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以前,一塊精絕的奇石賣個幾百萬早就司空見慣了石友與天下富豪,似乎大家也接受與認可了各類虛高與有價無市的炒作與新聞。
如果放在2003年之前,一塊石頭能賣到200多萬的,還不是翡翠玉石,那是破天荒的頭一次。
這麼說吧,90年代的奇石價格幾乎是沒有破百萬的。
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些案例:
1994年5月,佳士得在香港拍賣了一方靈璧石,成交8.6萬港币。
同月,蘇富比也拍賣了一方靈璧石,10.3萬港币成交。
同年,在國内奇石市場上,廣西南甯的奇石拍賣會,一塊“雨”文字石,以8萬元成交。
香港一位藏石家以10.3萬元買下一塊名為“雪山”的奇石。
1995年,深圳某奇石拍賣會上,一塊馬頭奇石以30萬元拍出。
1996年,台灣一客商在福建漳州看中了一塊九龍壁石,以6萬元成交。
1997年由山東外運奇石館在北京拍賣一塊名為《香港回歸》的臨朐彩石,創下了42.9萬元的最高記錄。
1998年在嘉德以39萬元拍出的一塊山東臨朐石 。
……
此後幾年,價格有高有低,但絕對沒有破百萬的節奏。
但是,時間到了2003年,這一年,有記憶的80後都知道叫非典時期,那一年的大蒜、白醋、闆藍根賣到脫銷。
同樣,這一年的石市遭遇“非典”的肆虐,更加雪上加霜,放眼石界,可以說是一片蕭條,很多石商混不下去,隻能忍痛割愛,隻能轉行。
但也就是這一年,有個叫高津龍的柳州老闆,卻反其道而行,花費228萬買了一塊叫“盤古”的大化石。
“盤古”或許沒幾個人聽說過,但“燭龍”大家一定知道。
因為破天荒似的爆出這麼大的新聞,一時間,大化石水漲船高,價格突然拔高了幾個檔次。
那麼,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故事呢?
如果,這個故事是從買家開始的,這得歸功于一場飯局,以及一張圖片。
那一年,至于是哪一年的哪一月和哪一日,請大家别較勁,筆者也不知道。
月黑風高,正是吹牛夜。
高津龍和他朋友飯後聊起了藝術品投資,其中某個對奇石比較了解的老闆,當然也是他生意上的朋友,聊着盡興時,給他看一張照片,照片上的龍型巨石一下子抓住了他的眼球。
“這石頭不錯!”
這高津龍不僅僅是成功的企業家,更是對名人書畫剖為喜歡,也投資收藏了不少,并且他得到過高額回報,所以他對奇石這類歸為收藏品的天然藝術品可以說是一見鐘情。
他朋友見他來了興趣,就繪聲繪色的講了一個故事。
原來,這是當地石農黃紅安打撈出來一塊大化石,已經出水兩年。
因為它外形像一條盤踞而威武的龍,這兩年來一直報價比較狠,黃紅安當年一直咬着1800萬不放!
這個價格也确實沒幾個人願意拿出來,這不是1800元,是萬,什麼概念?
而2013年,又是非典肆虐,整個賞石界仿佛進入了一個看不見明天的休整期,許許多多原先拟定的大型展事活動,迫于實情壓力,不得不臨時取消,或暫停或延期。
捂了兩年的黃紅安恰好遭遇資金鍊斷裂,說難聽點叫:缺錢。
現在甭說1800萬了,如果誰能搬個800萬現金在他面前,保證立馬就賣了。
可糟糕的是,你想賣的時候,就是找不到接盤俠,這是他苦惱的地方。
寫到這裡,許多新入行的石友,或許還沒接觸過大化石,趁此機會,給全國石友簡單的普及一下。
大化石,又叫大化彩玉石,有大化摩爾石、大化梨皮石、大化黃臘石、大化“黑珍珠”等石種。
今天說到的這塊“燭龍”,就是塊色彩絢麗多變的大化彩玉石。
它不僅僅色澤美,而且質地堅韌,硬度很高,最重要的是它的水洗度,或者說它的表面石膚很光滑,就像嬰幼兒的臉。
坦白說,這塊“燭龍”知名度在外,無數奇石收藏者一見鐘情、夢萦魂牽,最後能有魄力拿下此石的,可笑到一個都沒有出現。
黃紅安仿佛回到了以前,回到了一線石農年代。
沒有親身經曆過河中撈石的艱辛,任何困難你都無法體會。
原來,從岩灘電站壩腳往下遊約七八公裡的河段,是盛産大化石的黃金河段,同時,這裡河深4060米。
大家想想,一塊精美的大化石是冒着生命危險才撈出來的,可能很多不是專業玩水石的并不了解,很多人為了生活,為了潛水撈石頭,把命都搭了進去。
30多年前,第一塊大化石被當地一個農民潛水撈出,從那一天開始,美麗的大化石突然橫空出世,攪動了中國奇石市場的那一池萬裡無風的平靜春水。
要知道,黃紅安這個初中畢業後,15歲就流放在社會捶打的家夥,自從1997年春天岩灘河段忽然出現了很多撈石船開始,他就被合夥。
有人出資金、出設備,而他黃紅安,則負責租船和找潛水員。
之前,潛水員撈上一塊石頭,雙方估價22萬元,他們當場給了潛水員11萬元。
然後将石頭轉手,兩人分别淨賺8萬元。
而最讓黃紅安聲名大震的,就是2002年1月4日。
