癶【bō】,會意字,甲骨文是兩隻相并的腳,金文變成是兩隻張開向外撇的腳。
《說文解字·癶部》癶:足剌癶也。從止 。讀若撥。“剌癶”,今天一些地方的方言寫作剌跋【讀作辣拔】,意思是像羅圈腿那樣,兩足外撇,張開着走路,行動很不方便。
與“癶”相應的是
這個字,讀作【攀】。
這是向外的兩隻手,我們前面在講“廾”這個字的時候曾提到過。這個字元的衍生字有:
攀(攀登)、
樊(樊籬)。
“癶”不單獨使用,隻用做偏旁,都與踐踏的意思有關,但僅有三個常用字:
登(攀登)
發[發](放箭)
癸(天幹的第十位)
我們僅以“登”來舉例。
登【dēng】,會意字。甲骨文的字形下邊是兩隻手捧着祭祀用的豆,上邊是兩隻腳在向前走,像是在進獻祭品。
《說文解字·癶部》登:上車也。從癶豆。象登車形。
段玉裁注:引伸之凡上陞曰登。“登”的本義是進獻,許慎和段玉裁解釋為登車,這已是其引申之意。
文獻選讀
《詩經·大雅·生民》
卬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卬,仰舉。歆,安享。高高舉起裝着食物的豆,緩步走上前去。祭品的香氣開始上升,上帝很快就會來安然享用。
成語典故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學好就如登山,很難;而學壞則很容易,像山崩塌一樣。
《國語·周語下》
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韋昭注:如登,喻難;如崩,喻易。
以「登」作偏旁的字
以“登”作聲符的形聲字:
橙(橘柚)
燈[燈](油燈)
證[證](告發)
鄧[鄧](曼姓之國)
凳(凳子)、
瞪(瞪眼)
澄(澄清)、
蹬(踩踏)
鐙(馬鞍兩旁的腳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