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今天的文章之前,為上一篇文章《心理學定理大全之——“鳥籠效應”》作一個補充。鳥籠效應,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人們追求确定性,追求事物完整的本性。據說,《紅樓夢》兩位作者,後者因為前者作品不完整進行了續寫。我們讀小說也是一樣,一本好看的書沒讀完,要忍住不讀完後續章節的确是件很難的事。國畫我懂的不多,但是國畫的留白設計,或多或少應該也有鳥籠效應在裡邊。因為留白,所以給了欣賞者更多的想象空間自行腦補,體會作者言之未盡的用心之處,達到回味無窮的效果。
人對不确定的事物也總是焦灼不安,比如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成年人如此,小孩則更為明顯。
下面進入今天的話題:
1.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主要還是關于混沌學的一個比喻。強調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
2.生活實例
與蝴蝶效應最常被一同提起的是“馬蹄鐵效應”:斷了一枚釘子,掉了一隻蹄鐵;掉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摔死了一位将軍;摔死了一位将軍,吃了一場敗仗;吃了一場敗仗,亡了一個國家……。說的是英國國王理査三世因為一個馬蹄鐵沒安好導緻戰敗最終亡國的故事,據說史料并未有相關的記載,更多的是傳說故事。
生活中許多公司的倒閉也經常可以看到蝴蝶效應的影子,比如廠家生産的某個小部件出了問題沒引起重視,導緻産品整體質量下降,進而影響産品銷量和口碑,廠家因此效益下降,以至最終關門謝客。
再舉一個例子,家庭中夫妻因為一件小事沒溝通好鬧别扭,因此影響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低下導緻收入下降,收入下降導緻生活質量下降,從而産生更多的矛盾和問題。許多夫妻的最終分開,哪一個追究到底都是由一件件小事導緻最後不可挽回的結果,似乎很難找到。
3.延伸思考
蝴蝶效應也好,馬蹄鐵效應也好,更多強調的是重視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警示人們要提高對事物發展變化的預見性,注意從源頭上去防範事物朝壞的方向發展。
其實,中國古人早有應用。例如: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老子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歐陽修
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緻廣大而盡精微——中庸
千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資治通鑒
......
再次感歎古人智慧!
文章僅為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務必批評指正,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