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處暑古詩六首賞讀:處暑七月中,新涼直萬金
公曆八月,是現代氣候學的夏天,因為夏天的定義,是平均溫度達到22度以上,且持續五天。
這個平均溫度是晝夜溫度的平均值,現在長江中下流流域被副高氣壓控制,也晚上的溫度也常常在28度以上,體感的夏天是無疑的。
但是古代的秋季卻不是這樣的計算法,無論氣溫多高,進入立秋和七月,就算進入了傳統的秋季了。而處暑則在農曆七月的下旬左右,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
處暑這兩個字,頗不好解釋。為什麼古人将這一節氣定為“處暑”呢?
一,有可能是“徂暑”的轉音。徂暑的徂,是行走的意思,用在農曆五六月,是暑氣來了,用在農曆七八月,是暑氣流走,将去。所以徂暑自古就有兩種表達,一種是暑氣開始,一種是暑氣結束。
二,處暑的最終定名,是在漢朝,确定了二十四節氣,為了便于明确七月暑氣将去,所以徂暑,改作“處暑”。
這個處字,就很有講究,處是一種存在,相對靜止。證明此時還有暑氣,但是暑氣在隐藏,逐漸潛伏安靜下來。古代的“處士”就是指的隐居的讀書人。而處暑,就是指的這一階段,暑氣隐藏消退。
三,處暑的“處”,該念什麼音呢?處字是多音字。有“楚”和“觸”兩種音韻表達。
元代的吳萊《二十四氣論》“處暑如既處之處,處,止也。謂暑氣将于此時止也。今讀作去聲,非矣。”
實際上讀什麼聲音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确“處暑”的含義,處字,有着隐藏,消化,靜止的意思。但是還是顯示這段時間,和暑熱關聯,是暑氣退行的時段。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中唐 · 元稹 詠廿四氣詩《 處暑七月中 》
處暑節氣通常落在農曆七月的中下旬,以節氣來分,每月下旬的節氣,稱為中氣。
所以處暑七月中,有兩層含義,是初秋的中氣,是七月的中下旬。
立秋是傳統秋季的開始,但是天氣溽熱,隻有太陽沿着既定的軌道,千萬年不變的運行,将日影落在地上,日晷和日影是傳統劃分四季的坐标。無論氣溫是高還是低,太陽不急不緩地南行。處暑是立秋十五天之後,太陽光在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偏南運行。
氣溫雖然高,太陽已經明顯西斜,而帶來的大氣候變化正在潛移默化中。
比如北方的冷空氣逐漸南移,空氣中的水分濕度逐漸降低。到了處暑,也許氣溫還在高溫徘徊,但是人的體感要爽朗些,太陽是金色的,穿透着水氣少的空氣,帶來一種明淨和靓麗。你會覺得天高雲淡。
仰頭一看,那天上已經有老鷹盤旋,這敏感于天空和氣流的生物,在逐漸幹燥的氣流中,開始展開翅膀,目窮千裡,得意捕獲獵物。
看見高藍的天空,和夏天的潮濕悶熱兩樣,你會分明覺得秋天到來。
此時的風,因為空氣濕度降低,或多或少感覺涼爽,而一些依賴雨水的闊葉樹木,開始落葉,比如梧桐。黃葉無風自落,又或者你分明感受了微微涼意的氣流,在梧桐高遠的樹葉外,是湛藍的高深的天空。
随着一天天空氣中的水分減少,水稻等傳統農作物迎來的成熟期。
晚間有蟋蟀鳴叫。
暑氣一天天減少,人的感覺舒适,連喝酒和彈琴也變得特别适意,至少彈琴的手,不至于汗水淋漓。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南宋 · 蘇泂 《長江二首 其二 》
實際上處暑節氣到來,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時常可以領略到涼風。
那從北方和西方南下的冷空氣緩慢推移,通常處暑之後,溫度會降低好幾度。
對于苦熱的人們,這無疑是利好,在有錢也買不來空調的古代,降低幾度的溫度,就将人從難耐的汗流浃背中解脫,所以此時的涼風是對比而來。
是因為有難捱的暑熱高溫,所以此時的風,哪怕能讓空氣降溫幾度,都是萬金難買的舒爽。
在早秋的涼氣裡,中老年人又迎來一個金秋,頭發在斜陽裡沐浴,但是活過來了,如同此時的芳草,顯示着翠綠的生機,而又有着經曆一劫的快樂和安詳。
老,在風裡看白鶴起舞,在夜裡聽蟋蟀輕吟。
