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隻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這幾天和朋友讨論中國文學,談論到一些文學大師,在談到魯迅時,深感他的作品并不會随時代而消亡,或者這和魯迅作品具有一定高度的思想。
魯迅是中國影響深遠的文學家、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曾被編入中小學教材,應該說影響了好幾代人。在校園期間,老師在談到魯迅時,隻提到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從此把手中的筆當成武器,以此影響當時的人們。
時至今日,魯迅的作品仍然具有時代感,也很值得我們每個人去體會。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到底經曆了什麼事情,促使他有了“棄醫從文”的想法,随後還真就抛棄了從醫的道路,從而走上了寫作這條路。
1881年,魯迅出生在浙江紹興城内東昌坊新台門周家,從魯迅後來的作品中得知,早年間魯迅的家境還是比較不錯的,家中還有不少的傭人。
1892年,魯迅進入三味書屋讀書,這間書屋在魯迅的印象中,有着不一樣的感覺。但是好景不長,在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獄,父周伯宜又抱重病,魯迅的家境一下子走向衰落。
周家沒落之後,全家搬遷到鄉下,期間魯迅的父親出入鄉間時,時常遭到别人的冷眼。這對于幼小的魯迅來說,影響也是很大的,也讓他從小對人性的另一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然而沒過幾年,魯迅父親便病逝了,這時家族祖産需要分割,魯迅家得到的是一間很小的房子。但是魯迅拒絕簽字,從而遭到叔父們的斥責,這使得魯迅更加體會到了世态炎涼。
少年時期的魯迅,對于人情世故也看得更加透徹,但他在追求知識上,卻從沒有放棄過。1898年,魯迅進入南京水師學堂學習,這時還把周樟壽改名為周樹人。
魯迅在學習生涯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在1902年,這年他通過獲得了公費留學的資格,前往日本留學。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不僅快速學會了日語,而且在課餘時間,尤其對人性及國民性問題非常關注。
1904年,魯迅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期間和藤野先生關系很是要好。為此,魯迅回國後還特意寫了一篇文章,就是關于藤野先生的。
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對于中國的未來也是很關心的。尤其是魯迅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中國備受西方列強欺淩的時代,所以魯迅作為那個時代的青年,對于未來的發展,無疑也是想探索富強之路。
1906年,這一年對于魯迅來說,應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也是在這一年,他做出了影響他一生的決定,他放棄了從醫道路,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任何重大的決定,總是需要一些事情的刺激,魯迅“棄醫從文”也不例外。據說魯迅在學校期間,課餘時間他觀看了“日俄戰争教育片”,從而改變了魯迅之前的想法。
這部“日俄戰争教育片”是日本在對俄戰争後,制作出來的,專門為了教育日本的青年們,但是在這部“教育片”中,竟然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
在《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中,魯迅有寫到觀看“日俄戰争教育片”的感受,“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别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魯迅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就深感學醫隻能改變國人的身體,卻不能從開啟民智,隻有将手中的筆作為武器,從而使國人清醒過來。
文/九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