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了,高效簡單舒适,更傾向于智能化。
社會在進步的同時,一些很久以前的工具也将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種農村工具,以前它的作用超級大,相當于現在的洗衣機。
但因為現在的洗衣機功能更強大,更好用,這種工具漸漸被淘汰,甚至現在很多農村都已經沒有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它的名字呢?先來看張圖片!
農具——棒槌
沒錯,上面這個棒子,在農村叫做棒槌。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肯定都和這個打過交道,那時候農村沒有洗衣機,也沒有尿不濕這種好用的東西,即使有,農村的收入其實也是用不起的。
所以洗什麼東西,都得靠人的一雙手,夏天還好,冬天那才是真的傷手,雖然農村的水塘裡的水是熱的,但剛開始洗的時候還是很冷的。
而且小時候因為總是要接觸到冰水,有時候手都會裂開長瘡,沾到冷水是很難受的。
所以為了能更快,更好地把衣服洗完,洗幹淨,于是發明了棒槌!
農村要找根棒槌大小的木棍還是很簡單的,不過每個地方的棒槌其實長相是有差異的。
我記憶中老家的棒槌,就是一頭粗一頭細,大的那頭用來拍打衣服,小的那頭自己手拿着,有的棒槌還是有弧度的,用棒槌洗衣服能讓髒水更快流出。
農村男尊女卑的思想其實挺嚴重的,所以一般洗衣服的都是女人,男人是不洗衣服不做飯的。
所以我們常說洗衣做飯是輕活,但其實不然,以前農村洗衣服那是很累的,手臂力量小一些,那原本就不輕的棒槌是甩不起幾下的。
在我老家也是把這種東西叫做棒槌,在山東一些方言裡,還把它叫做“棒頭”,一些東北地區也把它叫做苞米!
最近幾年農村用棒頭的人很少了,雖然它操作簡單,但實在是太耗費體力,效率也不高,所以才被淘汰。
不過現在大家可能都會看到,賣魚的地方,人家殺魚的時候會用一個木棍子敲魚,這個棍子其實外形和作用就有點像農村以前的棒槌。
隻是它們的名字漸漸被人遺忘,我們誤以為它們就這麼消失了。
棒槌,怎麼還成了罵人話?
上面說到棒槌最先在農村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洗衣服,而且操作簡單,所以一些地方也叫它“直筒子”,也有理解為“簡單,啥也不懂”的意思。
所以一些人利用棒槌的特性來調侃别人,就是嘲笑那個人腦子簡單,不明事理,很愚笨的感覺。
而如果是用棒槌來形容一件事,那就是說這件事處理得不好,或者很愚蠢。
在陝西一些地區,人們說到棒槌,方言其實是“傻子”、“笨蛋”的意思,就像棒槌一樣,不過腦子就被揮出去的意思。
而放到今天,棒槌也有菜鳥,沒心眼的意思,網上還指“白癡”。
在戲劇屆,棒槌也指外行人的意思。
棒槌,也指這些植物
棒槌除了是以前農村用來洗衣服的工具,後來被人們用來罵人,其實還特指一些植物。
比如長白山區,棒槌其實也有人參的意思。
一些地區還覺得它是火腿形狀的植物菖蒲,這種植物喜歡生活在沼澤地或者溪流、水邊,根莖比較粗壯,可以提取芳香油。
因為它有香味,所以被看做是吉利的靈草,後被人們在端午節的時候插在屋檐下,代表祥和。
不過後來人們發現,菖蒲其實是有毒的,而且全株都有毒,誤食會讓人産生幻視。
所以這種植物雖然能結出火腿腸一樣的果實,但它可是吃不得的哦。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說到這,不知道大家的家鄉還有沒有棒槌這種東西呢?你們還用它來做什麼呢?此外大家還知道哪些農村以前的用具呢?歡迎補充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