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1 23:28:22

近日,由43隻藏羚羊組成的遷徙隊伍陸續穿越了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向可可西裡腹地行進,一年一度的藏羚羊遷徙産仔季全面開始了。每年春季,青藏高原上數萬隻藏羚羊都會順應季節的呼喊,組成浩浩蕩蕩的遷徙大軍,向可可西裡的太陽湖、卓乃湖等地帶進發,踏上繁衍生息的旅途。

大多數人印象裡的可可西裡,是一望無際的群山和略顯幹涸龜裂的草原。但今年的可可西裡同往常相比略有不同。

統計顯示,今年4月全月,可可西裡地區核心區五道梁降水量較常年偏多3.3倍,達到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牧草在較為暖濕的環境中加快了返青速度,生長得更加肥美,藏羚羊們也有望在這裡享受饕餮盛宴。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1

同樣,在祁連山保護區永昌縣境内,有網友拍攝到近日野生動物頻繁出沒、歡樂覓食的畫面。一批批岩羊、藍馬雞、旱獺在祁連山腳下悠閑覓食、嬉戲,同當地林場職工親密接觸,上演着愉快的“遊園會”。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2

近年來,西北地區降水的增多、植被覆蓋率的提升為當地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但也有人提出疑問,西北地區的氣候是否真的變了?這,是喜是憂?

西北變濕熱,真相幾何?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數據顯示,5月上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累計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上,暴雨預警信号不斷發出,就連塔克拉瑪幹沙漠上空都是大量雨雲覆蓋;新疆西部、青藏高原等多地降水嚴重偏多,部分地區降水量達到平時的3倍。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3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4

我國西北地區降水量總體增多不僅僅在今年。中科院的研究顯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國西北地區的黃河以西區域降水開始逐漸波動增加,在新疆大部、祁連山區、河西走廊及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表現尤為明顯。

在甘肅省,部分地區降水量屢創新高。2018年是甘肅近60年來降水量第二大的年份;而在2019年的一天,景泰縣的一場暴雨,其降水量達到往年一個月的降水量,是當地觀測到的史上第五大暴雨;敦煌莫高窟也曾因暴雨一度關閉。曾一度面臨消亡危機的月牙泉,水域面積也逐漸區域穩定,消瘦的月牙逐漸豐滿。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5

水域增長的月牙泉 圖片來源:中新社

其實,西北變“暖濕”這一氣候變化信号在2002年就被中國科學院院士施雅風關注到了。專家們通過分析西北地區的氣象、水文等8項資料,對西北多省份氣溫與降水變化進行了預測——未來50年間,中國西北地區年均氣溫将升高2.7℃,年均降雨量将增加25%,大部分地區有望逐漸變得溫暖濕潤起來。

但是,西北氣候呈現暖濕化趨勢,并不意味着當地變為半濕潤或濕潤地區。甘肅省氣象局總工程師張強說,不應該過分誇大西北地區當前的氣候變濕趨勢對該區域氣候的改變程度,目前西北地區整體仍然處在幹旱或半幹旱氣候範圍,在可預期的時間内也不可能變為溫暖濕潤氣候。

沙漠變綠,不隻靠降水

本月初,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了衛星Terra采集的我國新疆和田喀拉喀什河和玉龍喀什河流域附近的圖像,發現今年春天以來,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竟然長出了成片的綠色植被。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6

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最熱、最幹燥的沙漠,這裡植被極端稀少,厚厚的流沙層一直以來阻礙着稀疏的柽柳和蘆葦的生長和擴散。

但在這張圖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的綠色成片成帶地出現了,綠色的植被突破了地理的界限,開始往更廣處延伸。有網友感歎道,“難道我國最大的沙漠開始慢慢變濕了?”

專家指出,降水的增多和氣溫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被的生長,但西北地區越來越多的綠意并非僅僅是由于濕熱化的氣候,水熱條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這一地區必然形成更茂密的植被。

在發布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綠的圖像時,NASA特别提到:近年來(中國的)工作人員堅持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圍,尤其是塔裡木沙漠公路周圍種植更多的植被。塔裡木沙漠公路全長550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沙漠公路。過去十年來,為了保護公路免受沙塵暴侵襲,當地政府在公路沿線種植了430公裡長的植被帶。工作人員在戈壁沙漠等其他地方引入了更多的綠化項目......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7

這是我國治沙工作的一個縮影。在仍處于幹旱或半幹旱氣候中的西北地區的植被增長和生态改善,離不開大量的人工努力——為了改善西北生态環境,我國在多地進行了大量的綠化工作。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8

2020年我國發布的《2019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共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森林撫育773.3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314.7萬公頃。同時40多年來,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經從初期的12%增長到22.96%。

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有網友驚呼:“我的綠色能量登上了衛星圖。難道是螞蟻森林讓西北更綠?”

的确,這一成就的達成離不開全體人民的參與,例如“螞蟻森林”項目,社會公衆參與超過5億人次,植樹造林3.9萬公頃。以庫布其沙漠為例,在2000年庫克其沙漠植被覆蓋率不足5%,沙漠中可以看到的綠色少的可憐,而截至2016年,庫克其的沙漠治理面積已經達到6000平方公裡,昔日的荒漠煥發了勃勃生機。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9

西北氣候暖濕化,是值得喜大普奔的好事嗎?

在古代,西北地區曾經是一片林區,黃土高原地區森林的覆蓋率為53%,祁連山更是“森林郁郁蔥蔥,萬樹蒼勁挺拔”。塔裡木盆地散布着綠洲,部分綠洲開發成城鎮,現在已被沙土覆蓋的樓蘭古城、壽昌古城和瑣陽古城等在當時都是人口稠密的繁榮城市。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特點(我國最大沙漠現)10

近年來,我國對西北地區防沙治沙和生态環境治理投入了大量努力,荒漠戈壁上的綠色逐漸增多。這對于長期幹旱的西北地區無疑是一件好事。有人說,如果生态持續改善,再加上“一帶一路”的曆史機遇,西北地區很有可能恢複盛景。

然而,讓西北地區變暖濕的另一助推因素并不如此讓人樂觀。中科院的研究論證了全球變暖驅動水循環加劇導緻西北氣候暖濕化的過程——對于西北而言,水汽主要來自阿拉伯海和印度洋。随着北極變暖,來自北冰洋的水汽也在增加。三個地方的水汽集中到西北,水汽增多,西北降水也就增多了。

暖濕化的氣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着西北地區沙漠戈壁自然條件的改善,氣溫升高、降水增加、冰川融水徑流增加、沙塵暴減少和部分區域植被地貌變綠……但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這些現象背後,隐藏着深層的隐憂。

全球變暖對不同地區的影響不盡相同,就在世界雨帶北移的同時,南方地區的幹旱變得更加頻繁。全國561個氣象站1961—2010年的氣象資料顯示,新疆的極幹旱區範圍縮小,内蒙古的幹旱區範圍卻在擴大;西北地區總體趨濕,華北東南部卻持續趨幹,南方地區甚至出現了半幹旱區。

即使對于當下受益較多的西北地區而言,氣候變化也并非全然有利。暖濕化氣候也可能會給西北防汛形勢帶來挑戰;并且由于西北地區環境承載力較弱,暴雨可能導緻部分地區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發生。

從長遠來看,氣候變化對西北地區的影響仍未可知。早在2002年,中科院施雅風院士等專家就提出疑慮:“西北部降水量增長趨勢明顯,但在與蒸發增長平衡後,西北氣候是否已确實出現由冷幹向暖濕轉變迹象,仍需具體深入探讨。”

來源:中國環境

李茹玉 中國環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