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01 11:42:49

減肥,不用吃得太清淡,5道菜,熱量真不高,網友:越吃越愛。春意盎然,一直宅在家裡,減肥還是要有的,不然出門這衣服就要穿大一碼。

說到減肥瘦身,除了每天的适當的運動量不能少,在飲食上也不要放松,避免暴飲暴食,少吃油膩的大魚大肉,但并不是不能吃肉,适量攝取油脂類的食物,還能補充日常所需的營養。分享5道菜,熱量都不高,比水煮菜好吃多了,越吃越愛!

----【綠豆涼粉】----

涼粉需要熬煮後花一些時間來冷卻凝固,所以上班族可以在早上花5分鐘将涼粉熬好入保鮮盒中,再放冰箱冷藏,回來後切點黃瓜絲、調個酸辣汁一拌就可以了。涼粉看着紮紮乎乎一大盆,其中水量點80%,即使吃撐了,但過一會兒就能消化掉,所以這涼粉也是減肥瘦身的好食物。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1

【涼粉原料】綠豆澱粉1杯,涼水4-6杯

【拌料】 香蔥、大蒜、小米辣、醋、生抽、鹽、芝麻醬(随意)

1. 綠豆澱粉和1杯涼水同入大碗中,輕輕攪拌,混合均勻備用;

2. 5杯水入煮鍋中,大火煮到接近微沸狀态;轉小火,将澱粉糊重新攪拌均勻,倒入開水鍋中,邊倒邊不停攪拌;轉中火,不停攪拌,直到澱粉糊完全變成透明狀,離火;想要節省時間,可以先把水燒上;

3. 事先準備好幹淨的玻璃保鮮盒,将澱粉糊倒入盒中,端起來晃一晃,使表面平整,晾到溫熱時,蓋蓋子,入冰箱冷藏1小時以上,待完全凝固;上班族可以在臨出門之前将其放入冰箱中,如果熱氣太多,會産生很多水珠滴落在涼粉上,顯得水水的,但不影響食用;

4. 調芝麻醬這步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操作:芝麻醬中自帶少許芝麻油,用勺子混合均勻後倒入适量生抽、涼開水、醋、鹽混合成芝麻醬糊;一開始倒入少量生抽混合,等到醬油和芝麻醬充分融合後再倒下次的醬油或者涼開水、醋,分幾次完成;如果一次全部加入,芝麻醬易形成疙瘩;

5. 大蒜拍碎剁末,香蔥切末,小米辣切小圈;

6. 冷藏凝固結實的綠豆涼粉輕松脫模;

7. 用刀先切大塊,再切成自己喜歡的條或者塊;切幾下後會粘刀,刀上可蘸點兒涼開水再切;

8. 涼粉與芝麻醬糊、香蔥、大蒜、小米辣同入盆中,拌勻後裝盤,再随口味淋辣椒油。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2

蘋果私房話

1. 綠豆澱粉配方上是1杯澱粉 4杯涼水,用5杯、6杯也是可以的,隻是軟硬度上的差别;1杯指的容量,而不是重量;

2. 涼粉在冰箱冷藏至完全凝固,沒有完全凝固一般是在中間處,手摸盒子會有溫熱感;涼粉不宜在冰箱中久放或者過夜,時間越久,澱粉老化快,涼粉由通透狀變成乳白色,雖然硬度有了,但是彈性略差;對于上班族來說,早上做晚上吃,不會影響口感的;

3. 調料和配菜可以随口味調整。

----【砂鍋白菜豆腐】----

炖白菜的做法超級簡單,用手把白菜葉子和幫子撕成大塊扔入鍋中就可以,豆腐放在手上用刀切,連案闆都省了。這一鍋既是飯又是菜,豐富的植物纖維和優質的植物蛋白質(豆腐),6、7塊錢能吃到撐。白菜葉吸了豆腐湯和五花肉滲透出來的油脂,香嫩又水靈;豆腐經過焖炖後也非常入味,連菜帶湯熱乎乎一大鍋!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3

