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3實驗現象

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3實驗現象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4:18

知識點1.中和反應及其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中和反應是指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其實質是酸溶液中的H 和堿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水(H₂O).如圖所示:

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3實驗現象(第十單元課題2中和反應)1

常見的中和反應有:

NaOH HCl=NaCl H2O、

2NaOH H2SO4=Na2SO4 2H2O、

Ca(OH)2 2HCl=CaCl2 2H2O、

Ca(OH)2 H2SO4=CaSO4 2H2O、

H2SO4 Ba(OH)2=BaSO4↓(白色沉澱,不溶于硝酸) 2H2O.

具體的操作步驟:以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鹽酸為例,如圖所示:

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3實驗現象(第十單元課題2中和反應)2

也就是,首先在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試液(使溶液成紅色),再用膠頭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顔色恰好變成無色為止.其中,酚酞試液的作用是根據酚酞的顔色逐漸變淺至消失,既可以說明中和反應的進行,也可以說明反應的完全;但是不可說明是否滴入過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試液呈酸性(因為酚酞溶液無法使酸性溶液顯色).其實,檢測中和反應是否在進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例如:

1.用pH試紙來檢測:一般在中和反應進行時,反應前後溶液的pH會變化.用pH來檢測中和反應是否進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測溫度的方法:一般來說,中和反應都是放熱的反應(但是放熱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燃燒等).所以,可以通過探測溶液的溫度是否升高,來推斷中和反應的進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應的應用,主要有如下四點: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根據土壤情況,可以利用中和反應,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堿性物質,以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利于植物生長.例如,近年來由于空氣污染造成酸雨,還有有機物在分解的過程中會生成有機酸,并且礦物的風化也可能産生酸性物質,導緻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長;于是人們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時,促進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鈣離子增加後,能促使土壤膠體凝結,有利于形成團粒,還可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的鈣元素.

2.處理工廠的廢水:工廠裡的廢水常呈現酸性或堿性,若直接排放将會造成水污染,所以需進行一系列的處理.堿性污水需用酸來中和,酸性污水需用堿來中和.例如,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來進行中和處理(生成硫酸鈣沉澱和水).

3.用于醫藥:人的胃液裡含有适量的鹽酸(即胃液的pH值為0.9~1.5),可以幫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飲食過量時,胃會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會使人感到不适,這時醫生就會讓你口服一些堿性藥物,使堿與過多胃酸反應生成無毒的中性物質.例如,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片可治療胃酸過多,生成氯化鋁和水. 另外,被蚊蟲叮咬後,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内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如果在患處塗一些含有堿性物質(如NH3•H2O)的藥水,來中和蚊蟲分泌出的蟻酸,就可減輕痛癢.

4.調節溶液酸堿性:在科學實驗時,經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範圍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堿性太強,就可以用适當的堿或酸調節溶液的pH.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中和反應及其應用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将其與“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及其用途、堿的化學性質及其用途、溶液pH的測定、化學反應時的能量變化、複分解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物質的推斷和鑒别、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關實驗操作(或現象、結論)”等相關知識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和計算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中和反應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所給的有關的表達,來評價表達的正誤,或者注意事項等.特别是,對中和反應的定義及其操作過程(包括判斷反應是否進行和完全)、有關的反應現象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前三個應用,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中和反應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然後,根據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所得,細緻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聯系起來綜合分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後,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中和反應是指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但是,不能反過來說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是中和反應.因為非金屬氧化物與堿作用也能生成鹽和水(如二氧化碳與澄清的石灰水的反應),可它就不是中和反應;還有酸與金屬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鹽和水(如用稀鹽酸出鐵鏽的反應),可它也不是中和反應.

2.中和反應一定是複分解反應,但是複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隻有酸和堿之間的反應才是中和反應.

3.在做中和反應的實驗時,由于酸和堿的溶液一般是無色,二者反應時的現象不明顯,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試劑或儀器等(如酸堿指示劑、pH試紙、溫度計等),來幫助我們判斷反應是否進行或恰好完全.

