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目标的實現需要關鍵礦物的充足供應,但在礦産投資熱潮中,弱勢群體的權利往往不能得到充分保護。5月12日,愛爾蘭前總統、聯合國人權事務前高級專員瑪麗·羅賓遜(Mary Robinson)在《評論彙編》刊文指出,全球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和礦産公司應通力合作加以應對。
原文 :《評論彙編》:實現氣候目标需關注弱勢群體權利
編譯 | 李彥文
圖片 | 網絡
去年11月,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政府和投資界的大部分人士重申了其對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若突破該協定規定的全球變暖阈值,即全球氣溫比前工業化水平高1.5攝氏度,将使今世後代面臨氣候崩潰的緻命影響。為了避免與地球的生态邊界發生沖突,我們需要加快向零碳路徑過渡的速度,在10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半。
要實現這一目标,需要在投資上實現巨大飛躍,以确保所謂過渡期礦物的充足供應。太陽能發電廠、風電場和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技術都是礦物密集型的,電機和渦輪機需要鎳、鉻、錳和稀土,新的電網需要大量的銅,電動汽車電池需要锂和鎳。國際能源署估計,到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将需要礦産投入增加6倍,锂供應增加40倍。
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逐漸意識到,轉型期礦産的短缺對全球氣候目标構成了現實挑戰。由于供不應求,礦産價格正在飙升,礦業公司正在努力尋找新的礦産資源。全球最大的資産管理集團貝萊德(BlackRock)的首席執行官拉裡·芬克(Larry Fink)預計,過渡期的礦産投資熱潮“将是巨大的”,并将持續多年。
這既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挑戰。一方面,政府、投資者、礦業公司和公民社會組織有機會共同開發新的投資模式,促成可再生能源革命,建立共同繁榮、公衆信任的治理模式。另一方面,在過渡期的礦産投資熱潮中,弱勢群體的權利未能得到充分保護,投資激增反而加劇了對他們生計的破壞、環境破壞,以及跨國公司攫取土地和水資源的全球浪潮。有的礦産公司在保護社區免受采礦污染方面表現很差,有的使用水密集型開采方法,粗暴對待礦區,從而使當地社區陷入困境。
開采礦産時,保護環境和尊重弱勢群體權利本身就很難平衡,尤其是當政府未能履行其責任時。除了無處不在的綠色洗禮,人們的注意力幾乎完全集中在脫碳和環境上。而社會标準——包括弱勢群體權利——往往被忽視,使很多社區面臨系統性的威脅,投資者也面臨聲譽風險。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策制定者、投資者、礦産公司的通力合作。弱勢群體的權利應該被放在ESG投資的中心。投資者人權聯盟(Investor Alliance for Human Rights)呼籲采取更強有力的監管措施,包括按照《聯合國工商業與人權指導原則》進行強制性人權和環境盡職調查。歐盟委員會拟議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将規定企業有監督其價值鍊的義務(否則可能會受到處罰),這有望推動企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進。此外,礦業公司和投資者應确保企業文化和實踐體現并踐行人權原則,這些措施包括與受影響社區深入接觸,尊重其事先知情權并獲得他們的同意,在報告供應鍊方面盡職盡責,以及在發生損害時确保相關社區獲得及時補救。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于社會科學報第1808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拓展閱讀
外刊 | 警惕全球變暖對植物的影響
外刊 | 非洲自貿協議落地面臨諸多障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