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對于這普通人生活的那些描繪,可以當做我們今天研究那個時代的史料來看。他是詩聖,他所寫出的詩歌,那也就是被譽為“詩史”。
杜甫詩作當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描繪大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命運,尤其是他自己對于安史之亂背景下個人的颠沛流離,個人對于國家未來的擔憂所表現出的憂慮,體現出了詩聖的品格。
洛城一别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這種唐詩就是杜甫的《恨别》,寫于安史之亂的曆史背景之下。此時戰亂爆發已經有五六個年頭,中原大地上生靈塗炭,血流成河。這也是杜甫最為憂慮的事情,包括他自己的命運也是如此。詩歌的一開始就寫出了自己的漂泊,他離開洛陽已經有4000裡之遙“洛城一别四千裡”,到處漂泊,而此時安史之亂的叛軍長驅直入中原也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在外漂泊的日子非常的苦澀,季節的變化更是讓詩人的内心滿懷憂慮,他看到草木由青綠色變成衰黃色。更到劍閣之外看到到處戰火四起,哀歎自己無法回家,隻能在江的另一邊慢慢的老去。
他思念家鄉,思念弟弟。在這清冷的月夜當中夜不能寐。隻好披衣坐起,在這月色之下跺着方步。
作為一個真正憂國憂民的詩人,此時此刻所想到的不僅是個人的命運,不僅是舉家團圓四散而逃的命運,而是把注意力放至到了國家的未來發展之上。杜甫經曆過盛唐那繁花似錦的世界,卻也經曆過如此戰亂不堪,生靈塗炭的真實社會。這樣的轉折,這樣的轉變,讓詩人的心中滿是惆怅。一個真正憂國憂民的詩人,對于眼前所看到的這種場景,如何不長籲短歎?
不過在這黑暗的世界當中,倒也有一點好消息。“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聽說唐軍接連取得戰鬥的勝利,甚至司徒李光弼正在計劃打叛軍老巢。
這樣的消息讓杜甫非常高興,因為他終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早日結束戰亂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尤其對于杜甫來說更是如此。而且此時的杜甫已經非常年邁,年近半百,在這戰亂當中更感到力不從心。所以這樣的一首唐詩,深切地表達出了對故鄉的思念,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和平發展的盼望。
安史之亂背景下,人的生命何其脆弱!願世界永遠沒有戰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