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書法臨習中的一些常用術語

書法臨習中的一些常用術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22:15:48

書法臨習中的一些常用術語(書法臨習中的一些常用術語)1

我們在臨帖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書法的書。一些老師呢,也常用這些術語來指導學生。但是術語許多不好理解。現在我講這些術語的整理了一下,并且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大家表述出來,供大家參考。大約有150個詞彙。還有什麼需要解釋的術語呢,請大家也提出來,我們一并研究解釋概括。

摹貼:是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薄物罩在帖上,用毛筆在薄物上按照底字仿寫下來。

雙鈎

先從帖裡挑選清楚完整的單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雪連紙等)蒙在帖上,依着帖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鈎成空心字。

描紅

把雙鈎的字作為描紅本,或用直接印有紅字的描紅本,用墨筆依着描紅本直接填寫。

臨貼

是對照着帖或根據對帖的記憶仿寫。

影格

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隔紙描寫。

對臨,就是不用格子,直接對着帖臨寫。

背臨,就是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背臨是學書較高階段的一種臨帖,是出帖前的準備。

空臨:以手代筆比劃着臨寫。

虛摹實臨

是指習書者在臨摹過程中,先用空劃的方法進行“摹”練習,即以手指對照着範字進行“摹”練習,力争達到“摹”的目的和效果;然後再用實寫的方法進行“臨”練習,即用毛筆蘸上墨汁,對照範字進行“臨”練習,從而達到“臨”的目的和效果。這樣就使“摹”、“臨”很好地融合起來,兩者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加快習書者臨摹水平的提高。

意臨

對帖的揣摩已經不是死記硬背了,而是建立在對原碑帖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之上,取其一點不及其餘。意臨實質上就是出帖問題,是脫化,由此而産生質變,最終形成自我風貌。

力透紙背。

是以書寫時的滲化深度來表現線條的厚度。力透紙背的線條能夠通過紙的半透明性在線條邊緣顯得立體的厚度感覺;而紙面一掃而過,墨色未及紙張深層的線條則完全沒有這種厚度感。|

□法書

書法術語。指有較高藝術水平的書法作品

□翰墨

義同”筆墨”。

□金石

古銅器、石刻的總稱。

□真迹

真實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僞造。

□墨迹

用墨書寫的手迹。

□拓本

從碑刻、銅器上墨拓下來的書迹或圖像。實物最早見于唐代。方法用宣紙受濕蒙于器物碑刻上,椎之,使宜紙呈凹凸,蘸墨拓成。又以朱紅色拓出的稱“朱拓”;碑石初成,或剛出土時所拓的稱“初拓”。

□刻石

專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畫。

□碑、碣

刻石中的兩類形制。《後漢書·窦憲傳》注:“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

□碑額

碑刻術語。碑頭的通稱。

□篆額

碑刻術語。漢代以後的各種碑刻之上端,稱碑頭或碑額,因碑額上所題字多用篆書,遂稱“篆額”。漢碑如《張遷碑》、《韓仁銘》等篆額,書風奇肆跌宕,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篆蓋

碑刻術語。唐代的墓志銘,通常有石蓋,因蓋上文字多用篆體,故名。

□碑陰

古代碑刻,除正面碑文外,往往将門生、故吏或出資建樹者的姓名镌刻于背面,故稱。

□碑版

泛指碑志之屬。

□碑學

①亦稱“碑版學”。研究考訂碑刻起源、體制及新舊異同等學問。

□勒石

碑刻術語。指将法書鈎摹本背面加朱複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朱背

亦稱“背朱”。即“勒石”。

□摩崖

把文字直接書刻在山崖石壁上稱“摩崖”。

□剝蝕

指古代碑刻年久風化石有剝落。

□法帖

亦稱“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書(包括它的拓本)。

□帖學

①損崇尚魏晉以 下,如 鐘繇、王羲之、顔真卿等書風體系的學派。以區别于碑學。。

□南帖

碑帖術語。清代阮元分書法為南北兩派,以南朝碑碣絕少,而多為啟牍之帖,故名。參見“南北派”。

□書丹

碑刻術語。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書寫在碑石上。

□臨摹

學習前人書法的一種方法。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筆畫書寫的稱“臨”;以薄紙蒙碑帖上,依其形迹而複寫的稱“摹”,或稱“影書”