知識點2.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知識點的認識】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如圖所示:

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3實驗現象(第十單元課題2中和反應)3

其具體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堿性溶液的pH值>7.可簡記:“小酸大堿中7”;其含義是:“pH值<7為酸性,pH值>7為堿性,pH值=7為中性.”并且其中的“小酸大堿”還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強;pH值越大,溶液的堿性越強.”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或者是解答與之相關問題的能力等.命題方式是根據溶液的酸堿性來推斷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據溶液的pH值大小來推斷其酸堿性強弱,有時對給出的有關表達進行判斷或評價,有時還要求進行誤差分析,等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對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特别是,對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的應用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熱點,當然,也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等相關知識.然後,根據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緻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聯系起來綜合分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後,按照題目要求對症下藥,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

知識點3.溶液的酸堿性測定

【知識點的認識】溶液的酸堿性測定方法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是使用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來,進行判斷.具體判斷方法如下:

1.使用酸堿指示劑的方法:

首先,取少量的待測溶液與試管中,然後,向其中滴加幾滴紫色的石蕊試液,振蕩;如果溶液變成紅色,那麼該溶液就顯酸性;如果溶液不變色,那麼該溶液顯中性;如果溶液變成藍色,那麼該溶液顯堿性.同理,可以向待測溶液中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來測定;但是,此時隻能測定出溶液的堿性(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的),而不能測定出溶液的酸性或中性(因為酚酞試液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都是無色的).

2.使用pH試紙的方法:

首先,用幹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膠頭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測溶液,并滴在放在幹燥的玻璃皿或白瓷闆上的幹燥pH試紙上;然後,再把試紙顯示的顔色與标準比色卡做比較,即可得出待測溶液的pH.當pH值<7時,該溶液為酸性;當pH值=7時,該溶液為中性;當pH值>7,該溶液為堿性.

另外,還可以根據酸或堿的其它的化學性質來測定酸溶液或堿溶液的酸堿性.例如,向某溶液中插入鐵絲時,如果有氣泡冒出,那麼該溶液為酸溶液;等等.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溶液的酸堿性測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對溶液的酸堿性測定的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操作及其注意事項、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堿的化學性質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并且,經常将其與這些相關知識等關聯起來,進行綜合考查.命題方式就是結合着這些相關知識等來設計相應的綜合性題目,讓學生通過分析、推斷和探究,來選擇或解答有關溶液的酸堿性測定的實際問題,有時根據溶液的酸堿性測定方法來推斷溶液的酸堿性,有時對給出的有關表達進行科學地判斷或評價,等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對溶液的酸堿性測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特别是,對溶液的酸堿性測定的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操作和注意事項的考查,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熱點,當然,也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溶液的酸堿性的測定方法等相關知識.然後,根據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緻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聯系起來綜合分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後,按照題目要求對症下藥,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

一、中和反應及其應用

1、兩個概念

中和反應: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應的理解

(1)中和反應是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反應後一定生成鹽和水,但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卻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氯化鈉(鹽)和水,但不是中和反應。

(2)酸和堿反應時,反應現象常常不明顯,要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然後再滴加鹽酸,在滴加鹽酸時要邊滴加邊振蕩,直至紅色剛好褪去,利用酚酞在堿性時變為紅色,中性時為無色來判斷反應是否恰好完成。

3、中和反應的應用

主要利用中和反應後改變了溶液的酸堿性。如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使土壤酸性降低,利于農作物生長。胃酸的主要成分為鹽酸,胃酸過多的的病人可服用一些堿性藥物(如胃舒平的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鋁)來中和過多的胃酸。

二、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叫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

2、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當pH=7時,溶液為中性;當pH>7時,溶液為堿性;當pH<7時,溶液為酸性。

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強;pH越大,溶液的堿性越強。

3、測定方法

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與标準比色卡比較,得到溶液的pH,此法測得的pH為整數。

(1)不能将pH試紙直接浸入待測溶液中,以免帶入雜質。

(2)不能将pH試紙濕潤,否則會使測得的pH不準确(若是酸性溶液,測得值偏大;若是堿性溶液,測得值偏小)。

(3)檢驗氣體的酸堿性時,可将試紙濕潤後再用。

4、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

(1)化工生産中許多反應必須在一定pH的溶液中才能進行。

(2)農作物一般适宜在pH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長。

(3)測定雨水的pH,了解空氣的污染情況。

(4)測定人體内或排除的液體的pH,可以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

5、幾個注意點

(1)注意酸堿性與酸堿度的區别:溶液的酸堿性是指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常用酸堿指示劑來檢驗溶液的酸堿性。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叫溶液的酸堿度,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試紙。

(2)要使酸性溶液的pH升高,可向溶液中加入堿性溶液;要使堿性溶液的pH降低,可向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稀釋酸性或堿性溶液時,酸性溶液的pH會變大并接近7,但不會等于或大于7;堿性溶液的pH會變小并接近7,但不會等于或小于7。

(3)酸溶液一定顯酸性,但是顯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的水溶液就是酸性溶液;堿溶液一定顯堿性,但是顯堿性的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如Na2CO3的水溶液就是堿性溶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