我愛惜這盛夏之後的處暑涼風,我知道這天下沒有永恒的長壽,但是,我愛着這早秋的涼爽啊。
生命在又一個秋天裡如江水奔騰不息。活着,當下,就是最好最美。
“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馀涼。
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
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
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宋 · 呂本中 《處暑 》
中國幅員遼闊,自古而然。
節氣是漢朝唐朝以西安為核心的中原地帶設立的四季劃分,但是,在更難更北的地方,未必節氣的物候處處對應。
呂本中 是安徽人,長江流域和中原地帶,節氣物候基本吻合,比如處暑節氣一過,天氣就轉涼,庭院舒适。
但是這年他去了嶺南,處暑節氣,那是一點秋意都沒有。
在這裡,秋天遠着,夜晚郁熱且漫長。
但是這裡有一點好,就是稻谷三熟,且從越南占城引進的稻谷,在這裡遍地生長,且味道香甜。
所以他勸自己,有得必有失,想享用這裡的粳稻,就得忍耐這裡的高溫。
“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馀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宋 · 王之道《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實際夏秋最容易旱澇成災,高溫少雨,容易形成旱災,而暴雨又容易形成澇災。
比如這年,盛夏和立秋,至少長達半月之久,高溫無雨,大旱千裡。
處暑節氣是一個轉機,因為北方的冷空氣會逐漸南下。
終于大旱之後,處暑三日之後,迎來了久違的雨水,讓人歡喜到半夜不睡,專門聽那雨聲。
緩解人的暑熱是小事,那千裡農田,有了希望,那渴望雨水滋潤的農作物,終于在垂死之前,緩了過來,重新爆發了生命力。
看那雨水形成了泥漿,那是稻禾的救星和營養啊,那是多少農民的希望。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态,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纨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南宋末 · 仇遠《 處暑後風雨 》
處暑之後的風雨,帶着北方冷空氣的涼爽,是一陣秋雨一陣涼。
那疾風暴雨之後,暑氣一掃而空。
世人所謂炎涼,是一種極熱極冷的人際和人心變化,喜炎而不喜涼。
但實際生活當中,最應景的夏秋之時,是渴望這樣的炎涼變化的。
一場雨,将炎熱驅趕,涼風随即而來,頃刻之間,溫度驟降。
過大的暴雨涼風,居然讓頭天還覺得熱的窗戶,絲絲涼風吹來,居然有了寒意,而一夜之間,扇子用不着了。
此時聽孩子讀歐陽修的《秋聲賦》,那是别有一番應景吧。
我懷疑他就住在海邊附近,因為隻有台風暴雨,才有這樣一雨成寒的變化。
“究是行秋地,那更處暑時。
葉從人面落,爽自馬頭披。
煙驿長和短,雲山幻複奇。
田疇看漸熟,惟有祝霜遲。”清 · 弘曆《處暑 》
乾隆皇帝是許多詩還是頗有看頭的。
這是他視察郊區的農田。
處暑節氣,去往郊外,看看農業狀态。
那早秋的落葉,直接打在人的臉上,而風吹動着馬匹鬃毛,馬兒歡快。
在山路上,看見盤旋在山中的道路和驿站,看見遠方的雲山,在天上變幻瑰麗的景色。
他一行人考察郊區的稻田,此時稻子正在灌漿,還需要成長和成熟期,他祝願,今年的霜降來得遲些,讓谷物顆粒更加飽滿。
又是一年處暑,處暑到,暑氣也就漸漸隐藏了。但是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讓我們期待處暑的涼風,好雨,以及風雨之後,明淨的宜人的秋天。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秋荷美詩五首賞讀:芙蕖耐夏複宜秋,願開數朵照漣漪
清麗早秋秋柳六首:屋頭楊柳綠參差,早秋風物似春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