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理順身心狀态圖

理順身心狀态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2:57:19

中原經濟網器質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重度抑郁障礙等患者入院時很多沒有自知力,治療依從性比較差,不願意服藥,這也是其出院後病情複發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之一。

有的患者對所患疾病沒有客觀的認識,有較強的病恥感,從而缺乏自信,一直有自卑情緒,影響了正常的社交活動,不利于社會功能的恢複。

有的患者擔心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有藥物副反應,怕影響身體健康,選擇自行停藥,最終也導緻病情複發。

綜上所述,很多因素導緻了精神障礙患者治愈率低,複發率高的現象,這給患者家庭、社會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針對上述情況,為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複發率, 更好地恢複患者的社會功能,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理醫院三病區在主任龔日東的倡導下,每周都會在病區陽光房給患者開展“病區陽光課堂”。心理三病區醫生積極參與,針對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問題設計不同的講課主題,進行詳細的講解。本周由鄭州市九院心理醫院三病區主任龔日東開展了《心身疾病的識别、預防與治療》的講課。

理順身心狀态圖(把人看成一個整體來心)1

很多精神障礙患者,心理和身體聯系非常緊密,他們即使遇到一般的壓力性事件,都會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龔主任根據臨床經驗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認真準備了課件,希望能對住院患者有所啟示:

心身疾病的機制為:

應激→激活大腦皮層→激活大腦邊緣系統→激活下丘腦→影響各個系統→患者出現各種不适。

心身疾病會影響人體的8個系統,即: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運動系統、内分泌系統、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

以消化系統為例,根據科學家研究情緒對胃機能的作用表明,當人生氣,焦慮時,整個大腦皮層對皮層下的調節,控制減弱了,由于植物性神經功能處于不正常狀态,從而使胃液的分泌發生變化:而抑郁,悲傷,失望則使胃的運動功能下降。長期的情緒激動,如焦慮,生氣會使胃酸分泌持續升高,使充血的粘膜發生糜爛,從而發展為潰爛病。人們常說“氣得吃不下飯”說的就是情緒對胃的影響,道理就在這裡。

以癌症為例,根據大量研究表明,人的個性特征和情緒體驗與癌症有關。一些充滿心裡矛盾,壓抑,不安全感和不愉快體驗的人容易患癌症。這些人群,由于大腦處于緊張狀态,使激素的分泌發生變化,減弱人的免疫能力,因而容易緻癌。

什麼是心身疾病呢?

心身疾病是一組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但以軀體症狀表現為主的疾病,主要特點包括:

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表現為軀體症狀,有器質性病理改變或已知的病理生理過程。

不屬于軀體形式障礙。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學目前尚缺乏大樣本的流調資料。國内資料顯示,在綜合性醫院的初診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軀體疾病。

心身疾病怎麼預防?

心境樂觀、心胸寬大,減少負性情緒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健全人格,正确認知各種生活事件。

養成健康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矯正各種不良的行為。

勞逸結合,在身體和能力承受的範圍内工作,并學會心身放松技術。

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通過醫生心理問診與量表評定,詳細了解與疾病、病情有關的心理因素。

有針對性地進行搜集整理資料,加強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

矯正不良行為習慣。

引導和訓練患者學會自我放松、自我心理調節。

藥物解除症狀。

課程最後,龔主任還提到心理學治療時的一些注意要點:關注進步,多鼓勵表揚,循序漸進;訓練患者表達内心感受、探索内心需求并嘗試去自我滿足及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培養興趣愛好;引導患者合理的宣洩負性情緒、學會積極的應對方式;訓練患者帶着症狀去生活的能力,避免繼發性獲益。

人就是由心和身組成的,心身結合才是一個人的整體,而目前非精神科醫生很少關注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這些他們認為是内科或外科的疾病看成與精神科相關,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軀體治療,心理社會因素方面很少得到關注,慢慢發展成慢性疾病。希望通過此文,大家能夠更好的把人看成一個整體,心、身“同養同治”。(楊曉磊 李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