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者,逍遙自在,自我自由。通觀全篇,莊子突出“逍遙遊”這一主題,主張“絕聖棄知”,他崇尚、贊美的是“無己”之“至人”,“無功”之“神人”,“無名”之“聖人”。識之既廣,必不為小境所拘,即對境無心,八風不動,而道有所由。真正的自由必然超越了環境的局限,與天地之氣相往來,沒有任何憑借對待。
莊子在文中提到野馬和大鵬,野馬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十分狂野、迅猛、彪悍的,莊子在此是令它成為塵世間衆多生命體的代表。但它的彪悍和迅猛也隻是相對于塵世間的其他更弱小、更微乎其微的生命體而言的。相對于傳說中的大鵬而言,它便倏然變得如塵埃一般的微不足道了,野馬在此隻是大鵬的襯托,隻是為了展現大鵬鴻鹄之志而已。 由此可見“逍遙”的境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它是需要非常高的客觀條件以及非常耐久的刻苦修煉的。此處,“逍遙”僅屬于鵬鳥的專利,與包括野馬在内的凡塵的世俗的芸芸衆生是無緣的。
另外《逍遙遊》中莊子對整篇文章的構思也精彩紛呈,莊子運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把佶屈聱牙的道理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莊子筆下的寓言,使自然界的蟲魚鳥獸與社會上的高官、賢能、明君相映襯,他善于運用動物、人物之間的對話,使各個層次之間互相制約,互相連接,引人聯想,進入深思中心思想的地步。可以說是以喻引理,以比闡理,讓大鵬與小鷃、九萬裡與仞尺、庸官與賢君在對比中展開闡理,讓讀者得到的印象是鮮明的。
同時可以看出,莊子所倡導的逍遙,并不是讓人們整天無所事事,無所建樹,而是要求人們通過修行臻入理想境界,從而達到文中提到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這篇古文流傳至今并不是不無道理的,其中蘊含的真理是無窮無盡的,讓千世萬世後的人們細細品讀,令自己的道德品格得到提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