□響拓(影書)

複制法書的一種方法。由于法書墨迹因年代久遠,紙色沉暗,字口難辨,故在模制時,須向光照明,以紙覆帖,鈞勒其原字筆畫,然後再以墨筆填充。響拓亦曰“影書”、“影覆”。

□鈎填

複制法書的一種方法。以較透明的紙蒙于法書上,先以細筆雙鈎,後用墨廓填,故稱。

□洗碑

碑刻術語。古碑因風化剝蝕或人為磨損,後人依據原有舊畫加以剔刻,謂之“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字畫精神難免大遜,如今存西安碑林的顔真卿書《顔家廟碑)即是被洗者。

□篆書

字體名。1 泛指漢代隸字以前的古代文字。如小篆、籀文、金文、 甲骨文等。2指春秋戰國時通行于秦國的籀文(如石鼓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小篆;漢代的缪篆。如王莽時六書,“三曰篆書,即小篆”。

□籀文

也叫“籀書”、“大篆”。

□甲骨文

亦稱“契文”、“蔔 辭”、“龜甲文字”、“殷墟文字”、“貞蔔文字”。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字。因多镌刻、書寫于龜甲、獸骨之上,故名。

□契文

甲骨文之别稱。契通栔,因以契刀刻于龜甲、獸骨上 , 故名。

□科鬥文

亦稱“科鬥書”、“科鬥篆”。篆字(包括古、籀)手寫體的俗稱。因以筆蘸墨或漆作書,筆道起筆處粗,收筆處細,狀如蝌蚪,故名。

□金文

亦稱“鐘鼎文”。即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因多鑄或刻在金屬器皿(如鐘、鼎之類)上,故名。書體由甲骨文演變而成,圓渾古樸,富有變化。

□大篆

字體名。狹義專指籀文。廣義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國時通行于六國的文字。

□鐘鼎文

即“金文”。

□小篆

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爰書

秦代小篆的别稱。

□刻符

秦代一種有特殊用途的篆書體。這類篆體專刻于符節上,因系用刀刻在金屬上,不能婉轉如意,故筆畫近于平直,形體近于方正,如現存陽陵虎符上的文字。

□鳥蟲書

亦稱“蟲書”。篆書中的花體。春秋戰國時就有這種字體,大都鑄或刻在兵器和鐘鎛上。往往用動物的雛形組成筆畫,似書似畫,饒有情趣。此類書體多用于旗幟和符信,在漢印中也不乏鳥蟲書入印的實例。

□缪篆

漢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種篆書體。王莽六書之一。漢魏印采用的多體篆文統稱為“缪篆”。亦稱“摹印篆”。

□玉筯篆

亦稱“玉箸篆”。篆書的一種。其書寫筆道,圓潤溫厚,形如玉筯(筷子),故名。

□玉著篆

即“玉筯篆”。

□鐵線篆

小篆的一種。用筆圓活,細硬似鐵,劃一首尾如線,故名。後世稱唐代李陽冰的篆書為“鐵線篆。”

□草篆

書體名。①飛白的别稱。②指以草書筆法書寫的篆字。

□漢隸

漢代隸書的統稱。因東漢碑刻上的隸書 ,筆勢生動,風格多樣,而唐人隸書,字多刻闆,稱為“唐隸”,故學寫隸書者重視東漢碑刻,把這一時期各種風格的隸書特稱為“漢隸”,以别于“唐隸”。

