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甜甜的侘寂生活

甜甜的侘寂生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2:28:55

“梅花之侘,櫻花之興,應時而開,也令人有新意之感。”這段話出自松尾芭蕉的《尋訪千利休》。

這是一種感應美的心境,世間萬物循環往複,自有其規律,每每觀賞,總有别樣的韻味。

侘寂(wabi-sabi),是日本文化和美學意識的重要部分,甚難以概而述之的語彙定義之。它與生活有關,與心境有關,與美學有關,與你我有關。

甜甜的侘寂生活(侘寂美學凍結的時間)1

在荒蕪寂寥的民家土屋中,造就了“侘”之風姿,類似于顔淵的一箪食、一瓢飲,自然而形成“侘”,可謂與生俱來之“侘”。茶道著名人物石州公的《秘事五條》中如是描述“侘”。

“寂”和“侘”兩個概念都含有審美判斷的意味,《日本俳書大系·四》卷末附錄中的荻原井泉水先生《通說》中,他認為:所謂“寂”就是人觀察自然所取的一種姿态。那首芭蕉的“寂靜啊,禅聲滲入青岩裡”,所表現的場景和審美情趣,便是對“寂”的很好說明。

審美是由内及外的過程。“虛與實”“雅與俗”“老與少”“不易與流行”四對子範疇構成了“寂心”的核心内容。“侘寂”在外層(外觀)上,是為聽覺上“動靜不二”的“寂聲”,視覺上簡素、古舊、磨損、黯淡的“寂色”。

大西克禮在《日本侘寂》一書中說:盛開于平安王朝時代的絢爛“物哀”之花,到中世文學中結為豐碩的“幽玄”之果,到近世則成為蒼寂、飄然的“侘寂”之葉。時光不斷流轉,代代有其“流行”,唯有對“美”的追求,千歲不易。

甜甜的侘寂生活(侘寂美學凍結的時間)2

在藝術形态上,“寂”之風韻,與中國古代的瘦硬枯淡的詩、率心由性的随筆散文、空靈淡遠的文人水墨畫,都是形神畢肖的。

王維寫“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韋應物寫“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柳宗元寫“石泉遠愈響,山鳥時一喧”,以及孟郊寫“千山不隐響,一葉動亦聞”,這些詩句中都有空寂的境界,所追求的皆是平靜淡泊的審美趣味,亦即禅意。

大西克禮在“侘寂”的考察當中,認為首先應具體探讨作為一般用語時,該詞所具有的含義。這其中,包含茶道中的“侘”,也包含俳句中的“寂”。

甜甜的侘寂生活(侘寂美學凍結的時間)3

在茶道上,“和、敬、清、寂”乃以“侘茶”為代表的茶道的基本法則,以期進入超然的物外怡情悅性的禅境:茶禅一味。

茶道的完成過程是一種儀式,也是對心靈的洗禮。在千利休看來,是“莫待春花開,君不見,雪下青青草,春意已盎然。”在枯燥中學會發現,在破敗中煥發新生。

茶道使用的器具多有樸素的外表,日本哲學家、茶道專家久松真一講了七種具有茶道精神的器物美學:不均衡、儉樸、幽玄、枯高、脫俗與靜寂。

甜甜的侘寂生活(侘寂美學凍結的時間)4

日本的手工藝制作一直謹守“微妙不顯”的态度,這是一種精煉、枯高的極緻手藝表現,展現出對細節的堅持,這正是黑川雅之所談的八個日本美學意識中的“微”。

民藝大師柳宗理的設計作品中,餐具表面幾乎都是霧面處理。知名小說家谷崎潤一郎先生認為,玉石光澤乃經過人手長年累月的觸摸,而使油垢汗脂滲透進去所呈現的特殊光澤,因而産生特殊的風雅韻味,亦即手漬觸感所自然天成的表面痕迹。

制作器物的材料,會因使用情況、環境的變化留下損耗的記錄,它們褪色、失去光澤,生鏽、皺縮、變形,這種幹枯的爆裂語言,恰恰記錄了四季交替、風霜雨水拍打歲月的痕迹。

侘寂的美學,是凍結的時間。

甜甜的侘寂生活(侘寂美學凍結的時間)5

谷崎潤一郎先生在随筆《陰翳禮贊》中多處提到了粗糙原質的事物:在“暗”的物理和文化環境下,天然的損耗會衍生出一種靜谧、注重本心的美——美存在于物與物産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

靠近我們身邊的器物,我們的住宅,住宅外的庭院,庭院外的大自然,人們的生命意識便是由具體的事物和主觀立場,在更廣闊的範圍上不同程度加以擴大。

松尾芭蕉說:乾坤變化乃風雅之源。靜物其姿不變,動物其姿常變。時光流轉,轉瞬即逝。所謂留住,是人将其所見所聞加以留存。落寞與怅惘之情或許不能完全消除,但終究指向妙不可言的審美愉悅,即“侘寂”之美。

甜甜的侘寂生活(侘寂美學凍結的時間)6

三宅一生的“皺的哲學”、山本耀司的“反時尚”,其中都可以看到侘寂的影響,比如尊重材質本身、保留剪裁痕迹、不合常規比例等。在用戶體驗設計中,侘寂的精神運用就是去除多餘的設計,讓用戶靜靜地、長時間沉浸于産品中,而不感覺疲倦。

收藏家、室内設計師、策展人Axel Vervoordt,可能是西方最懂得侘寂的人之一。牆上的裂縫、不規則的石闆茶幾、未抛光打磨的木質家具,這種大音希聲的表達是他高超設計技巧Effortless的呈現,是對未完成之美、不完美之美、殘缺之美的擁抱。

“我們珍視由時間鍛造的物件。我們所作的設計并無規則——一切來自于心。”他說。

圖/MOUTON DESIGN CASE · 金地湖城大境·設計效果圖

------------------------------------------

參考文獻:

《陰翳禮贊》 [日]谷崎潤一郎(著)陳德文(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

《幽玄·物哀·寂》 [日]大西克禮(著)王向遠(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

《日本侘寂》 [日]大西克禮(著)王向遠(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年

《侘寂空間》 公衆号:設計目錄2014-12-14

《侘寂:寂寥又震撼的美》 公衆号:日本物語 2019-10-02

《日本文化中「侘寂、幽玄、物哀」三者有什麼區别?》 公衆号:知乎日報2017-01-24

《八分鐘全面了解侘寂風背後的消費啟示》 公衆号: 肖明超-趨勢觀察 2020-07-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