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論文的寫作指導?一、關于碩士學位論文的性質對于碩士學位論文而言,追求自身獨特的創造性,以此生産新知識,就成為論文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知識的新舊是通過與他人的工作對比來展開的,将自己工作的每一點進展都與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對比,是體現學術價值的核心所在知識之所以新,是通過嚴謹而紮實的論證來完成的将自己的每一個立論都建立在紮實的證明之上,才有可能體現論文的學術價值,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碩士論文的寫作指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一、關于碩士學位論文的性質
對于碩士學位論文而言,追求自身獨特的創造性,以此生産新知識,就成為論文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知識的新舊是通過與他人的工作對比來展開的,将自己工作的每一點進展都與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對比,是體現學術價值的核心所在。知識之所以新,是通過嚴謹而紮實的論證來完成的。将自己的每一個立論都建立在紮實的證明之上,才有可能體現論文的學術價值。
二、關于碩士學位論文的緒論
在規範的碩士學位論文中,此部分不可或缺。在一般情況下,“緒論”的内容至少應該包括選題的價值與意義、文獻評論、本文的思路、資料和方法、各章節的主要内容及邏輯安排等,以此彰顯本項研究與已有成果之差異,強調本項研究在資料、方法上的獨特性,以及全文寫作的基本思路,以俾讀者更好地把握全文,并激起閱讀的興趣。
完全空白的研究領域幾乎不存在。雖然有些領域,研究者涉足甚少,但絕不可以認為研究者涉足甚少的領域,研究水平就很差。事實完全可能相反,在某一研究領域,雖然研究者甚少,卻是因為在這一領域,不多的研究者,甚至一個研究者,以幾篇甚至一篇高水平的研究論文,讓後來者歎為觀止,無法逾越。在這樣的研究領域,後來者暫時不可能有所作為。
三、關于文獻評論
該如何進行文獻評論呢?在我們看來,文獻評論指對所涉文獻的理解、吸收與批判,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資料、方法、理論和總體四個方面,茲分别叙述如下。其一,理解并學習他人如何獲取資料,判别資料的價值并思考進一步開掘新資料的可能性。其二,将已有各種研究方法進行認真的評估,判斷各種研究方法之優劣并思考采用新方法的可能。其三,将已有的各種理論置于不同的概念架構中進行分析,并形成自己新假設。或者辨識已有概念間的前提假設,提出對某行為或現象的可能解釋,形成新概念。其四,把握有關研究的進展,探讨改進的可能性或思考未來的研究是否更有意義,是否能得出更為顯著的結果,即是否獲得學術上的新進展。
上述四點可以分别歸納為從資料上把握、從方法上把握、從理論或概念上把握、總體把握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其目的是通過對于已有成果的有條理的思考及批判,探索是否能發展出自己的研究,即有自己的新理論、新概念、新方法及新資料的新研究。一篇優秀的碩士論文理應在資料、方法、概念、理論以及寫作方面均獲得成功。一篇合格的碩士論文,即便沒有自己的新理論和新概念,能夠搜集新資料,或采用新方法,印證其他的相關研究也是成功的。
為撰寫碩士論文所進行的文獻評論,可以不涉及被評文獻的語言、題名、章節安排、表格設計、一些小的史實錯誤等。評論者應大處着眼。學習和批判的目的,在于構建自己的研究論文。評論者始終追問的是:他人的工作是否能構成自己進一步研究的平台?又有哪些失誤可以避免?如何平衡相互矛盾的觀點,或者在一個更高的水平上完成對于矛盾雙方的超越? 因此,有學者将文獻檢索的過程,具體表述為檢索背景文獻、相關文獻和最相關文獻的過程。
四、關于論文架構之設計
精心設計過的論文架構,應該是主題突出,線索清晰,各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一目了然,且各章節在篇幅上保持一個大緻的平衡。沒有邏輯的混亂,也沒有畸輕畸重之偏頗。
(一)主題與線索
碩士學位論文的撰寫應該突出主題,各章節圍繞主題展開。論文主題見之于論文标題,各章主題見之于各章标題,讀者通過浏覽論文目錄從而對論文的學術水準做出自己的基本判斷。導師通常根據目錄所列各級标題,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實際上,在論文撰寫過程中,作者反複推敲,用力最多的,也是論文目錄。這一切,都是因為目錄可以反映全文的主題與線索。
有些碩士研究生在寫作開始之前,并沒有通盤的謀劃。隻是圍繞主題,邊收集資料,邊整理資料,邊分析資料,邊撰寫單篇論文。無論從哪方面講,這樣的研究過程,都是正常的。隻不過,我們想強調,當論文積累到一定數量時,或者說有二三篇同一主題的論文完成之後,就應該對碩士論文主題及線索作通盤的考慮了。也就是說,在完成幾篇單篇論文之後,就必須構造碩士論文的目錄了。
論文主題是碩士論文的中心論點。各章主題圍繞論文主題展開,各節主題圍繞各章主題展開。層次分明、邏輯關系清晰的章節目錄,反映的是作者良好的學術素養。
(二)平衡原則
論文構造應遵循平衡的原則,即論文核心各章篇幅應大緻相等。每一章中,各節篇幅也應大緻相等。論文結構的不完美,反映的是論文内容的不完美。結構的完美與内容的完美是一緻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要考慮合并或分拆,也要重新考慮章與章或節與節之間的邏輯關系。過于冗長的表格或其他引用文獻,甚至稍為偏離主題,但有時又是必不可少的交待或說明,置于正文中,顯得累贅,置于腳注和尾注,又嫌太長。在這種情況下,将其置于附錄,應是明智之舉。
五、關于論文之“結論”
碩士論文之所以要寫結論,是因為研究者應當藉此向讀者呈現最後的研究結果。論文的中心論點,必須在此得以陳述或體現。在曆史學的碩士或碩士論文中,一般說來,每一章的最後應當有一節為“小結”。“小結”的功能是對本章内容進行歸納。碩士學位論文的最後一章是“結論”。“結論”不是應景式的幾句話,而是在學理層面上,對于所陳事實進行重新認識,對于所涉理論,進行重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歸納性概念。
“結論”一章寫作的難點在于如何“提出”“研究發現及其貢獻”。有不少學生抱怨,本文的發現已經達論文的有關章節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讀者可以自己體會;關于各章的“小結”已經完成,“結論”還能說什麼?學生因此而懷疑撰寫“結論”的必要性。當有關事實的研究完成以後,是否能從中抽繹出超越事實的一般概念?學術抽象能力的獲得,來源于對于相關知識和理論的系統把握,缺乏相應的知識準備,則無法進行學術的抽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