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讀書不容易,苦心編題不容易,耐心碼字不容易……所以,如果我恰好有,你恰好需要,請動動你的手指頭,或點贊、或轉發、或關注。你用時一秒,我卻至少兩天。真誠感謝你們的鼓勵。☆☆☆☆☆
【寫作指導】怎樣寫讀後感
一、引子
學完了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布置同學們看一部名人傳記,并結合現實與自己實際寫一篇讀後感,作文交上來後,出現了這樣一些情況:
一部分同學整成縮寫的樣子,把整個内容概括叙述下;一部分同學沒有按照要求寫讀一部名人傳記的讀後感,寫成《讀<呐喊>有感》、《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一部分同學寫作内容分散,有了三四點感想,不能集中筆墨深刻寫一點。
總之,這次作文很失敗。總結原因,還是在寫作之前沒有弄清楚讀後感是怎樣寫的,那麼,怎樣寫好讀後感呢?
二、寫法指導
題目:題目的格式一般為《讀xxx有感》(xxx為書名),或者直接寫"讀後感"也可以,前者更佳。
開頭:開頭要簡述這本書的書名,作者等基本情況;再簡述書中主要内容,注意是簡述,越精煉越好,因為這個不是文章主要内容,隻是為下文的感想作鋪墊;再講一下讀了這本書的感受,比如說感覺受益匪淺啊,對我很有啟示啊等等。
主體:主體部分就是聯系社會,聯系生活、聯系自己談感想。這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這裡開頭最好先講一兩句自己的觀點或者感想,接下來的部分就圍繞這句話展開議論,這種寫法很容易就是讀者知道你想表達什麼。想讓自己的觀點更有真情實感,富有時代氣息,就可以聯系自身,聯系生活,聯系社會現象,這樣寫出的文章更真實,有說服力,也更打動讀者。
結尾:說一下這本書帶給你的啟示或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以上為基本步驟,具體寫作時不一定需要嚴格按此步驟,可靈活使用。
三、佳作示範: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的作者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本書是以保爾為核心寫的一本自傳體。
這本書主要寫了: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後退;在狂風暴雨的建設工地上,面對難忍的饑寒和勞累,他沒有倒下;在雙目失明、疾病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丢失、身體狀況日漸衰退的無情打擊下,他仍舊沒有屈服!多麼令人佩服,讓人感動啊!保爾從一個貧苦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的共産主義戰士。他克服重重困難,将一生都獻給了共産主義事業,是許多人心中偉大的偶像。
保爾那句脍炙人口而富有哲理的話令我記憶猶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鬥争。’”這句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沒有人甘心過一輩子平庸的生活,甘心聽天由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想創造出自己美麗的未來。即使是野草也在努力為春天增添一絲綠色,不是嗎?那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呢?鋼鐵經過鐵與火的考驗,在驟冷與烈火中反複的磨練着,終于,它變的如此堅硬。其實,人生就如鋼鐵,沒有什麼是與生俱來的。
讀完這本書後,我體會到了一種精神,是一種頑強、執着、刻苦、奉獻、勇敢、奮進的“保爾”精神。這種精神将激勵我奮發學習,成為我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當我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便認識了一位偉大的“鐵人”,沒錯,他就是保爾·柯察金,一位具有鋼鐵精神的、為了革命事業而努力奮鬥一生的“ 鐵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曆為線索,展現了從1915年到1930年前後蘇俄廣闊的曆史畫面和人民艱苦卓絕的鬥争生活。這本書成功的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無産階級英雄形象,他當過童工,從小就在社會最低層飽受折磨和欺辱;後來,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經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戰,但他始終沒有屈服過,這些困難挫折與人生挑戰反而使他更加堅強,最終他以頑強的毅力進行了寫作,用另一種方式實踐着他生命的誓言。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世上最美好、最寶貴的品質,那就是他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高貴品質。這些美好寶貴的品質讓保爾·柯察金不管是在社會的最底層飽受欺辱、在戰場上奮命搏殺、在感情上波波折折,還是在工地上的磨練,都沒能使他倒下,反而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人最寶貴的生命,生命屬于每個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時能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争。”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的心頭為之一震,是啊,每個人都是有意義的,每個人都應該将努力地、用一生将自己的生命演繹到最美好、最燦爛。不能為了那些無聊的瑣事而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而應該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而奮鬥,絕不能虛度年華、碌碌無為。
作為中學生,我們更應該學習保爾·柯察金的不向挫折和困難低頭、堅強的面對人生及遇到的不幸的精神,用頑強的意志鑄就一個偉大的靈魂。我們應該堅信:既然上天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我們就得讓它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一生!
《貝多芬傳》讀後感
寒假期間,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名人傳》中的《貝多芬傳》一章,了解了貝多芬坎坷多難的一生。當我看到貝多芬面對着厄運的殘酷打擊而沒有低頭放棄,反而奮發向上,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堅強意志最終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時候,我不禁被深深地感動了。
貝多芬作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不但精通古典音樂,而且還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他的《獻給愛麗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樂》、《命運交響樂》等音樂作品都是人類音樂史上不朽的樂章;而他在雙耳已經完全失聰的狀況下所創作的《第九交響樂》,更是樂壇的巅峰之作,是人類對光明和歡樂的偉大贊歌。
貝多芬出生于德國的一個平民家庭,從小父親對他管教很嚴厲。由于天生的禀賦和後天的勤奮,貝多芬從8歲起就開始登台演出了。成年後,正當風華正茂的貝多芬準備大顯身手攀登音樂高峰時,厄運突然從天降臨,他的雙耳失聰了!這對于一個視音樂為生命的音樂家的打擊該是多麼的大呀!但堅強的貝多芬經受住了這緻命的打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通過自己勤奮不懈的努力和堅強的意志,最終戰勝了不幸,成為了一個聞名世界的音樂大師,在人類的音樂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神奇樂章。
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曆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條真理:人隻有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經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我們應該以貝多芬為榜樣,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憑着堅強的意志和不斷的努力,書寫出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