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二十九是福州地區傳統習俗拗九節又稱孝順節,這一天子女要探望父母,陪伴父母,給予父母應有的關心,懂得感恩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以千百年來,關于感恩父母的詩詞很多。
老祖宗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從古自今,我們的血液裡流淌的是感恩的音符,所以才有了那麼多脍炙人口的詩句。首先就是孟郊的那首《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古人常說,父母在不遠行,對于古人來說,交通不發達,此去經年是别離,時間和距離都是耽擱子女孝心的最大障礙。
《送母回鄉》
唐·李商隐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李商隐是唐朝末年的大詩人,一生受困于牛李黨争,成了時代的棄子,48歲英年早逝,這首詩最後兩句“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讀來總是讓人心痛不已,對于子女,我們的父母總是給了我們無私的愛,但是這些愛又無法丈量,無以為報。
《慈烏夜啼》
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殁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複慈烏,鳥中之曾參。
從這些流傳後世的詩詞裡可以看出,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是懂得感恩的人,老祖宗常說: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慈烏,較小的一種烏鴉,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稱慈烏。詩人借用烏鴉的行為來自喻,寄托“舐犢情難報,未盡反哺之心”的無盡愧恨和哀傷。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泾州觐省》
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别,誰不仰神仙。
孟郊也算是少年得志,十五歲即被舉薦為孝廉,遠離母親,但是畢竟還是少年,所以對母親和家鄉依依不舍,隻好時常向着故鄉秦川的方向遙表孝心,無奈之舉,自我安慰。
《西上辭母墳》
唐代: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甯囑早歸。
這首詩對于成年後的我們總是感慨萬千,小時候總覺得父母啰嗦,長大後出門求生,也覺得父母的唠叨沒有休止,成家後才覺得父母的不容易。詩人借用當時的景物來襯托失去母親的悲涼,讀來心痛不已。
《閩中歲時雜詠》
清代:林祖焘
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饴糜雜棗榛。
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
拗九節在古代是孝順父母的節日,也有一系列習俗,比如這一天父母要吃面,代表未來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福壽綿長。同時還有送窮鬼的習俗。這首詩裡都對當時的習俗進行了記載。
《孝粥》
清朝:葉夢君
懷橘蒸梨意不同,一盂棗粟雜雙方。
年年報哺同烏鳥,此意榕城有古風。
其實關于拗九粥的傳說,基本上有四種,但是都跟孝順相關,大家可以百度查看,值得後人傳承。詩人的這首詩與白居易的《慈烏夜啼》有異曲同工之妙。
《别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首詩詞類似于孟郊的《遊子吟》,詩人要出門遠行,向老母親辭别,卻看到母親淚如雨下,在這樣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不禁讓詩人感歎:養子有何用呀?
《歲末到家》
清代:蔣士铨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歎風塵。
綜上來看幾首清代的詩詞跟唐代的幾首感恩父母的詩詞都有近似之處,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無盡的愛,但是子女對父母卻付出的太少,這首詩跟孟郊的《遊子吟》表達的中心思想差不多。
人們常說父母之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呢?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行孝欲趁早,孝順節勿忘問安父母,健康長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