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為食物帶來了複雜的風味,使烹饪的味道更鮮美。
人類對食品中酶的應用可以追溯至幾千年前。我們知道排酸肉、風幹肉、醬制品等滋味很鮮,是與熟成、發酵有關,但其實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其中的酶。
鮮香:一塊肉的風味演變酶是分子,存在于食物和微生物之中,它可以通過自身作用,改善食物的風味和地質,仿佛一位隐形的魔法師。
排酸:肉質柔嫩多汁
現在為什麼提倡吃冷鮮肉,不吃熱鮮肉?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動物屠宰時,受到了極大的恐懼和痛苦,這種應激反應會使動物釋放一些不良物質,緻使肉質口感不佳。
排酸肉又稱冷鮮肉
而将常溫中的生肉送入冷卻間,放置一段時間後,肌肉組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産生更多的核苷酸和風味物質,分解出的鮮味物相當于味精的主要成分。經過排酸,肉的口感得到了極大改善,改變了肉的分子結構,而使肌肉變得柔嫩、多汁,具有豐富的肉香味,因而很“鮮”。
幹式熟成:風味醇厚集中
牛肉常用的幹式熟成法,在低溫高濕的環境中,溫度約-1-0℃,濕度保持在75-80%,存放至少7-24天,甚至幾個月,進行風幹。這樣會帶來濃郁的肉香和一些鹹、甜,甚至是苦味。雖然肉的内部會失去約30%的水分,但肉質組織更加緊實,風味更集中,這樣的肉經過烹制,肉汁依然很多,而且會比之前更加鮮美。
幹式熟成令肉味醇厚
醬香:醬料的獨特發酵這些鮮味物質的産生,很多與食物的加工有關。比如大豆富含蛋白質,發酵過程中,蛋白酶能将豆類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谷氨酸也被釋放出來,成為遊離的谷氨酸鈉,從而産生鮮味。因此大豆的發酵産物,如醬油、豆豉、味噌等,其鮮度會大大增加。
豆類發酵
醬油:酶可釋放酯香
制作醬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小麥和鹽。把它們進行高溫加熱,殺死其中的雜菌,并且讓蛋白質和澱粉分子失去天然的緊密結構,充分的伸展開來,方便酶的攻擊,蛋白質被水解,形成濃郁的鮮味。
釀造醬油
中國南方等沿海地區,常用以“鮮鹹”味為主的醬油,鮮味甚濃,伴有酯香。如要保留住酯香味,在使用時盡量不要高溫蒸煮或加熱時間過長,放入的順序最好後放,以免使所含的鮮味物質谷氨酸鈉分解,失去鮮味。
海鮮醬:酶可提升發酵速度
魚露、蝦醬、蟹醬等是用高蛋白的小雜魚、小蝦、蟹等為原料,發酵後制成,味道極其鮮美。
魚露
制作魚露,有時為了加快發酵,可以加入魚的内髒,所含有的蛋白酶會幫助蛋白質的水解,使得發酵效率更高。還有一些發酵工藝,直接加入“曲”,用曲黴産生的各種酶來幫助發酵,發酵速度就可以更快。
脆皮球芽甘藍配魚露
甜面醬:酶可促進形成甜味
采用酶制作甜面醬,亦曆史悠久,它主要依靠微生物米曲黴、酵母、細菌所分泌的糖化酶、蛋白酶等,作用于澱粉原料,在适當的溫度下經發酵作用而發生一系列變化。此外,過程中會産生一定的糖分和甜味,可以起到提鮮、回甘的作用。一些發酵産生的分子,再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形成了獨特的風味。
用甜面醬制作的闆栗燒肉
TIPS1:酶,從何而來?
與食物有關的酶,來源主要分為内源酶和外源酶。
内源酶主要是動植物體内所含有的各種酶類。内源酶是使這些原料在屠宰或采收後成熟或質變。外源酶,有些來源于食物的微生物,通過其分泌的各種酶的作用以及代謝産物可以改善原有的風味、質地和營養成分。
比如蛋白酶、澱粉酶、糖化酶等,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蛋白質、澱粉等轉變成氨基酸、糖,從而促進形成鮮味。
TIPS2:酶,如何産生了鮮味物質?
食物中的鮮味物質有40多種,主要分為3種類型:氨基酸類,常見的鮮味物質為谷氨酸,廣泛存在于動植物中,比如奶酪。常見的核苷酸類鮮味物質為肌苷酸、鳥苷酸,肌苷酸廣泛存在于肉類中,而鳥苷酸則主要存在于菌類中。有機酸類,在肉類中少量分布,而在貝類中含量最多。
酶在我們的飲食生活中時刻都在發揮着作用,随着生物科學的發展,相信将會在餐飲中創造出更豐富的好味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