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科技圈春晚,在8号淩晨正式落下帷幕。
沒看發布會的小夥伴們,可以翻看小雷之前發的文章簡單了解。
小雷看完發布會後覺得,今年庫克屬實是把iPhone的“賣爆”密碼給掌握住了。
首先是影像硬件上開始堆料,Pro系列總算迎來4800萬高像素,暗光拍攝也更上一層樓。
軟件上,果子哥用極具創新的「靈動島」,把“藥丸”這一大槽點轉為亮點。
這波逆轉風評的神操作,讓硬件部門給軟件部門磕個頭,不過分吧。
在整體的銷售策略上,蘋果更是刀法精湛,把銷量拖油瓶mini系列一刀砍掉。
它還深谙用戶的大屏需求,給iPhone 14加上Plus。
各種策略和創新糅合起來,今年的iPhone 14系列,俨然一副賣爆的冠軍相。
但是,小雷要說但是了,今天我可不是來無腦吹果子哥的。
老夥計都知道,每年新iPhone發布後,我都會給大夥整理一篇【新機勸退省錢指南】。
庫克在發布會上沒有透露過的閹割或細節,今天咱們挖出來,揉碎了講。
iPhone 14:升級了個寂寞有相當一部分小夥伴,買新一代iPhone會蹲着最低價入手。
所以mini系列和普通版是他們的購買首選。
但今年情況有點特殊,mini被迫下線,本該承擔起最佳入門機的标準款,卻成了擠牙膏的代表。
首先從外觀上來看,iPhone 14就和13一模一樣。
要是買回來帶出門,朋友都不知道你換了新機。
在最為核心的Soc上,作為換代的iPhone 14,用的還是A15。
唯一的不同,就是這A15終于是完全體,把原來閹割掉的一個GPU核心補回去了。
這牙膏擠的,英特爾看了都得叫聲哥啊。
這也正好應驗了小雷去年的猜想:把核心屏蔽一個,當做一個産品買,等下一代到來,再把核心加回去,又是一個新産品。
當然,A系列處理器性能依然頂級,保守領先安卓陣營兩三年不是問題。
隻是換代不換處理器這操作,蘋果應該是手機廠商裡唯一一家這麼幹的,也算是打破老傳統了。
至于電池容量和電量等外觀參數,iPhone 14和13幾乎沒有區别。
升級比較明顯,大概隻有相機部分了。
但很尴尬的,如果用戶在意影像,肯定會優先考慮擁有4800萬像素的iPhone 14 Pro。
總的來說,iPhone 14隻比13提升了一丢丢,放到日常生活使用,很難感知到差距。
而把大屏作為賣點的iPhone 14 Plus,最大的賣點可能還是在續航上。
光是視頻播放時長這部分,14 Plus就遙遙領先于普通版。
所以入門款iPhone 14就更尴尬啦。
外觀和配置幾乎完美複刻iPhone 13,但價格卻比iPhone 13貴了将近一千塊錢。
還是那句話,倘若你手持iPhone 13,完全可以打消換14的念頭。
有小夥伴也許會想到去年的Pro版和Pro Max版,在新機發布後勢必會降價吧?
其實不然,蘋果一大傳統,就是在新機發布後,立馬下架上一代Pro/Max版。
果子哥把消費者的每一步,都想得明明白白。
聊完配置方面,小雷再說幾個大夥不一定能注意到的細節。
首先是iPhone 14美版全系幹掉了SIM卡槽,轉而标配eSIM。
以往美版iPhone一直是價格低廉的代表,特别是有鎖的版本,價格還能再便宜個幾百。
現在蘋果幹掉SIM卡槽後,美版iPhone在國内,注定是水土不服的存在。
想要硬着頭皮使用,隻能開通國際漫遊eSIM卡,那成本可就高太多了。
沒錯,iPhone标準版和Plus版,終于用上6G運存了...
