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記錄信息的方式,即便是剛入學的小朋友也步入了少紙、無紙時代。随着我們敲擊鍵盤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的字也卻越寫越難看。那麼,寫好硬筆字還有什麼實用價值呢?
很多人在求職、應聘的過程中,面試表上如果能寫一手漂亮的好字,将會給面試官留下極好的印象,從而輕松拿到入職的機會。既然寫字被普遍看成是一個人的“門面”,那就不能不重視。當下成年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快,想要像學生時代那樣系統、完整的學習已是難得,面對這種情況該怎樣有效的學習硬筆字呢?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要經曆會、熟、精三個階段。從不會到會,需要自己長期摸索或者有人從旁指點;從會到熟,這就是不斷重複精進的過程,是量的積累;從熟到精,在重複操作的基礎上多思考,形成自己的方法論,這屬于質的飛躍。
很多書友書寫硬筆,皆遇見過:用筆不準,分不清筆畫特征,結構不美的情況,那如何書寫才能把漢字字形丶高低丶疏密,斜正等變化體現出來呢?
硬筆學習,把字寫端正,是最基本的要求。筆畫作為硬筆字的基礎,要使每個字寫得正确,就要做到“橫平豎直”。其中“橫平”不是水平,而是有一定斜度的“平”,其中“豎直”很容易在書寫過程中偏斜。達到正确之後就是美觀,那就必須按照一定的法則組織筆畫,這一法則就是結構。人們在欣賞鋼筆字時,主要的印象就是整體表現。結構在字的視覺效果上就顯得十分重要,它主要由3中原理構成:講求筆畫之間的空白間隙,力求疏密均勻适度的勻稱原理;各筆畫組成間的協調平穩,整個字不失重心的協穩原理,筆畫組成各部分之間的收放相顧與穿插的讓就原理。
知道了原理還遠遠不夠,要提高書法水平,一個必要的步驟就是要不斷臨帖,作為學習書法最根本的方法,這是每個初學者必經之路。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書法家是不經臨習而成功的,沒有一個字寫得好的人是不經過臨帖的。隻有臨帖,取法唐楷、晉行、漢隸、秦篆等傳統的東西,才會有所獲。先求形,後追意,方能達到形神兼備。
我們臨帖,其實就是模仿,模仿别人寫字,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
很多人對于練好字的心理定義就是需要長時間堅持的練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去照着字帖寫,以為時間長了就能把字練好,實際上卻忽略了高質量的練字,很多人在臨習的過程對這點很不重視,草草了事。
用硬筆臨摹,我們就以外形為主,在結構上多下功夫。比如書友經常臨摹《靈飛經》,它的字體本身就很靈動活躍,因此我們就要将側重點集中于臨摹外形。從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範和約束,通過不斷練習,久而久之就能産生筆勢,屬于後期的藝術效果與會慢慢形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