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的第一筆訂單
分秒必争的速度、數不清的鍊接、搶不完的紅包、付不完的定金,還有逐漸被掏空的錢包;
一邊是李佳琦直播間傳來的:“美眉們,買它!”,一邊是薇娅直播間喊出的:“真的是最低價!”,輾轉多場直播之際,還要抽空定好鬧鐘迎接各大平台的紅包雨;
懷着這樣的心情,今年的雙十一似乎來得比以往更早、戰線拉得更長、火藥味也更濃。
鬧鐘敲響,不斷攀升的數字奇迹見證了數以萬計“剁手黨”的狂歡盛宴,“薇機四伏”、“琦虎南下”、“雙十一加定人”……熱搜造梗的背後,更有網友自嘲:“雙十一之前我是加定人,過了昨天我是尾款人,等之後付了尾款我就不是人了。”
然而,有人還在等着付尾款,有人已經收到心儀的商品了。
“太快了,别人還在付定金,我已經簽收‘11.11’的訂單了!”
發出這句感慨的,是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崔女士。在10月20日晚8點,“雙11”大促啟動後,僅僅10分鐘的時間,她便收到了她今年“雙11”的第一筆訂單。
是一台通過京東購買的iPhone 13手機,據悉,這也是京東小時購在“雙11”的配送首單。
為什麼能夠這麼快呢?
自營商品、自建倉庫、自創物流,衆所周知,相比于其他資源整合型平台,京東一直走的是重資産模式,這也為京東能夠打響時效之争奠定了基礎。
趕在今年“雙11”預熱之前,京東在10月便正式發布了“小時購”業務。這也意味着,以後的消費者在京東上選購商品時,如果商品附有“小時購”标識,便可享受到商品小時級甚至是分鐘級送達的服務。
作為今年大促的亮點之一,小時購擁有統一的中心化入口,打開京東App,頂端的業務欄上,點開“首頁”旁邊的“附近”就能進入。
在非中心入口方面,小時購也随處可見,用戶點擊京東超市,會有“1小時達”專屬的資源位露出,在京東App裡的其他領域,比如領券中心、秒殺頻道等,都有“小時達”的露出。
大力布局的背後,不少業内人士預測:“或許今年‘雙11’下單後一個小時内收貨将成為常态。”
從“次日達”到“當日達”再到“小時達”,時效上的次次升級固然離不開京東的多年磨一劍。
正如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曾表示:“僅過去一年多,除物流及消費類服務外,京東零售在提升用戶服務方面的投入已超350億元,相當于為5億多京東用戶每人送了兩隻宿遷霸王蟹。”
有時候,比起低價必搶,一份“買的放心、買的舒心”的承諾更能打動消費者。
消失的全網最低價
“你今天都買啥了?”
八年前“雙11”大促開啟的夜晚,熱情的“剁手黨”們正懷着和如今我們同樣的心情,等待一場即将到來的消費狂歡。
彼時的遊戲規則并不複雜,電商平台“吐血式”營銷氛圍下,你一句“超級0元購,買多少返多少”、他一句“低價總動員,天天秒殺,百萬商品2折起”,誰的優惠力度更大,誰的訂單就越多。
但在多年後的今天,直播帶貨的火熱讓熬夜搶優惠券的夜晚不再僅僅局限于“雙11”,商家熱衷于造節的背後,愈發複雜的玩法、越拉越長的戰線無疑為人們野性消費的沖動澆上一盆冷水。
社交平台上,有一位網友道出心聲:“以前就是隻在雙十一瘋狂買買買,但現在感覺每天都是雙十一,有需求就買,不管多少錢。”
當低價的口号不再是握在手中的王牌,如今的電商平台又靠什麼留住消費者的心?
正如今年淘寶、小紅書押寶内容營銷,前者早在10月上線“種草機”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浏覽别人的種草内容,或者邀請好友訪問“種草機”來獲得抽獎機會,後者則有“比拼大擂台”和“爆款推薦官”。
激烈的競争之下,京東拉滿服務屬性,發力即時配送,除了常見的優惠券、品類滿減、紅包雨等,上線“11.11京東小時購”,講究一個“多、快、好、省”。
曾有人說:“中國電商發展的當下,在每一塊版圖裡面都能找到最具有代表性的平台,像擁有自身信譽體系與支付系統的淘寶、主打自營産品,在3C、生鮮品類有着高口碑的京東、受下沉市場歡迎的拼多多……”
不同的基因成就不同的平台特色,當“全網最低價”不再是“雙11”的代名詞,瘋狂内卷的各個電商平台無異于是在參加一場用戶的“信任考試”。
一場場消費盛宴中,真正能夠吸引消費者的,并不是限時狂撒的紅包雨或滿減活動,而是平日裡用戶對平台所積累的那些信任感。
唯有真誠得人心
激烈的競争中,平台與商家“打了雞血”般的态度一如既往,但業内對于“雙11”的态度卻漸漸從以往的興奮、贊歎變為質疑、唱衰。
究其原因,無非有三。
首先,商家熱衷于造節。
天貓38女王節、618年中大促、818發燒盛典、雙11購物狂歡……曾有機構統計,中國僅僅在電商領域的節日就已經超過了100個。
可是對于這樣“節日月月有、折扣天天打”的局面,更多的消費者漸漸從野性回歸理性,躺平、佛系、反消費主義等思想背後,那些願意為一件商品熬夜血拼的身影越來越少。
其次,直播帶貨讓低價再也不具稀缺性。
省去了廣告費,砍掉了中間商,火熱的直播間伴随着直播們随口而出的“限量秒殺”、“一元福袋”創下億萬市場,而低價補貼也成了大小主播們争搶流量屢試不爽的“靈丹妙藥”。
需要的商品既然平時都可以低價搶購,那為何還需特意等到狂歡節呢?
就像今年雙十一,不少網友吐槽:“以前都是商家内卷互相發瘋甩低價,現在變成買家内卷瞎買東西……壓根也沒比平時便宜啊。”
最後,拉長的戰線與複雜的算法耗盡消費者的熱情。
“有必要把戰線拉得這麼長嗎?幹脆從一月份就開始算了?”
“為什麼要搞這麼多規則,就不能直接把最後的價錢打上直接結算嗎?心情真是不美麗…”
除了買到的商品不合心意,“戰線長”、“規則多”也成了如今剁手黨購物時紛紛吐槽的地方。
還記得“雙11”最初的誕生,隻是來源于張勇在2009年11月11日那天的一個突發奇想:“光棍兒沒事幹就多買點東西吧!”
時至今日,那些曾獨屬于“光棍節”這一天的,趁着打折将購物車一掃而空的快感正在被無限稀釋。
提前一個月的預售,伴随着轟炸般的商家短信讓購物狂歡的前奏顯得無比漫長,想要趁着大促薅羊毛,還得先問問自己:數學成績好不好。
看着接連放緩的GMV增速,大幅變動的曲線一如人們對這個昔日“銷售神話”的信心。
(數據:公司公告;平安證券研究所)
前不久,一篇名為《李佳琦殺死了雙十一》的文章在業内刷屏,文章中的作者這樣寫道:“今年的雙十一,将是一個分水嶺——從2009年誕生,在2021正式走入拐點,走向落寞。”
“雙11”真的已經走下神壇了嗎?
其實,相比于數據或是分析,真正能夠給出這個問題答案的,唯有手握錢包的消費者。
至于他們的評判标準,隻有一句話: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誠得人心。
作者: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