔”兩字極言鐘山之近在咫尺。把“數重山刀的間隔說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入對于鐘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鐘山畢竟被“數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

  古人雲:“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托了詩人浩蕩的情思。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于表現力。洪邁《多齋續筆》卷八雲:“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複圈去而改為’入‘。旋改‘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作者認為“到”、“過”、“入”、“滿“等字都不理想,隻有“綠”字最為精警。這是因為:一、前四字都隻從風本身的流動着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一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産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裡江岸,一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春風”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複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三、‘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内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鑒于第一次罷相前夕朝廷上政治鬥争的尖銳複雜,對于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産生重裡的顧慮。變法圖強,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詠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變法遇到強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對派的猛烈攻擊,秀麗的鐘山、恬靜的山林,對他産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辭·招隐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凄凄”王維《送别》:“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都是把草綠與思歸聯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諱言,用綠字描寫春風,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诏賦龍池柳色初晴聽新莺百啭歌》:“春風已綠瀛洲草,紫段紅樓覺春好。”丘為《題農父廬舍》:“春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溫庭筠《敬答李先生》:“綠昏晴氣春風岸,紅漾輕輪野水天”,常建的《閑齋卧雨行藥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門綠,小隐湖中花”。等,都為王安石提供了借鑒,但從表現思想感情的深度來說,上述數例,而“山門”“山”“草”皆可綠,而江南岸的綠卻是頗有動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托了詩人浩蕩的情思。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于表現力。這是因為:

  1、這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春風”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複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

  2、前四字都隻從風本身的流動着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一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産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裡江岸,一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沉得多了。

  3、“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内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鑒于第一次罷相前夕朝廷上政治鬥争的尖銳複雜,對于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産生更重的顧慮。變法圖強,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詠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變法遇到強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對派的猛烈攻擊,秀麗的鐘山、恬靜的山林,對他産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說,已是夜晚。詩人回望既久,不覺紅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雖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對鐘山的依戀卻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終将有日,故結尾以設問句式表達了這一想法。

  “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本詩曾獲得“超然邁倫,能追逐李杜陶謝“(《彥周詩話》)的贊譽。這正是“頻改”所緻。但這首詩的佳處,并不限于一字之工,當玩賞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體要。

地名介紹

京口  

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蘇鎮江市,靠長江邊,瓜洲是對岸的一個小島(現在已無),因為這兒也是大運河的長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1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曆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 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瓜洲  

瓜洲在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邗(hán)江區,瓜洲古渡風景區是國家水利風景區,位于揚州市古運河下遊與長江交彙處,距曆史文化名城揚州市中心15km,潤揚公路大橋、鎮揚汽渡、揚州港與其毗鄰相接,鎮江金山寺與園區隔江相對,是曆代聯系大江南北的咽喉要沖,著名的千年古渡。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千年古渡,勝境猶存,唐代高僧鑒真從這裡起航東渡日本,康乾二帝及曆代詩人墨客途經瓜洲,留下了許多哙炙人口的詩篇。民間傳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古渡遺址、禦碑亭、沉箱亭已成為中外賓客尋幽探古的佳處。

鐘山  南京城内有鐘山。

  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它以中山陵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兩大區域,總面積約45平方公裡。這裡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古迹文物,有着“金陵毓秀”的稱譽。

  鐘山為江南茅山餘脈,橫亘于南京中華門外,古名金陵山、聖遊山,三國時東吳曾稱它為蔣山。東西長7.4公裡,南北寬3公裡,周長約20多公裡,蜿蜒起伏,抛若遊龍,故古人稱“鐘阜龍蟠”。山上有紫色頁岩層,在陽光照映下,遠看紫金生耀,故人們又稱它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東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國曾在山上築天堡城,故稱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建此山頂上。 玄武湖在鐘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稱後湖。湖光山色,景色佳麗。現建有玄武湖公園,占地面積4.7平方公裡,其中水面約占3.7平方公裡,繞湖一周長約10公裡,湖中有島,稱為洲,有橋相連。湖水碧波蕩漾,島上綠樹蔥茏,周圍青山如黛,美景如畫,亦是金陵風光旅遊“寶地”。附近還有古台城遺址、雞鳴寺、北極閣等古迹名勝。

  詳細地址: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 。

江南  

江南,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以南。在不同曆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是以楚國為背景所指的長江中遊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區。

  狹義的江南現指長江中下遊平原南岸、瀕臨長江沿線組成的江南地區。江浙為中心的小江南經濟更為發達。廣義江南涵蓋長江中下遊流域以南,南嶺、武夷山脈以北,即湘贛浙滬全境與鄂皖蘇長江以南地區。

創作背景

  公元1070年(神宗熙甯三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同平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但是由于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這首詩寫於熙甯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