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遊戲

 > 80後的小夥伴們玩過的遊戲

80後的小夥伴們玩過的遊戲

遊戲 更新时间:2025-01-02 21:32:53

幻想是人類的天賦,也是文明進步的根本。因為有了幻想,因為我們能想象出現實中并不存在的東西,所以我們才能向着隻存在于頭腦中的目标前進。反過來,想象又是現實世界的産物,我們所想象出來的東西雖然現實世界中并不存在,但卻都根植于現實世界。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實的世界并沒有獨角獸,但我們可以幻想出獨角獸,因為獨角獸不過是現實世界中的馬,長出現實世界中其他動物的角而已。

角和馬都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而獨角獸卻不存在。其他幻想中的東西也是這樣的,比如當年并不存在的飛機,隻是具有飛行功能的機器,相當于鳥和機械的結合體。天使的形象來自于一般的人類以及鳥類的翅膀。中國的龍,則是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的。也就是說,其實人類是根本沒法想象出自己完全沒見過的東西的,我們的想象力深深地受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經驗的局限。雖然你能想象出一個别人從來沒見過的東西,但你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東西是每個人都認識的,隻不過是一些我們平時早已司空見慣的元素的另類拼貼。

沒有幻想的能力,就沒有藝術品。電子遊戲正是現階段人類幻想的最高表現形式。

首先,電子遊戲是多媒體的。傳統媒體都是單一的媒體,隻擁有文字、圖像或聲音之一,報紙、雜志、廣播電台等就是如此。後來有了電影和電視後,多媒體開始崛起,人們能夠享受到視聽盛宴了。電子遊戲的輸出設備無疑比電視和電影更加先進,除了顯示器和音箱以外,我們還有震動的手柄,甚至還有些能利用上嗅覺的街機。這種優勢是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拟的。

80後的小夥伴們玩過的遊戲(80後的遊戲故事-34)1

以《羅拉快跑》為代表的多結局電影看起來十分費勁,但電腦遊戲卻由于其互動性而很多作品都是多結局的

其次,電子遊戲具有互動性。八種傳統藝術——繪畫,文學,舞蹈,音樂,建築,雕塑,攝影,電影,觀賞者無一不是隻能被動地聽或看。雖然很多文學家認為隻有人寫的作品并不完整,有人讀才算是真正的完整的藝術品,但這隻不過是一種形而上的一廂情願。以電子遊戲為代表的互動藝術,讓人們真正地能夠享受藝術的過程。我們不妨想一想這個例子:多結局的電影,比如《羅拉快跑》或者《機遇之歌》。這種電影我們看起來總會覺得十分别扭,因為雖然有着很多結局,但是觀衆無法自主選擇。電影是一種時間藝術,就是一種講故事的手段,而故事本身也是有着時空的,在電影中就是“電影時空”。

用線性時間的電影這種形式來講述時間非線性的故事,必然會感到奇怪。而電子遊戲,尤其是RPG遊戲,開放性與多結局是多麼的普遍,我想不用我多說了。沒人會覺得多結局的電子遊戲奇怪,因為無論你得到了哪個結局,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你不會像電影一樣,一次看到好幾個平行世界的存在。這種互動性,這種主動權,也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拟的——更何況電子遊戲不隻是人-機交互,還可以做到人-機-人交互。

“我國兒童的想象力受到戕害”這一論調,總是被人提起。有人說外國的兒童畫出來的太陽是五顔六色的,而中國兒童畫出來的太陽全是紅色的——雖然其實大部分時間太陽都不是紅色的。鍛煉想象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他們展示幻想的世界,而體驗幻想的世界的最佳方法,就是電子遊戲的世界。

幻想生物在遊戲中比比皆是,無論是西方奇幻體系的生物——矮人、龍、精靈,還是東方神話的生物——麒麟、白骨精、刑天,都在多種遊戲中頻頻亮相。遊戲對于這些神怪的影響,不亞于電視劇對于小說的影響:諸如《西遊記》、《水浒傳》等等名著,由于搬上了屏幕,各種特色鮮明的虛構角色經過演員活靈活現的演出而真實地存在于我們面前,這樣一來,單媒體的小說就變成了多媒體的電視節目。