【材料】白菜3片,豆腐1塊,帶皮五花肉1條,植物油少許,大蔥1段,醬香汁40克,熱水适量

1. 大白菜、豆腐、帶皮五花肉準備好;

2. 白菜用手掰大塊,如果有筋步把筋撕掉;白菜的塊稍微大一些,吃着過瘾;

3. 豆腐放在手掌上,用刀切塊,這樣比放在案闆上好處理;

4. 帶皮五花肉切薄片;肉一定要有些肥的,純瘦肉不适合做這道炖菜,太幹太柴不好吃;

5. 砂鍋放加熱,倒少許油,先将蔥花煸炒出香味,再把肉片倒入鍋中翻炒變色;

6. 待肉片的油脂被炒出後,将白菜入鍋中翻炒,使喚白菜葉片能吸收進肉脂;

7. 待白菜變軟後,将豆腐入鍋中;

8. 根據口味淋入适量醬香汁或者适量的醬油、生抽、蚝油;

9. 倒入适量熱水,水沸騰後轉小火,蓋上蓋子焖炖10-15分鐘;

10. 打開蓋子可根據口味撒少許鹽,輕輕混合幾下即可離火。這一鍋整體看着很溫暖,可以撒少許香蔥末或者青蒜末,添一點兒綠色更活躍、誘人。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4

蘋果私房話

1. 白菜大塊白水煮,易熟;加入豆腐塊後再放醬汁同炖。白菜放在鍋底可以防豆腐糊底;

2. 别看隻有這幾片豬肉,但有了葷油的浸潤,整道菜都噴香無比;如果不放肉,放點葷油也可以;

3. 還可以放一把粉條同炖,吸足了湯汁的粉條更鮮美;或者放幾片海帶同炖,補碘補鈣的效果也很不錯。

-----【素炒花生芽】-----

粗粗壯壯的花生芽看着挺壯實,如果用炒綠豆芽的方法肯定不易熟,雖然是第一次吃,但我結合了一下生活經驗,邊炒邊放了點水,雖然是素炒,但是白的花生芽與紅的胡蘿蔔絲、綠的青蒜段相搭配,真是好吃又好看。花生芽的白藜蘆醇含量比花生的要高5倍,富含維生素、鉀、鈣、鐵、鋅等礦物質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被譽為"萬壽果芽"。白藜蘆醇具有抑制癌細胞、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延緩衰老等作用,保健價值極高。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5

【材料】花生芽250克,青蒜3棵,胡蘿蔔半根,油适量,醬油少許,蚝油少許,鹽少許,熱水少許

1. 花生芽清洗幹淨;

2. 青蒜清洗幹淨,尤其是葉片底部容易藏泥土,一定要掰開洗徹底;胡蘿蔔辭掉外皮沖洗幹淨;

3. 花生芽的紅衣去掉,切寸段;

4. 青蒜斜切成段,胡蘿蔔切細絲;

5. 熱鍋溫油,将花生芽和胡蘿蔔絲入鍋中翻炒,加少許鹽炒軟;花生頭不易熟,所以淋少許熱水翻炒,直到斷生;

6. 淋少許醬油、蚝油翻拌均勻,将青蒜段撒鍋中,翻拌變色即可出鍋。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6

蘋果私房話

花生芽不多見,據說發花生芽的方法和綠豆芽黃豆芽是一樣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搜一搜制作方法,這樣就可以随時擁有了;

花生芽有很濃的清香味,但如果在這道菜中炒不熟,花生頭和脆嫩的花生芽杆子比起來就顯得硬了,口感上不能達成一緻,就會覺得不好吃,所以要一邊翻炒一邊淋少許水,把花生頭充分炒熟。

-----【爆炒花蛤】-----

花蛤刷洗幹淨,放入鹽水中吐淨泥沙後焯水,加入豆瓣醬翻炒,配上青蒜,這味道一點都不輸大排檔。花蛤營養豐富,除富含蛋白質外、鈣等微量元素外,其中的牛磺酸,可以幫助膽汁合成,有抑制膽固醇在肝髒合成和加速排洩膽固醇的獨特作用,從而使體内膽固醇下降。由于蛤蜊脂肪含量不高,每100公克的熱量隻有55大卡,屬于低脂肉類。對于控制體重的人,蛤蜊是很不錯的選擇。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7

