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馀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圖片來自網絡
在東晉時期,有個名叫王恭的讀書人。他生活艱苦樸素,從來不圖安逸和享受,人們都說他将來一定會非常有出息,出人頭地的。
有一年,王恭和父親一起從會稽去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他在建康的同族親戚王忱前去看望他。兩人在竹席上促膝談心。談着談着,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坐在上面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從盛産竹子的會稽來,一定還有不少這樣的竹席,于是就稱贊了一番這張竹席,說竹席摸起來光滑,坐在上面非常的舒服。王恭看出來王忱說話的意思。
于是王恭毫不猶豫他将下這張竹席贈送給王忱。王忱抱着竹席,千恩萬謝地走了。其實,王恭隻有這一張竹席。送給王忱後,他就沒有竹席可以用了,隻能改用了草席。
後來王忱知道這情況後,十分驚訝,覺得十分過意不去,就去找王恭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說:“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沒有什麼多餘的物品。我将其送給你也是心甘情願的。”
圖片來自網絡
點評: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王恭的品質,那就是不為外物所動。
當下有多少人,将自己的幸福,生活,快樂,寄托在了外在的事物上。因為一件心愛之物,房子,車子或者其他,而患得患失。
王恭正真做到了孑然一身,這樣的人必然有非常宏大的志向,并且不貪圖享樂,心無挂礙,從而能夠勇敢。#我在頭條搞創作#
健康 智慧 國學
關注我們,人生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