這是一個注定黃紅安要發财的日子。
那天的風,特别大。
黃紅安和助手忐忑不安的站在船頭,裹着厚重的棉襖,冷風一吹,渾身直打顫。
為了生活,很多人都不了解這種日子的度日如年與枯燥。
為了賺錢的潛水員,和往常一樣,照舊下水撈石。
在幾百米水深的河床底下,在泥沙完全被覆蓋的完全看不見造型的石頭,很多次會徒勞無功,能發現一個精絕奇石,那也是費盡勞力,乃至需要一點點的運氣。
那天直到下午,一塊大石頭才被小心翼翼地被起重裝置,慢慢地撈出水面。
在場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因為,實在太美、太震撼了。
出水的一瞬間,石農、石販子、石商,一個個張大了嘴巴,都愣住了。
這個一米多長的金龍彩石,遠遠看去,外型就像一隻巨大的蜥蜴,通體圓潤光滑,在冬日的太陽下折射與反射出色彩斑斓的光澤。
在羨慕與議論聲聲中,合作雙方就奇石的價值而開始估價。
潛水員也從來沒有撈到過這麼奇絕的大化彩玉,而且品相、造型,更是登峰造極,他和朋友商議後,估價最少120萬元。
黃紅安和他合夥人,不僅要考慮成本,還要考慮有沒有老闆喜歡,任何事都不敢奢望太美好,思慮再三,則是估價50萬元。
經過一系列喋喋不休的讨價還價,最後雙方都做了忍讓與理解,一方是用生命之危下河去尋找,一方是身價性命所有家當全部砸進去孤注一擲,最後達成一緻,取了個吉祥的數字,88萬元。
按照“五五分成”的協議,黃紅安和他的合夥人當場支付潛水員44萬元。
黃紅安當時是高興的,也是激動的,他知道一定會大賺一筆,甚至給這塊石頭取了個霸氣的名字“盤古”,這塊石頭就是後來的“燭龍”。
可萬萬料不到,開價1800萬,還是吓跑不少買家,2013年更是曆史頭一遭,遇到了非典。
什麼叫雪上加霜,什麼叫天不遂人願,黃紅安當時心裡有多苦,有多缺資金調動,除了他自己,誰能知道?
可在柳州的另一個地方,高津龍自從看到過那張“盤古”的照片,以及席間談到1800萬的開價,就命人去談價格。
2003年3月的一個晚上,三個柳州人慕名來到黃紅安家。
這次,他們不請自來,是專門來看這塊“盤古”的。
這三個人,圍着“盤古” 上下左右打量了一個多小時,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問東問西,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
然後,這幾個人單刀直入,直入主題,開門見山直接詢價。
雖然是明知故問,但黃紅安和合夥人依舊是開價1800萬。
對方也是幹脆,砍價也是快刀斬亂麻,一下子還價200萬,還是特别鋼的那種。
這個讨價還價的過程就是一場智慧的碰撞,其中細節不言而喻,必然是驚心動魄。
坦白說,黃紅安權衡再三,加上目前為止,他們是最有誠意與最有實力購買的。
黃紅安心裡苦啊,在經濟吃緊情況下,他被債主天天催債,他也着急出手。
最後的最後,黃紅安讓步,以228萬元惠讓成交。
第二天上午,對方主動交了80萬元訂金,表達了誠意,并且希望在一個吉祥的日子,希望黃紅安将石頭安全送到柳州。
幾天後,黃紅安将“盤古”在不損害一絲一毫的前提下送到柳州,對方查驗後,不管是品相色彩都非常滿意,當即付清了148萬元餘款,外加贈送一輛豐田車,并宴請他們吃了飯。
這時,黃紅安和合夥人才見到神秘的真正買主高津龍。
席間,高津龍說 :這塊石頭實際上不止這個價,如果你們堅持,就是500萬,我也要買下來。
2003年春天,盤古以228萬元成功轉讓的消息以風卷殘雲海嘯般的速度傳出,仿佛平地一聲驚雷,炸響了中國石界上空,也震動了海内外奇石圈,更讓韓日玩家群體為之側目。
228萬,更是創下了當年單件奇石最高成交價,刷新了石界玩家對更貴奇石的認知與企盼。
最後,這筆交易中,除去付給潛水員的44萬元外,黃紅安和他的合夥人各分得92萬元。
黃紅安得到近百萬巨款後,不僅第一時間還清欠款,還建了嶄新的樓房,買了人人羨慕的小車,成了遠近聞名的“暴發戶” 。
92萬什麼概念?那可是在20年前的2003年,那時候的百萬富翁比現在身價幾千萬的要吃香的多,也更有牌面。
而高津龍更是投資近億,創立“中華園”,大肆收購流落在海内外的各類柳州高端奇石,名滿天下。
最後,“燭龍”更是在20年前就被有關專家估值5000萬,放在2021年的今天,媒體報道已經估值11.5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奇石的天價誰又能說着清?
大家認為“燭龍”天價靠譜嗎?是噱頭?還是它真真切切反映出大自然的偉力,它名副其實就該值這個天價!
把您破釜沉舟的想法告訴我,我們評論區見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