【材料】花蛤500克,螺絲椒1根,紅辣椒1根,韭菜1撮,香菜4棵,豆瓣辣醬1勺,黃酒适量,花蛤高湯少許,植物油适量,姜1塊,大蒜4瓣

1. 花蛤買回來後先用涼水輕輕搓洗兩三遍,将貝殼表面的雜質去除掉,再泡在鹽水中放幾滴芝麻香油,靜置,讓花蛤吐沙;

2. 韭菜、香菜、青紅辣椒清洗幹淨,;

3. 韭菜、香菜切寸段,青紅辣椒縱剖兩片,分别切絲;

4. 鮮姜切碎丁,大蒜拍碎切丁備用;

5. 燒一鍋水,水開後将花蛤入鍋中,煮到全部張嘴後撈出;

6. 熱鍋涼油,先将一勺豆瓣辣醬小火炒出紅油,再将姜末蒜末倒入鍋中煸炒出香味兒;

7. 将青紅辣椒與花蛤同時入鍋中翻炒,因為豆瓣醬很鹹,所以無需再撒鹽了,隻需要淋少許黃酒、再淋少許焯燙花蛤的燙,翻炒均勻,使豆瓣醬均勻地裹滿花蛤即可;

8. 臨出鍋前,将韭菜和香菜撒入鍋中,關火,翻炒幾下,出鍋。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8

蘋果私房話

1. 花蛤可以選購無沙的幹淨的,這樣處理起來非常方便,而且吃的時候口感也好;焯水後的花蛤進鍋炒幾下,與材料混合均勻即可;湯可别浪費,裡面也富含營養;

2. 花蛤極富鮮味,烹制時千萬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鹽,以免遮蓋鮮味。

----【涼拌手撕豇豆】----

豇豆焯水後的豇豆順着筋絡一分兩半,再盤成圈,從顔值上比切段的更奪眼球,吃起來也是挺有樂趣的。豇豆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40、鎂、鐵、錳、鋅、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理中益氣、健胃補腎、調顔養身的功效。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9

【材料】豇豆一把,大蒜3瓣,香蔥數棵,小米辣2個,醋、生抽、鹽、白糖、白開水

1. 豇豆洗淨,從中間用手撅斷,一分為二;

2. 入開水鍋中,充分煮透,完全變色變軟再撈出,沖涼水後又嫩又綠;

3. 順着豇豆的經絡,手撕成兩條,豇豆隻有充分煮熟煮軟才能輕易撕開;

4. 豇豆全部撕成兩半了,手握一把豇豆,順勢盤成一圈在盤中;

5. 香蔥、大蒜、小米辣清洗幹淨;

6. 大蒜拍扁剁碎,香蔥、小米辣切碎圈;

7. 将大蒜末、香蔥末入碗中,倒入适量的醋、生抽、少許鹽、一小勺白糖,少量白開水,混合均勻;小米辣很辣,如果家裡人有不能吃太辣的,可以随後撒在豇豆上;

8. 将調好的料汁淋在豇豆上,再撒上小米辣,又漂亮,還能降低辣度。

減肥的10種吃法食譜(不用吃得太清淡)10

蘋果私房話

1. 豇豆一定要煮熟煮軟才能輕松剝成兩半,撕的時候速度不要太快,防止扯斷,一會兒工夫就能撕好;

2. 調料汁沒有固定的比例,根據口味來調整。

“用愛制作美食,用心記錄美好;用簡單的做法,呈現食材的醇正味道”。我是Meggy跳舞的蘋果,曾經是一名英語老師,現在是為愛下廚房的家庭煮婦。在和油鹽醬醋打交道的日子裡,心也變得越發溫柔,也愈發感到“陪伴”才是世間最美好、最重要的。

#吃在中國##美食測評團##我眼中的夏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