□八分

即“隸書”。魏晉至唐代,楷書也稱隸書,原先有波磔的隸書,則被稱為八分

□佐書

即“隸書”、“史書”,亦作“左書”。

□今隸

正書的古稱。正書 由漢隸發展演變而成,在唐代仍把正書沿稱為“隸書”。

□草隸

草書的别稱。今人也有稱漢代竹木簡上的隸書為草隸的。

□草書

字體名。一般指筆畫連綿、書寫便捷的字體。

□藁書

草書的别稱。

□章草

早期的草書。始于漢代。“今草”的前身。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與”今草”的區别,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迹,上下字獨立而不連寫。

□今草

亦稱“小草”。草書的一種。始于漢末。是對章草的革新。筆畫連綿回繞,文字之間有聯綴,書寫簡約便。

□狂草

亦稱“大草”。草書中最放縱的一種。擺脫東晉王羲之一路草書溫文爾雅風格,筆勢連綿奔突,字形變化多端,極龍飛蛇舞之緻,得名于唐代張旭、懷素。傳世的張旭《古詩四帖》及懷素《自叙帖》即為代表。

□正書

亦稱“楷書”、“正楷”、“真書”。

□楷書(正楷、真書)

即“正書”。

□行書

書體名。相傳為漢末劉德升所創。行書一般在楷書形體的基礎上,作流暢便捷的書寫,既不象草書縱放難辨,又較楷書生動簡便,是社會上廣泛使用的手寫書體。

□榜書

亦稱“榜署”。泛指書寫于匾額上之大字。古稱“署書”。

□署書

亦稱“榜書”。

□擘窠書

大字的别稱。古人寫碑為求勻整,有以橫直界線劃成方格者,叫“擘窠”。擘,巨擘也;窠,穴也,即大指中之窠穴也,把握大筆在大指中之窠,即虎口中也。小字、中字用拔镫,大筆大書用擘窠。”後用以泛指大字。

□漆書

書體名。① 以漆書寫的文字。② 書法形體。清代金農把字的點畫破圓為方,橫粗直細,似用漆帚刷成。

□飛白

亦稱“草篆”。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筆畫呈枯絲平行,轉折處筆路清晰可見。今人将書畫的幹枯筆觸部分泛稱為“飛白”。

□瘦金書

亦稱“瘦金體”。楷書的一種。宋徽宗趙佶楷書學褚遂良、薛曜、薜稷而出以新意,運筆挺勁犀利,筆道瘦細峭硬而有腴潤灑脫的風神,成一家法,自号“瘦金書”。

□指書

亦稱“染指書”。用手指蘸墨作書,故稱。北宋時已有。

□院體

書法術語。用以對書法氣格的品評,一般含有貶意。

□經生書

書法術語。唐代佛教盛行,信徒多以佛經敬奉,佛經多以端正工穩的小楷手抄而成,抄寫佛經的人被稱為”經生”,其字則你為“經生書”。

□六分半書

清代鄭燮(闆橋)法書的别稱。鄭燮以隸書筆法形體摻入行楷,又時以蘭竹面筆出之,自成面目。此書體介于楷隸之間,而隸多于楷,隸書又稱“八分”,因此送燮谑稱自己所創非隸非楷的書體為“六分半書”。

□執筆法

寫毛筆字以手指執筆管的方法。五字執筆法”(即擫、壓、鈎、格、抵),認為是符合生理機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撥镫法

運筆的一種技法。镫一作燈,故亦有譬喻執筆運指如挑拔燈芯的。

□雙鈎

書法術語。①複制法書的技法。法書上石,沿其筆面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鈎出,稱為“雙鈎”,②一種書寫“空心字”的技法。③執筆法的指法名稱,與“單鈎”相對。今以食指與中指上節、中節之間相疊,鈎住筆管,稱為“雙鈎”。

