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詩詞大會莫愁前路無知己完整版

詩詞大會莫愁前路無知己完整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16:20:32

寫了這麼多古典詩詞鑒賞文,我經常被評論區的網友們這樣怼:“你怎麼知道詩人是這個意思,你又不是他?”而後,我拿出詩詞領域的專家專著、語文書等跟他們論辯,結果還是一樣會被怼:他們就一定是對的嗎?

網友這樣說,當然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一首詩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一直都是需要我們細細思考的,而且往往見仁見智。僅是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到現在為止就已經被争論出了5種解釋方法。除非李白自己站出來說話,不然誰都沒辦法說服誰!

詩詞大會莫愁前路無知己完整版(半江瑟瑟半江紅)1

然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見仁見智的不同理解,也應該是能講出依據的。不然,硬是把開心的詩詞,解讀成悲痛欲絕,那顯然就不對了。本期,筆者要跟大家說的,也是一個頗有争議的千古名句,它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此詩有多出名自然不用筆者多說,在古代屬于文人墨客追捧的對象,在現代也是年年入選小學課本的。白居易寫它時是在公元822年,赴任杭州刺史途中。看得出來,詩魔心情還是不錯的。

詩詞大會莫愁前路無知己完整版(半江瑟瑟半江紅)2

筆者之所以拿這首詩為例來讨論“詩歌理解見仁見智”的問題,是因為近日我的同行盧老師跟我講了這樣一件趣事:

她正在班上給孩子們講解詩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一句,說到其中這“瑟瑟”二字是指碧綠色。她本以為對于小學4年級的孩子來說,對這一說法不會有什麼異議。沒想到她說完後,班上一名學生卻硬是很不服氣,表示:“誰說瑟瑟是綠色,擺明了是形容江水有波紋抖動的樣子!”

盧老師認為孩子理解錯了,便指着課本告訴他:“這可不是我一個人這麼認為,書上也是這樣寫的!”但孩子還是覺得這樣理解不對。于是,一向愛看《中國詩詞大會》的盧老師,還特意找到許久前,詩詞大會出的這樣一道題:

詩詞大會莫愁前路無知己完整版(半江瑟瑟半江紅)3

這道題的答案詩詞大會給的是A選項,台上的專家康震等人,也都認為“瑟”指的就是碧綠色。

既有課本上的解讀,詩詞大會的專家也這麼選,但盧老師的這名學生仍然表示:“誰說詩詞大會和課本上就是對的,我還是覺得我的理解才是對的!”對此,盧老師也表示沒辦法,隻能讓他暫時保留意見。但還是建議,如果試卷上出現了,還是以課本為準。

其實,關于“半江瑟瑟半江紅”的争論真的是由來已久。

認為“瑟瑟”指碧綠色的人,理由當然很充分:

一來,後一句寫的是“半江紅”,那綠色跟後面的紅色正好相對應;二來,在夕陽下看過江景的朋友都知道,确實會出現一半紅色,一半綠色的情況,頗為壯觀。三來,陸遊的《攜一尊尋春湖上》一詩中,也曾寫過“水面初生瑟瑟紋”,也被理解成綠色。

詩詞大會莫愁前路無知己完整版(半江瑟瑟半江紅)4

但認為“瑟瑟”是指江波湧動的人,也一樣有說得過去的理由:

一來,“瑟瑟”二字本來就可用來形容顫抖的樣子;二來,他們認為“瑟瑟”的江水指的是近處的江水,因為挨詩人很近,所以他能看到江上的波紋瑟瑟。但遠處的江水,詩人卻看不見江水的細節,隻能看到一片紅色。這樣一理解,不但有顔色之美,還有動态之美。

雖然筆者個人覺得,第一種理解方式顯然會讓全詩顯得更為工整,這也是專家學者包括語文教材編訂者這麼認為的原因。但孩子們如果硬要理解成第二種,人家給出的理由也并非毫無道理。關鍵就在于,如果試卷上出了這種考題,該怎麼答呢?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