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地理區域之中,江南是一個區域概念,泛指長江以南的地方,并沒有一個具體而且确切的地方。
說起江南,很多人下意識會浮現出“江南水鄉”、“煙雨江南”、“魚米之鄉”等詞彙,可以說江南這個詞在文人騷客之中有着一種朦胧而缥缈的美感,很多人也很是向往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意境。
而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清朝時期,對于江南的地理劃分就很是确切而清楚,并非是一個泛指概念,因為在清初有一個江南省。
當然這個江南省并沒有存在多長時間便是被拆分了,而且說起來這與元朝行省制度中的一大創舉有一定關系,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江南省拆分的背後在于中央朝廷對地方的抑制
清初的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設置于清朝剛入關沒多久的順治二年,大緻包括了今天的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婺源縣、浙江省嵊泗列島等地。
雖然江南省設于清朝剛入關時期的順治二年,但并沒有延續多長時間,于順治十八年被拆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從此江南省成為曆史。
那麼清朝為什麼要拆分江南省呢?
說白了就是為了中央集權,防止地方尾大不掉。
其實縱觀中國曆史,自秦始皇一統六國,成為曆史上第一個皇帝以後,曆朝曆代的皇帝,都在一步步走着中央集權之路,要防藩王、防後宮、防權臣、防外戚、防宦官、防止下面造反等等。
而中央朝廷對于地方上的控制,也是集權的一個重要方向,地方如果勢力過大,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甚至颠覆中央朝廷之事,諸如唐之藩鎮。
我們再來看看清朝的江南省,在清初,其一省賦稅就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可謂是全國最重要的賦稅之地。在科舉考試上,江南省的上榜人數也占據當時全國近一半。
這樣的重地,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控制了,等于是清朝的錢袋子被人捏住了。而前明的朋黨之禍,當時剛剛入關的清朝并沒有忘記,形成朋黨的原因是什麼呢,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同鄉之誼,開始互相幫助乃至拉幫結派,最後形成了朋黨。
江南省占全國科舉上榜人數近半,如果這些人因為同鄉之誼,而同氣連枝互相援助,形成朋黨的話,那麼對于清廷統治者來說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不論是經濟上考慮,還是防止朋黨再現的政治考慮,清朝自然是選擇了拆分江南省,将其一分為二了,避免地方上形成尾大不掉,進而威脅到中央朝廷的情況。
二、元朝行省制度的一大創舉,對清朝影響不小
雖然沒有明确的曆史資料,證明清朝這樣做是借鑒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諸如清朝的這種中央抑制地方的方式,最早是開始于元朝的,所以清朝做出拆分江南省的決定,肯定受到了其不小的影響。
其實元朝可以說是中國大一統王朝中被嚴重低估的一個朝代,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元朝的統治是簡單粗暴的,但畢竟是大一統王朝,還是有着其閃光點的。
以行省制度來說,元朝就有一大創舉,那便是一改秦漢以來劃分地方行政區域時的“山河形便”慣例,對于傳統的行政區域進行了拆分和再組,在行省劃分上形成了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格局。
也就是說在元朝以前,自秦漢開始,地方行政的劃分大抵是依照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者曆史傳統因素來确定。
而元朝為了加強對于地方的管理,防止了地方的勢力,依據山河之險來對抗朝廷,乃至進行割據,所以打破了這個慣例,不顧自然地理界限,不顧地方人文經濟,是人為的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行省劃分局面。
諸如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被劃歸陝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門戶大開,如果四川行省有人想依據盆地之險割據稱雄,那麼他不隻是要拿下四川,還要最起碼拿下陝西行省控制的漢中地區,這樣一來,想要割據稱雄的難度系數是大為加強。
還有五嶺地區被縱向分開,江西和廣東合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廣行省,治所分别設于南昌、武昌,形成以北制南的局面,五嶺地區可以憑借山河之險進行割據的便利條件,也因為這樣的行政劃分而消磨殆盡。
元朝行省這樣的行政劃分,使各行省失去了割據稱雄和扼險而守的地理優勢,中央朝廷對于地方上的控制自然加深,大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不論其他方面,單純以行省制度劃分來說,元朝的這一大創舉,是相當之高明的,可謂是影響了後世幾百年。
而到了清朝初年,拆江南省一省為兩省,不得不說肯定也有着受元朝行省制度劃分影響的因素,畢竟都是為了加強對地方控制,加強中央集權所為。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曆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曆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