□單鈎

書法術語。執筆法指法名稱.以食指鈎筆管與拇指形成鉗制狀,餘指皆墊于筆管後方。因隻以一食指主鈎,故稱“單鈎”。與“雙鈎”相對。

□枕腕

書法術語。寫字時把左手掌背平墊于右手腕下,稱為“枕腕”。多用于書寫小字

□懸腕

執筆法中的一種。肘部不靠桌面,腕憑空懸起,稱為“懸腕”。

□鳳眼

執筆法的指法名稱,握管時,大拇指節骨挺直,裡側呈微凸伏,與内彎的食指構成狹長形的縫隙,因美其名為“鳳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圓者稱“龍眼”,是另一種執筆法。

□執使

執筆和用筆的通稱,

□運筆

書法術語。指字的點畫書寫之過程。南宋姜夔《續書譜》稱:“大抵執之欲緊,運上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提腕

書法術語。執筆法中的一種。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其法以肘著案而虛提手腕,多用以寫中等大小的字。由于腕雖提而肘部著案,不能盡全身之力,故為大多數書家所不取。

□肘腕法

書法術語。書寫時使用肘、腕的方法。“枕腕以書小字,提腕以書中字,懸腕以書大字。

□按提

寫字運筆中起落的功作。按,是筆往下頓;提,是筆向上拎,行筆有按提動作,就能保持筆鋒居中。

□運腕

由于毛筆性能柔軟,因此書寫漢字,除要有正确的執筆法,還需手腕上下提按和左右調正筆鋒,“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寫出的筆道,才堅勁圓渾,富有質感。

□啄

“永字八法”稱短撇為“啄”。啄筆的書寫宜迅疾。如鳥之啄物,銳而且速,

□磔

永字八法”稱捺筆為“磔”。意思是筆亳盡力鋪散而急發。又,斜捺叫磔,卧捺稱波。

□戈法

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筆法。戈畫較長,寫時從容行筆,否則頭尾重,中間輕薄。

□中鋒

書法術語。指行筆時将毛筆的主鋒保持在點畫的中線,以區别于偏鋒。用中鋒寫出的錢條圓渾而有質感。

□聚墨痕

中鋒運筆,因筆鋒常在點畫中間行迸,筆畫的中央線着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濃重的墨線痕迹,故名。

□側鋒

謂在下筆時筆鋒稍偏側,落墨處即顯出偏側的姿勢。

這種筆法最初在隸書向楷書演變時形成。它使方筆字體中增添潇灑妍美的神情。側鋒多用來取勢,勢成則轉換為中鋒。晉人多用之。

□折鋒

筆畫轉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指筆勢折疊帶方者,以别于轉筆,即筆鋒在轉換方向時,由陽面翻向陰面,或由陰面翻向陽面。

□裹鋒

起筆呈反方向運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以後凡是取圓勢用筆,筆鋒内斂于點畫中間的稱“裹鋒”。

□逆鋒

為了藏鋒鋪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筆的稱“逆鋒”。用逆鋒作字,往往具有蒼勁老辣的意趣。

□蹲鋒

蹲,有停留的意思。大緻指筆緩行中的蹲勢,或欲趯先蹲,退而複進。

□金錯刀

①對書法用筆顫掣波發筆道的美稱。②字體名。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載有金錯刀書一體。具體形式與風貌今已不可稽查。

□筋書

勁鍵遒麗的點畫謂之“筋書”。

□一筆書

指草書文字間自始至終筆畫連綿相續,如一筆直下而成,故名。

□顫筆

亦稱“戰筆”,用筆的一科技法,因筆畫呈顫動狀‘,故名。

□懸針

書寫直畫下端尖銳,如針之倒懸,故名。與垂露為兩種形體。

□垂露

書寫直畫的一種形态。其收筆處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具有藏鋒的筆勢,不同于“懸針”。

口護尾

用筆的一種技法。指行筆至筆畫尾部而反收其筆鋒。

□逆入平出

筆畫起落筆和出鋒收筆的一種用筆技法。逆入,指起筆時,筆鋒要朝書寫筆畫的反方向入紙,随即轉鋒行筆,以達到“藏鋒”于點畫之中,均勻地萬毫齊力,平鋪紙上形成中鋒運筆的勢态。平出,指筆畫至末不收,勢盡出鋒,回腕空收。

