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像《撒野》《僞裝學渣》《天官賜福》《絕地求生》等這類小說的受衆面很廣,很多初中生甚至小學生都是它的忠實讀者。關于能否把小說裡的句子或者情節寫進作文,一直有兩種幾乎對立的聲音。
一種觀點是,這類小說屬于娛樂性質的,我們不應該把娛樂當作信仰似的用到作文中,老師發現這種情況後要采取措施引導學生建立對娛樂文化的正确認知。
一種認為,可以寫,但要圍繞主旨展開,适當引用,不能硬堆上去,引用時不建議把人物名字寫進去。
一個成績優異的女生說,她在一次作文時寫了《僞裝學渣》男主之一賀朝的經曆,自認為感人至深,可結果慘烈,得了史上最低分,同學問起來也含糊其辭,難以啟齒,這次“打擊”讓她開始老老實實寫作文。
還有一個學生說,老師倒是給她的作文打了高分,可是也找她談了話,讓她不要在考試作文中寫了。
不管持什麼态度,其實很多時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到底能不能借用,還與如何用、用的效果有關。
這兩篇都引用了相關句子,上一篇就用得挺好,下一篇就顯得堆砌了。
來看幾篇作文吧。
《勇敢之花悄然綻放》是一篇記叙文,标題表意明了,文章主旨也很突出,首尾呼應,多次點題,這說明作者謀篇布局的能力還行。但全文基本就是複述小說的情節,而文章不管是寫實還是虛構,都應該是原創的,本文顯然不行。那麼,作者為什麼不寫自己的生活呢?是沒有從生活中找到素材,還是太喜歡小說了?
“記一次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看這個作文題,誰都以為全文都會寫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内容就是“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可是,文章一開頭竟然是“你是我在那人山人海中一眼就愛上的人”這麼一句和标題完全不搭的話,還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寫了《撒野》中兩個主人公蔣丞和顧飛的故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開頭離題萬裡”“詳略不當”啊。這個學生真的不知道前面的幾百字與中心無關嗎?有點迷。
六年級有一個單元要求學生寫“筆尖流出的故事”,就是希望學生能根據相關情境虛構故事,其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他們創編故事的能力。一個學生寫了一篇可以拟題為“謝憐和花城”的作文,故事情節有點感人,其實本文就取材于《天官賜福》,主人公原名叫謝憐而非謝情,這肯定是不符合寫作要求的。老師肯定是看過這本小說的,所以并沒有對作文予以評價,隻是讓學生“少接觸網絡小說”,這應該就是間接否定了這種寫法,這評語有點狠。
寫讀後感,不是講故事,而是主要寫自己讀了某一個文本之後的感受或者感悟。上面這篇關于《僞裝學渣》的讀後感共寫了五頁紙,文章前面部分在講故事,中間部分在談自己的想法,結尾部分依然在講故事,文章的内容和結構都比較散,也不大像讀後感。至于到底是作者不會寫讀後感,還是因為沉浸于自己喜愛的小說而忽略了作文本身呢?不得而知。不過,學生能有感而發,寫滿滿五頁紙,也是值得鼓勵的,老師的評語也很暖心,“乖,你很有寫小說的天賦呢”這一句讓很多書迷羨慕得不得了。
學生時代的作文,往往是真情實感和應試技巧的結合,兩者怎麼權衡和取舍,值得很多小可愛們思考。(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