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
200餘教育人同行“取經”
面對教育日趨全球化的今天,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職業的發展應該具備全球化視野。在此背景下,教師職業發展的核心是什麼?如何讓教師成為“教育家型的教師”?4月19日-20日,廣東教育學會教育國際化專業委員會(下稱專委會)秉承學術引領未來的辦會宗旨舉辦“全球化視野下教師職業發展之路”研讨會。廣東教育學會教育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劉曉明、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鄧凡用、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宣教局局長曾文浪及來自全國各地74所學校校長、教務處主任、一線教師共200餘人齊聚北京師範大學卓越(大亞灣)實驗學校,共同探讨新時代下國際化教育可行之路。
研讨會首日,專委會向北京師範大學卓越(大亞灣)實驗學校、深圳市羅湖區鵬興實驗學校、深圳市龍崗區凱瑞特學校、深圳市南山區仁智實驗小學、深圳市龍華區萬科雙語學校、中山市小榄中學(中山市外國語學校)、北大培文大亞灣實驗學校7所學校授牌,7所學校成為專委會第五批教育國際化實驗學校。
開幕式上,惠州市教育局鄧凡用副局長表示,研讨會的主題很明晰,要打造一流的教育,基礎教育要先行。教育行政部門要布局好學校,選擇好校長,提供優質學位。同時指出,把教育上升到優先發展地位,不但要提高教師的待遇,增加教育投入,更要培育好的教師。在全球化的今天,教師要培養孩子有全球化視野,首先教師要具備這樣的視野。“要讓孩子會學習、懂生活、會交際,有對社會基本的認識”。
課堂展示,盡顯校園師生風采
4月19日,北京師範大學卓越(大亞灣)實驗學校青年教師進行了學校創新課程展示。李漢橋老師通過故事引入、圖文結合、實物接觸,将《把泥巴玩成高級藝術-瓷器》課堂與博物館實地遊覽結合。學生學習瓷器文化的同時,引領了簡素文化藝術價值觀,将“學生成長在活動中,教書育人在細微處”融入項目式學習,打造教育的“藝術味”。
溫楚玲老師展示飲食文化課程《清明時節雨紛紛-遇見青團子》,帶領孩子們了解清明節來曆和習俗,學習青團子的制作。該校《飲食文化進校園》校本課程,通過講解農作物的演變過程讓孩子們了解環境的發展與變化,意識到自然的奧妙并培養主人翁意識;通過制定預算和采購計劃培養孩子們的理财觀念;通過進廚房讓孩子們強化時間觀念并體驗人生,引領孩子們探究美食背後的大學問。通過飲食文化進校園打造教育“生活味”。
當天,參會人員還對學校進行參觀,學校采用小班教學模式(每班不超過25人),低學段采用基于“專注力”的學科融合制。班主任在教室辦公,教師全程陪伴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中高學段(四至九年級)采用基于“選擇”的全員走班制,學生自主選擇授課教師,制定個性化課表。高學段(七至九年級)采用導師制,建立更為密切的師生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與會代表還參觀了該校學生進行的常規大課間展示。學生們進行了街舞、武術、跳繩等項目的表演。跳繩是該校的傳統項目,學校人人會跳繩,通過跳繩增強學生體魄,愛上運動。參會人員對該校大課間的學生豐富多彩的内容設置贊歎不已。
深圳大學張兆芹教授在聽了李漢橋的課以後,進行了點評,她認為,展示課程結構比較完整,教師通過項目式學習,激發學生思考和興趣,課堂裡面學生積極參與,寓教于樂。
深圳市坪山區教科中心主任李顯明則評價說,課程反映出該校的辦學理念以及學校教師對課堂的思考、設計,展現了項目式學習的特點和老師的課程設計能力。
教師職業發展怎麼做?教育大咖有話說
4月20日,北京師範大學卓越(大亞灣)實驗學校校長李玲作主題報告,分享該學校“國際化之路”。她表示,當今的教育的變革中,受益最大是老師,挑戰最大也是老師。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适應時代變革的關鍵,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全球化背景下,教師需要有開闊的格局、堅定的教育信仰、設計四位和課程建構的能力。報告中,李玲校長還分享了其多年行走世界各地的教育觀感與體悟,她提出“教育需要眼界,有眼界才能打開境界”的國際化思路,“教育是發現生命的不同特質,幫助孩子提升,幫助孩子成長”。并認為要用文化引領學校發展,“文化是一群人做事的習慣”。“有學生的地方,就有教育,學校要給學生增加更多與同伴對話的時間,把空置率降下來,讓教育空間更豐盈。讓孩子成長的生命姿态更加豐富,讓孩子将來面對世界更加從容。”
“校長沙龍”環節,讨論嘉賓分享了各自學校不同的國際化、全球化思路與做法,指出了國際化教育在政策實施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深圳市南山區仁智實驗小學校長趙丹表示,“國外很多的教材會從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再到歐洲的文明、文藝複興……再到今天的互聯網革命,教育是需要眼界的,教育者走出去的時候就得到了提升”。全球化視野裡面,教師要用知識去充盈自己,并且找到全球化的角度,将其作為自我擁有的能力去和孩子溝通。
南山區教育督導室主任洪其華表示,南山課程改革為學校引進外教,每一所公辦學校,每24個班都要配備一名外教,24個班以上學校可以配備兩名。南山力推學校走出去參加各類的國際賽事,讓學校參與帶有國際理解教育性質的活動;南山還組織所有的英語老師進行千人培訓,類似國際師生互動等培訓。“我們讓孩子跟國際學校的孩子對話,共同探讨生活話題,推進教育國際化。我們也安排老師繼續教育,包括國際的教育、相關的課程,包括境外學習等。”
深圳市寶安中英公學校長張坤生認為,教育國際化就是用逐步積累,逐漸豐厚的民族文化,形成孩子的文化底蘊。
最後,劉曉明理事長就研讨會主題,提出了全球化視野下教師職業發展之路的思考與探索。他認為首先得樹立“以師為本”的核心要素觀,“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中國教育應該有新的視域、新的标準和新的内涵,這是從教育大國變為教育強國的必然選擇。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以教師為根本’和‘以學生為中心’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兩大核心主題,也是教育的核心價值所在”。他提出了“關于教師職業發展的理性思考”。教師職業發展是一條以綜合實用能力為核心的多向度發展路徑。職業發展是專業發展的延伸和擴展。教師職業能力包涵專業能力,而且比專業能力豐富得多、生動得多。“中小學教師隻有立足于職業能力發展的基點上,超越專業能力的視域,才有可能成長為‘教育家型的教師’。”
會議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結束。參會校長表示,通過全程參與此次研讨活動,查看了班額不超過25人、教師辦公桌與學生課桌同場、課室布置彰顯客文化的北師大卓越實驗學校,聆聽了劉理事長、李玲校長等大咖指向實在、指導清晰、指引明确的報告與分享,親身體驗到校長、老師們風雨無阻的參會熱情、感受到了研讨真情及職業性情,見證了一群有情懷的人的有溫度盛會,感知了理論的高度、思維的寬度及現實的亮度!
統籌:謝萌文/圖:謝萌
制版:陳欣林泳希劉豔蘭黃熾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