□疾澀

用以對筆勢的評述。筆勢由用筆的速度快慢、力度強弱、筆鋒順逆諸因素産生。疾筆求其勁挺流暢,澀筆求其凝注渾重。

□方圓

指字的用筆和形體上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

方中寓圓,圓中有方,既有矛盾,又能統一,才能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若“舍方求圓,則骨氣莫全,舍圓求方,則神氣不潤;方不變謂之鬥,圓不變謂之環,此書之大病也”。(《變通異訣》)故方圓也可用來評價書法藝術的優劣。

□燕尾

指章草中的一種波法。如神龍本《蘭亭序》“欣”字右下半的“人”,其狀似燕之尾,故名。前人将隸書橫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尾。參見“燕不雙飛”。

□柳穿魚

書法術語。比喻應用啄法的短撇。如形、影、彤、彬諸字,其右側的豎三撇,須有仰、平、覆三種有變化的筆勢,似三條小魚,用柳枝穿連起來,故名。

□激石波

用筆時平捺稱“波”,激石者指字之捺筆似水之自泉口流出遇石激而湧過。這種捺筆稱為“激石波”。如《蘭亭序》“欣”字捺有章草筆意者即是。

□牽絲

亦稱“遊絲”、“引牽”、“引帶”。書法術語。指書寫點畫時由于筆勢往來留存于先後筆畫之間的纖細筆道。纖細如發絲,挺健俐落,起有上呼下應、意氣周流的作用,可以表現出書家功力。

□一波三折

用筆時平捺稱“波”,一波三折,指凡寫捺筆要三次轉換筆鋒。經過三折之後,筆畫才波發矯健。北宋黃庭堅晚年的書法具有明顯一波三折的特點。

□一筆三過

指每作一點畫雖微如黍米,皆須三折筆鋒,始得完成。其法:落筆藏鋒為第一折;提筆轉鋒頓挫引筆為第二折;回鋒收筆為第三折。作書忌順筆平拖,而點畫經過三折,始能圓滿渾成。

□過折收縮

過折,即指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的意思;收縮,即北宋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說之略稱。運筆切忌直來直去,缺乏内含。

□萬毫齊力

指作書時非但主毫要絲絲得力,而且要調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地聚結運動。這樣寫出的點畫才力量彌滿,圓健得勢。

□内擫外拓

内擫,指意在收斂的筆勢;外拓,指意在縱放的筆勢。内擫是骨(骨氣)勝之書,外拓是筋(筋力)勝之書。

□屋漏痕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

□折钗股

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钗原系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質堅而韌:後被借以形容轉折的筆畫,雖彎曲盤繞而其筆緻依然圓潤飽滿。

□錐畫沙

比喻以錐子劃沙,起止無迹,具有“藏鋒”的效果,而兩側沙子勻整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鋒”,故用錐畫沙以比喻書迹的圓渾。

□壁坼

比喻用筆如泥牆自然坼裂的痕迹,無做作習氣。

□綿裡裹針

比喻字體筆畫肉豐見骨、外柔内剛。

□銀鈎虿尾

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銀鈎指丁、亭、甯等字的趯筆;虿虿尾尾指乙、也等字的趯筆。趯筆,必先駐鋒蓄力而後趯出,獲得筆短意長、凝注有力的效果。

□衄

指筆鋒退而複進。

□搭

指行草起筆及字與字之間的承接順應關系。順勢而下,不用逆勢的起筆稱為“搭鋒”

