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理想主義與生活主義的區别

理想主義與生活主義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1:16:48

事物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本質嗎?事物有一個固定的屬性或一些專屬的特征嗎?如果你認為有,那你就是本質主義者。如果你認為沒有,那你就是非本質主義者。

西方思想從一開始就堅持走本質主義路線,他們認為事物都有本質,有專門代表自身的屬性,這些本質或屬性可以被認識主體所認識并且加以揭示。比如人的本質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世界的本源是什麼?

理想主義與生活主義的區别(什麼是本質主義)1

本質主義追求對問題的本質的探索和了解,比如哲學中的經典三問: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西方從16世紀開始,就開始采用科學本質主義路線,大量發展科學,用科學探索世界。

現代本質主義認為任何事物包括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質,也就是事物内在的性質,這個性質是一個事物成其為該事物的标志。他們覺得本質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在那裡”等着人們去發現的“深度現實”。

本質主義認為事物具有普遍性與不變性(恒定性),一個物的“所是”,即物的本質。想要認識事物的本質,就要對它進行觀察、分析和理性思考,那些來自經驗和直覺、不可傳授且不可驗證的知識,不是科學知識,而是一種意見,這種意見不能被當做普遍的真理來使用。

本質主義往往把世界一分為二,即一個主體,一個客體;一個本質,一個現象;一個理性,一個感性;一個靈魂,一個肉體;一個物質,一個精神;一個真理,一個謬誤;一個高級,一個低級;這種二元思維導緻的世界是根本對立的世界。本質主義主張高級世界是追求的目标,低級世界是需要加以努力克服的對象。

本質主義是西方思想和思維的基本特征,它的問題在于:忽視了事物的具體性、可變性和可能性。

理想主義與生活主義的區别(什麼是本質主義)2

非本質主義是中國傳統思想和思維的基本特征。

非本質主義認為事物沒有客觀、先在的本質或結構,所謂的本質是外界灌輸給它的,是人對它的一種定義或解釋,是社會通過話語、言辭對它進行的文化架構。知識不是對事物本質的揭示或發現,而是社會文化的創造或發明。

如果說西方的本質主義追求的是對事物的定義,而中國的傳統思想追求的就是對事物定義的自覺回避。

《周易》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開端和鼻祖,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力求在變動和變化中把握事物,是人必須在事物或時空的變動中把握時機、審時度勢、慎思明斷,是典型的非本質主義。

非本質主義不是把事物一分為二,而是把事物看做一個整體,它不會問“是什麼”,而會說“要什麼”“應該什麼”。

中國傳統思想追求的是個體的、可變的和可能的知識,人們注重的是在具體環境和條件下某人某事如何,而非它們或他們的抽象屬性。在這種文化境遇中,人們認識的重點在于對世界的沉浸、感知和體驗,是對程度和時機的把握,以及事物之間的對立與統一的辯證理解,而不是對對象的觀察和理性思考,更不是簡單的人為式的把握和命名。

非本質主義中,認識者自身也是具體的,可變的,所以說中國古人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由于本質主義對事物的普遍性和确定性的追求,這種由理性思考得出的知識就很容易普及,也能帶來科學技術上的突破,而非本質主義由于對事物的可變性和可能性的追求,在具體理解上就表現得神秘莫測,側重主觀,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科學的發展,但對人的動态生命曆程,卻具有重大的拓展和啟示意義。

理想主義與生活主義的區别(什麼是本質主義)3

本質主義社會建構論提出,假若人确實有一個内在穩定的人格結構的話,他(她)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和行為應該具有相應的穩定性和統一性。

而事實上,人的心理和行為随着對象的不同、情境的改變而不斷變化,表現出人格的多面性、分裂性和流變性。所以,人格不是本質性存在,而是由身份、關系和互動“構成的”。

正如尼采所說,人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人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态發展過程,我們的人格也會随着環境、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所以說,普遍永恒的存在是沒有的,有的隻是我們對人生和生命的動态理解,有的隻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生命體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