果子極為罕見地擠出1cm牙膏,并均勻塗抹在iPhone 14各個版本撒花姑娘。
雖然iOS優化很強,但它隻能保證你的前台應用流暢運行,減少後台進程對CPU的消耗。
但該掉的後台,一個都不會少。
特别是打開相機拍照或錄像的時候,後台大概率會被一掃而空,打開就得重載。
在高負載的後台需求面前,隻有充足的物理運存能解決問題。
電池快充也是老樣子,按官方宣傳的30分鐘内充50%來看,這無疑是20W安全快充了。
又不是不能用,對叭。
對了,蘋果這次也官宣了iPhone 14全系支持衛星通信。
但無需期待太多,因為這功能在國内無法使用。
這下刺激了,美版沒SIM卡,國行版沒有衛星通信,基本沒有所謂的“完整版”能選擇。
看來庫克是想咱們買兩台iPhone來用啊。
想要更智能、本地化更好的衛星通信,不妨考慮下華為Mate50系列嗷。
至于發布會過後,大家所讨論的“挖孔”還是“藥丸”問題,其實蘋果官網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沒有任何軟件渲染的情況下,這就是個感歎号,與此前爆料一緻。
今天下午,@數碼閑聊站曝出了iPhone 14 Pro系列GeekBench 5跑分結果。
A16的CPU跑分為:單核1787分,多核4664分。
作為對比,iPhone 13 Pro Max上的滿血版A15單核1734分,多核4818分。
A16單核性能比A15強很正常,畢竟頻率都拉到3.46GHz了,但多核表現有點不太對勁。
從跑分圖也能看出,iPhone 14 Pro/Max都是6G運存,和去年情況相同。
而A16的性能提升有限,也在小雷的意料之中。
A16的架構相比A15沒有變化,隻是從台積電5nm更換為4nm代工,更多的是能耗比上的提升。
摩爾定律還可能适用,但從這兩年來看,A系列芯片的提升正逐年變小。
性能這塊地兒,可能各家做芯片的廠商,都要進入一段瓶頸期了。
細節方面聊得差不多了,咱們看看讓果粉忍不住下單的新功能 - 靈動島。
很多人在發布會時看到“靈動島”出現後都會發出感歎,直呼蘋果牛逼,吊打友商。
絲滑流暢的動畫,與各個應用之間靈魂互動,仿佛這不是硬件與軟件的交互,是靈與肉的觸碰。
但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蘋果這幾年來的創新少之又少。
所以劉海到感歎号的改變,感歎号與功能的融合,才如此令人興奮。
但小雷睡醒後思考了挺久,這個看似黑科技慢慢的靈動島,也沒有網上的自媒體吹得那麼神...
我們平時用手機,大多數時間都在看視頻、網頁玩遊戲和聊微信等用途上。
至于頂部消息的變化,用戶根本不會花太多注意力去看。
有人可能會說,等靈動島的功能性完善起來,那玩法和實用性不就多起來了嗎?
說實話啊,用手指來控制頂部屏幕的功能,是真的很不方便,所以靈動島的主要作用,還是信息展示。
而且,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剛上手新機時不習慣藥丸,用得渾身難受。
圖源:微博@Everythingvvvvv
開發者們看完,更是會心态炸裂,看着蘋果新推出的“靈動島”直搖頭。
原來對劉海屏的布局适配,現在又得推倒重做,甚至還要再額外适配靈動島的新特性。
看遍全球廠商,也就生态封閉、軟硬件統一的蘋果能這麼玩了。
要是擱安卓這邊,即使廠商跟着推出了,開發者們絕對不情願去做适配。
(假如小米也有靈動島)
而且小雷覺得,安卓這邊也沒必要跟進“模仿”果子哥的靈動島。
iPhone隻是在現有條件下,告訴咱們這個“藥丸”是有用的,和系統交互和諧自然。
而安卓這邊則是:
“忘掉挖孔吧,我這個孔已經設計得很小了,等全面屏技術成熟了,絕對給大家安排上嗷。”
咳咳,最後再附上母公司CEO羅老師對靈動島的銳評:
羅老師的意思很明确,蘋果這是為了吃醋,特意包了一頓餃子。
害,不知不覺哔哔了一大堆,不過相信大夥兒看到這裡,應該會對iPhone 14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時再作下單的決定,也不會後悔。
不過小雷看着日子,雙十一也快到了,如非剛需,我還是建議大家等一波雙十一,做個等等黨永遠不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