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藝術、文學、哲學、文化、教育學,就是文科,文科又叫人文社會科學。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莊子》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讀書無用論,有道理嗎?
關于這個話題,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曆史系教授陳春生談:對于人文學科的“有用性”,我想打個比方:一個家裡最有用的地方是廁所,其次是廚房。家裡最沒用的東西,數來數去可以說是牆上挂着的那幅齊白石畫的蝦。但是家裡有客人來了,你會帶她去參觀廚房和廁所嗎?我想,大家坐在客廳讨論的最起勁的,恐怕還是齊白石的蝦。這就是人文學科。
說人文無用?當然,還是要先肯定理工科的實用價值的,社會物質的創造在純粹地依賴理工:物理在教我們探索世界、化學在推進社會的進步、生物科學在剖析自然、醫學在拯救生命、工程在為我們建社美麗的家園、商業在促進經濟的發展......
然而,物質世界之于精神世界,就如身體與靈魂一體,似比肩的一對夫妻。隻談為滿足身體享受的物質需求,與獸何異?隻論為滿足靈魂豐富的精神需求,又将何其慘淡!
六一居士言:“吾家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碁一局、酒一壺、一翁老,足以。”
在現在這個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至上的時代,人文教育是不被看重的。什麼專業最好找工作、最能賺錢,成為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可是,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着文學、曆史、哲學,無時無刻能聽到表達真情實感的詩歌、靈魂的思考、經典的曆史,以及滿足人性需求的宗教、藝術。
人文學科根源于人的本性需求。
人文學科根源于人的本性需求。
不管别人怎麼說,文字和語言的确能充實自我、改變世界。我們讀詩寫詩,并不是因為它好玩或者能吃飯,而是因為我們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們讨論哲學,并不是因為它能解決問題,而是因為我們需要靈魂的寄托;我們學習曆史,并不是因為它能給我們什麼啟示,而是因為我們念舊,我們尊重過去;我們喜歡林徽因,不是因為她多厲害,而是因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文理本無高低貴賤之分,隻要認真、科學地學習,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成功的商業巨子比爾蓋茨、喬布斯、李彥宏、李開複,偉大的愛因斯坦都是理科生。但你是否知道李嘉誠、巴菲特、俞敏洪還是文科生,還有錢鐘書、毛爺爺、李銀河等等,哪一個又因文科出身而不成功呢?
你又可曾知道愛因斯坦還發表過《我的世界觀》《科學與宗教》《論教育》等文章,馬克思除了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還是偉大的經濟學家,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但他留學時學的是醫學專業,而且化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見,文理科從來都不是成功與否的影響因素。
這時再看現行高考改革,就是要做到真正的文理不分家,就是要告訴我們,不管文理,對于我們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成熟都是有益的。
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就請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或者轉發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