同樣的道理,不管是《山海經》還是《指環王》,我們在遊戲中也能找到令愛好者們如雷貫耳的各種怪物。弗蘭克·赫伯特的經典科幻巨著《沙丘》相比不少人都聽說過,但片中的一種虛構生物“沙蟲”的樣子,在不同的遊戲和插畫中卻并不相同,在某些插畫中殺蟲長着同心圓式的嘴,而在某些遊戲中則是長着三瓣嘴,在電視劇中和電影中又是另一種模樣。遊戲對于這種虛拟生物的構造,和插畫家的工作是一樣的,但遊戲的互動性卻使得玩家能更真實地接觸到這種虛拟生物——無論是插畫還是電視,觀衆都隻能眼睜睜地看着沙蟲耀武揚威,而在遊戲中玩家不但能随心所欲地觀察沙蟲,甚至還能和他進行互動,引誘他、駕馭它或者與其對抗,這自然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提供的體驗。

80後的小夥伴們玩過的遊戲(80後的遊戲故事-34)2

虛拟現實技術(VR)必然首先在遊戲中得到應用

不少人應該都玩過一款叫做《VR戰警(Virtua Cop)》的老遊戲,94年于街機平台發售,95年移植土星,97年移植到了Windows上。還有很多别的系列遊戲也叫VR,比如《VR快打》,《VR網球》等等,英文名皆冠以“Virtua”,意為“幾乎不可能的”或者“不是真實的”,這些系列在國内統統譯作了VR,但是問題就出來了:原文中并沒有R這個字母。我并沒有找到這一譯法的來源,因而我猜VR用的是“Virtual reality”縮寫之意,即“虛拟現實”或“虛拟實境”,顧名思義,就是用計算機技術虛拟一個空間,但用戶卻覺得十分真實。想要欺騙人類的全部感官,何其容易?

聽覺視覺嗅覺觸覺,都想通過計算機使得與真實的世界一樣,在現在依然是十分不可能的,何況是94年?但那個時候3D技術還很不發達,由于這遊戲是完全的3D遊戲,因此在視覺方面可以說是十分突出的,當時的人們一定由此感慨VR技術指日可待,所以才把這遊戲翻譯作了UR吧。

80後的小夥伴們玩過的遊戲(80後的遊戲故事-34)3

幻想生物在遊戲中随處可見,異形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沒有眼睛,因此你永遠無法知道它是不是在盯着你

 現在的科技,首先在聽覺上,達到VR标準了,聲音的采樣率隻要超過44100赫茲,人耳就聽不出來與真實聲音的差别了。圖像方面,至少在色彩上達标了,人眼能識别的顔色數量為2的24次方,因此24位色叫做真彩色,32位色在肉眼看來與24位色沒有什麼差别,而16位色則差很多,道理也正是如此。觸覺方面現在的遊戲則遠遠不夠,僅靠手柄的震動,與真實的觸覺相差的還很遠,而且觸覺比起其他感官也許更為危險,不少科幻作品(尤其是賽博朋克)中都有這樣的科技:直接通過神經與計算機網絡相連,這樣一來VR自然就實現了,觸覺自然不在話下,而如果你在虛拟世界中被殺死,在現實世界中也會死亡——這是《黑客帝國》的說法。如果到了這個地步,VR(虛拟現實)就已經不再V(虛拟)了。

80後的小夥伴們玩過的遊戲(80後的遊戲故事-34)4

據說有着兩百種以上結局的《輻射3》,這是多結局電影所完全無法匹敵的

單單的3D遊戲其實是遠遠無法欺騙我們的知覺的,因為畢竟顯示器還是2D的,我們看到的東西隻不過是3D模型的2D投影。今年自從《阿凡達》上映以來,掀起了一股“全民3D視覺”的風潮,真正的3D視頻技術,也開始向PC和家用機遊戲走進——微軟與LG聯手,這樣一來3D電視與Xbox得以結合,而久遊也開始推出支持3D視覺特效的網絡遊戲,單機方面諸如《生化危機5》等大作也支持nVidia顯卡的3D視覺特效了。随着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預言,完全欺騙人類感官的“終極VR”,也許真的會出現吧。到那時候,遊戲會是什麼樣子,一定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遊戲资讯推荐

热门遊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