□搶

折鋒筆法的虛和者稱為“搶”。

□轉

筆畫轉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區别于折鋒。一般真書多用折鋒,草書多用轉筆。

□駐

用筆的一種技法。運筆若行若住,時而意有所顧,因用遲澀出之者謂之“駐”。

□挫

用筆的一種技法。頓後将筆提起,使鋒轉動離開原處,稱為“挫”。是轉換筆鋒時常用之法。不僅用于轉角及趯筆,凡行筆換鋒時皆用之。

□頓蹲

停筆重按稱“頓”,輕按稱“蹲”。

□骨法

亦稱“骨力”。指書寫點畫中蘊蓄的筆力。是構成點畫與形體的支柱。

□八病

泛指書寫點畫經常出現的弊病,俗稱敗筆。八病都是以接近這類點畫的實物形态定目,如:牛頭、鼠尾、蜂腰、鶴膝、竹節、稜角、折木、柴擔等。

□布白

指安排字的點畫間架和布置字、行之間空白關系的方法。

□燕不雙飛

前人将隸書橫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尾。一字之中宜用一次捺腳,二次出現就會筆畫雷同,字形拖沓。“燕不雙飛”即比喻捺腳的不可複用。但也有因隸書橫畫出鋒形如折刀頭,和雁尾之齊平相似,故亦稱“雁不雙飛”。

□散水

俗稱“三點水”。書法術語。

□雁陣

書法術語。指字下四點排列之勢。

□向背

運筆造型的一種技法。與“向相”相輔相成。要求同一方向之筆畫避免平行和雷同,盡量做到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既多樣,又統一。例:“()”即向相,“)(”即向背。

□展促

指書法結體造型的一種技法。有從單字間筆畫繁減懸殊上去理解的。也有從一個字的偏旁結構的處理上去理解的。

□俯仰

指書法結構點畫偏旁之間的聯系。俯要下應,仰要上呼,使文字組合的偏旁,或字與字之間,書寫時有映帶顧盼之姿,顯得氣貫意連,生動有緻。

□墨豬

書法術語。比喻字體筆畫豐肥、臃腫而乏筋骨。因字如墨團,故名。

□行氣

指書法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呼應映帶關系。一般要求筆斷意連,聯綴成行,積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書寫中,既有變化,又能和諧,

□擔夫争道

書法典故。意謂略甚狹窄,而又勢在必争,妙在主次揖讓之間,能違而不犯。進退參差有緻,張弛迎讓有情。

□計白當黑

字的結構和通篇的布局務需有疏密虛實,才能破平闆、劃一,有起伏、對比,既矛盾、又和諧,從而獲得良好的藝術情趣。

□用墨

墨色有焦枯濃淡幹濕之分,作書使毫行筆燥潤相間的技法稱為“用墨”。

,。

□合作

舊時行家們習慣于将書寫得理想和精彩的作品稱為“合作”。

□書奴

比喻學書墨守成規而不能創新者

2有書法嗜癖者,寄興書學,也往往自稱為"書奴”。

□集字

指将前代某一書家的字迹搜羅并集成的書法作品

□生熟

書法術語。①指學習書法的熟練程度。②指法書的神采氣質。一般認為太熟則媚俗,熟而能生則高雅。

□習氣

對書法情調的品評語。泛指用筆、結體等方面流于熟濫的情調。寓有貶義。

□碑志

指镌刻于石碑上的書法、文辭。為安葬設立的稱“墓碑”,也稱“墓表”、“墓碣”;列于墓道前者稱“神道碑”,入墓穴者稱“墓志”,或稱“墓志銘”、“圹銘”。

□楹聯

亦稱“楹帖”、“對子”、“對聯”。書法藝術的一種幅式。由上、下聯組合,是懸挂或粘貼在壁、柱上的聯語。

□烏絲欄

指在紙或絹素上畫或織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這種黑色界線的書法用紙。

前人也有把其解釋成書法用筆的,《書法三昧》稱:“烏絲欄者,鋒正則兩旁如界。”

北宋黃庭堅服膺五代楊凝式書法,有詩曰:“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題跋

書寫于書籍、碑帖、書畫作品的品評、追述故事、考證版本及淵源等方面的文字。書寫于作品前面的文字一般稱“題”,後面的稱“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