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吸氣、渦輪增壓、機械增壓……普通燃油車還沒搞明白,混動車就已鋪天蓋地而來。世面上的混動車種類繁多,結構以及邏輯早已不是燃油車的複雜量級。面對如此多樣化的混動車我們該如何分類,如何選擇呢?
關于混動車的分類,我們先來看幾個常見的方向。
一、HEV/PHEV
串聯式混動是将發動機、發電機、驅動機三大動力總成用串聯的方式組成驅動系統,發動機向蓄電池充電,蓄電池再與電機串聯,最終電機驅動汽車行駛,代表車型為早期的雪佛蘭沃藍達。
并聯式混動就是發動機和發電機并聯,兩者的驅動力可疊加,也可單獨輸出,本田IMA混動技術就屬于并聯式混動。
混聯式混動就是串聯與并聯的結合,能結合兩者的優點,低速時以串聯式混動模式工作,高速時以并聯混動模式工作,但缺點就是技術比前兩者複雜,成本也會更高一些,代表作自然是豐田THS、本田i-MMD以及通用VOLTEC系統。
此種分類方式從動力耦合以及傳遞路線入手,一直以來備受推崇,不過要想完全搞明白這其中的規律似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于是乎下面這種分類方式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技術流的求知欲望。
三、P0、P1、P2、P3、P4、PS架構以及之間的組合
P0架構,即電機安裝在發動機前段,以皮帶的方式與發動機相連,又稱之為BSG,因為出力的皮帶所限,多數具有直接起停的弱混動。
P1架構,即電機在發動機後端與發動機剛性相連,又稱之為ISG,因為與發動機無法脫開,輸出的動力受發動機牽絆,多以中度混動為主。
P2架構,即在變速器與發動機中間的離合器之後安裝電機,簡單易行、成本相對較低,但效率不高,高爾夫GTE、奧迪A3 e-tron和BMW530Le都屬于這種結構。
P3架構,即在變速器輸出軸加裝電機,不過效率更低一些,目前比亞迪秦屬于這種結構。
P4架構,即電機加裝在後橋上,該技術多與其它架構聯合使用,例如沃爾沃S60L Plug-in屬于P2P4架構,這個技術更容易實現,但是控制難度較高。
PS,功率分流(Power Split,功率分流),顧名思義,因為功率等于扭矩與轉速的乘積,PS架構能夠通過電驅動系統更多自由度地調扭矩和轉速,更多自由度(模式)地實現效率最優、動力最優。
目前,業内主流觀點是最好的新能源電驅動技術是PS技術,豐田的THS、本田iMMD以及通用汽車的VOLTEC等采用此種技術模式,受限于豐田将單行星排、雙電機系統申請了專利,通用汽車将雙行星排、雙電機系統申請了專利,凱迪拉克将三行星排、雙電機電驅動系統申請了專利,所以其它企業能夠介入PS技術的産品并不多。
繞暈了吧?清醒一下,G哥告訴你一種更直白的分類,那就是:不管它們技術到底如何,我們隻看療效如何——省不省油?省不省心?與燃油車一樣,我們還是以不變應萬變,混動再高大上,也得接地氣!
省不省油就以同級别車型平均油耗為準,在這裡G哥說的是實際油耗而非标稱油耗。至于省不省心,當然不用外接電源的HEV更占優勢;而且機械機構越簡單,那麼在可靠性方面或者說省心程度上更具優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